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频繁眨眼、耸肩、出怪声,警惕是“抽动症”!中医应对有妙招
更新时间:2024-09-05 01:20 浏览量:19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注意到有些孩子会频繁地眨眼、耸肩或是发出一些无意识的声音?
这些看似小小的不经意动作,可能并不是孩子的坏习惯,而是一种名为“抽动症”的疾病。今天,益阳市中心医院就来聊聊儿童抽动症,以及中医在防治这方面的独特作用。
一、什么是儿童抽动症?
抽动症,医学上称为“抽动障碍”,是一种以不自主、反复的肌肉抽动或发声为特征的神经精神疾病。
症状通常在儿童时期出现,男孩较女孩更易患此病。常见的表现包括眨眼、皱眉、扭头、摇头、耸肩、清嗓子等,这些动作或声音频繁出现,且无法自控。
二、中医学如何解释抽动症?
中医学对于抽动症的解释与西医学有所不同。历代医家将本病归于“瘛疭”“慢惊风”“肝风证”“风痰证”等范畴。中医认为,抽动症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和所致。
具体来说,中医认为内外风动、脾虚生痰、痰热内扰、阴虚风动等是导致抽动症的主要原因。简单来说,就是孩子的身体内环境失调,导致外在表现出的抽动症状。
三、抽动症的中医证型与中药治疗
近代医家将抽动症分为不同的证型,并根据不同的证型采取相应的中药治疗。
1. 肝风内动型
表现为面部或四肢抽动,伴随急躁易怒、口苦咽干等。常用天麻钩藤饮加减,药物有天麻、钩藤、石决明等。
2. 外风引动型
表现为喉中异声或秽语,挤眉眨眼,每于感冒后症状加重。常用银翘散加减,药物有金银花、连翘、牛蒡子等。
3. 痰火扰神型
表现为抽动有力,喉中痰鸣,异声秽语,偶有眩晕,睡眠多梦,烦躁易怒。常用黄连温胆汤加减。常用药:黄连、法半夏、陈皮、枳实、竹茹等。
4. 气郁化火证
表现为抽动频繁有力,秽语连连,脾气急躁,胸胁胀闷,口苦喜饮,目赤咽红,大便干结,小便短赤。常用方:清肝达郁汤加减。常用药:栀子、菊花、牡丹皮、柴胡等。
5. 脾虚痰聚型
表现为抽动日久,发作无常,抽动无力,形体虚胖,食欲不振,困倦多寐,面色萎黄。十味温胆汤加减。常用药:陈皮、法半夏、枳实、茯苓、炒酸枣仁、远志等
6. 阴虚风动型
表现为肢体震颤,摇头耸肩,挤眉眨眼,咽干清嗓,形体消瘦,手足心热,睡眠不安,大便干结。常用方:大定风珠加减。常用药:龟甲、牡蛎、地黄、阿胶、麦冬、白芍等。
四、中医外治方法
除了中药治疗,中医还通过多种外治方法来缓解抽动症状。
1. 针灸
通过普通针刺或者耳针刺激特定穴位,调节身体内环境,缓解症状。常用穴位有百会、风池、合谷、皮质下、神门等。
2. 推拿
通过手法按摩特定部位,改善脏腑功能,调节气血。常用手法有推拿背部、推揉脾土,捣小天心等。
3. 艾灸
利用艾叶燃烧的热力刺激穴位,温通经络,散寒止痛。常用部位有肚脐、足三里等。
五、中医食疗方
中医认为药食同源,合理的饮食调理对防治抽动症也有重要作用。以下是两款中医食疗方:
1. 莲子百合粥
莲子、百合、粳米一同煮粥,有助于养心安神,适用于脾虚痰聚抽动症。
2. 天麻鸽子汤
天麻、鸽子一同煮汤,有助于平肝息风,适用于肝风内动型抽动症。
六、抽动症的家庭护理
家长在日常护理中也需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良好的家庭氛围
尽量避免家庭矛盾,给孩子一个温暖、和谐的成长环境。
2.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确保孩子有充足的睡眠,不要过度疲劳。
3. 注重营养均衡
饮食要多样化,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多吃新鲜果蔬。
4. 心理疏导
家长应多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
儿童抽动症如果不加以重视,可能会对孩子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中医在防治抽动症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通过中药治疗、外治方法和食疗方等多种手段,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改善孩子的生活质量。
[1] 戎萍,马融,韩新民,等.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抽动障碍(修订)[J].中医儿科杂志,2019,15(06):1-6.DOI:10.16840/j.issn1673-4297.2019.06.01.
[2] 王永炎,王蕾,王忠,等.中医药对儿童抽动症防治刍议[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42(02):148-150.DOI:10.7661/j.cjim.20210930.215.
[3] 冯鹏,史正刚,孙治前,等.中医药调控神经递质治疗多发性抽动症的研究进展[J].中药药理与临床,2020,36(02):267-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