儿童抽动症,轻则疏风,重则活血!这一点,你一定要知道
发布时间:2025-05-13 14:39:50 浏览量:4
抽动症的孩子,为什么会出现眨眼、挑眉、清嗓子、摇头、耸肩、甩胳膊等肌肉和肢体抽动呢?
《黄帝内经》早就给出了答案:风胜则动。“风邪”的特点就是易动,所有因风邪引发病症,身体都会出现异常的运动。
因此,抽动症的孩子如果病程短,中医治疗重在疏风解痉,涤痰化湿。
但病程长的抽动症,三年五载,甚至更长时间,病机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中医上常说:久病必虚,久病必瘀。
因此,病程长、程度深、反复不愈的抽动症患儿,在疏风解痉的基础上,还要注重活血化瘀,以便打通经络。
一个10岁的小男孩,反复抽动伴发声发作近4年,最开始确诊后用某必利,效果不明显,逐渐加量至早晚各两片,家长担心副作用大,转而寻求中医。
初诊:反复不自主眨眼、耸肩、清嗓子、喉中作声,体型稍胖,询问平时生活状况得知患儿平时性格急躁易怒,喜欢吃肥甘厚味的食物,大便偏干。
刻诊:舌质红,舌苔中后部黄腻。
辨证:肝风内动,风痰阻络。
方法:平肝息风,化痰通络,活血化瘀。
开方:天麻、钩藤、僵蚕、地龙、白芍、当归、丹参、石菖蒲、茯苓、龙骨、牡蛎、胆南星、竹茹、甘草。
半个月后,喉中发声明显减轻,大便正常。一个月后,情绪紧张时偶有眨眼。继续调方坚持1个月,抽动症状全部消失,随访半年没有复发。
患儿因情绪急躁、饮食肥厚、肝气不舒、脾虚湿盛引发抽动症,由于病程已经有将近4年,除了疏风化痰,还适当加入了养血活血之品,达到“血行风自灭”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