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岁上海儿童食品商店重开,店里儿童食品却少得可怜?
发布时间:2025-05-13 11:27:13 浏览量:3
近日,承载着无数上海人童年记忆的上海儿童食品商店在闭店装修后重新开业了。此前,它闭店装修时很多市民都对其很是思念,称小时候家里大人经常带着去买好吃的。
如今,它以全新面貌归来,但店内的儿童食品种类却少得可怜,对此大家又是否买账呢?
老品牌的坚守与升级记者实地探访发现:生东食品、泰康食品、比利时黑巧克力...好多老点子柜台都还在。大白兔升级成了店中店,各种味道的奶糖感觉有好多以前都没吃过。
往里走,店内还隐藏着一处怀旧主题场景空间,仿佛走入老上海人家的客厅,老式冰箱、收音机、电视、橱柜……扑面而来满满的“回忆杀”。空间内还融合了西区老大房、三阳盛等老字号。 >
除此之外,还引进了一些新品牌,像是现制现卖的澳门蛋卷、澳人坊的猪肉脯等等。 >
但可惜的是,这家诞生于1979年的上海儿童食品商店曾经是上海首家经销儿童食品的专业商店,满满的都是上海人小辰光的米道。如今,真正的儿童食品却寥寥无几,除了大白兔奶糖,也就在一个柜台一角看到了小时候喝过的麦乳精,不禁令人有些唏嘘。
来店里逛的也鲜少有儿童的身影,大多是一些上海阿姨爷叔,但他们告诉记者:“没以前好了,和以前不能比了,以前样样东西都有!”也有市民表示:“本来想给孩子买点小时候吃的零食,结果发现没什么可选的,挺失望的。”
上海儿童食品商店的转型并非个例。近年来,随着消费市场的变化,许多老字号都面临着如何在保留传统与适应现代需求之间找到平衡的问题。
从市场需求来看,如今的儿童食品市场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年轻父母更加注重食品的健康、营养和安全性,对传统的高糖、高脂肪零食需求减少。同时,电商平台的兴起也让消费者的购物渠道更加多元化,传统实体店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上海儿童食品商店选择了 “怀旧 + 创新” 的转型策略。通过打造怀旧场景吸引老顾客,同时引入新品牌和产品试图吸引年轻消费者。然而,这一策略似乎并没有完全奏效,儿童食品的减少让许多家长感到失望。有一位年轻妈妈告诉记者:“这里卖的小时候的零食还没商场里那种怀旧小店来得多...”
记者认为,上海儿童食品商店曾经以儿童食品为核心,现在虽然引入了新品牌,但不能完全放弃原有的目标客户。可以考虑推出适合不同年龄段的产品,满足多样化的需求。如果儿童食品商店里儿童食品少得可怜,那和普通的食品商店又有什么区别呢?
或许未来上海儿童食品商店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 增加儿童食品的种类和品质:针对年轻父母对健康食品的需求,推出更多低糖、低盐、低脂的儿童零食。
2. 加强线上线下融合:利用电商平台拓展销售渠道,同时通过线上营销吸引更多年轻消费者。
3. 举办亲子活动:通过举办亲子活动、科普讲座等方式,增强与消费者的互动,提升品牌的亲和力。
46岁的上海儿童食品商店重开,既是一次怀旧的回归,也是一次勇敢的尝试。在未来的发展中,希望这家老字号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转型之路,在保留传统的同时,绽放新的活力。正如一位市民所说:“我们希望看到它越来越好,而不是仅仅成为一个记忆中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