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好人故事丨甘玉闻:筑牢留守儿童“心灵家园” 凝聚乡村振兴“志愿合力”
发布时间:2025-05-11 15:38:05 浏览量:5
在南宁市隆安县那桐镇那元村,有这样一位令人如沐春风的人物——甘玉闻。她身兼村委委员、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与儿童主任,以多重身份在乡村的各个角落发光发热。在孩子们眼中,她是温柔可亲的守护者,总能用无尽的耐心与关爱,为他们驱散成长路上的阴霾;在大学生志愿者心里,她是备受敬仰的引路人,以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引领着他们投身乡村建设;在村民群众看来,她是值得信赖的主心骨,凭借扎实的工作作风和一心为民的赤诚之心,赢得了大家的广泛认可与赞誉。
甘玉闻在和孩子们做手工。(陆明利摄)
打造快乐“儿童之家” 做留守儿童的“暖心人”
那元村,一个拥有2200 余人的小村落,却面临着 12 名留守儿童和 5 名困境儿童的现实状况。甘玉闻曾经也是外出务工大军中的一员,作为孩子留守在家的家长,她深知留守对孩子身心产生的重大影响。2018 年,返乡后的她创办了幼儿园。在经营过程中,她敏锐地察觉到留守儿童容易陷入孤僻、自卑的困境。于是,课后她常常主动看管和帮助这些孩子,对儿童健康成长的关注,如同种子般在她心中深深扎根。后来,即便关闭了幼儿园,她依然初心不改,倾尽全力为孩子们打造一个温暖又安全的港湾。
2020 年,在县妇联的悉心指导下,甘玉闻勇挑重担,作为主要负责人牵头为孩子们打造了那元村“儿童之家”。在县民政局引进的齐悦社工组织和大学生志愿者的共同助力下,“儿童之家”得以规范有序地运行。
“儿童之家”读书角。 记者罗竹君 摄
每到课后时光和节假日,“儿童之家”便成了孩子们的欢乐天地。这里,孩子们尽情地玩游戏、学知识、写作业,表现优异的孩子还能收获“奖励”。甘玉闻有着近十年幼儿教师的经历,组织孩子们开展活动对她来说轻车熟路。她实行分班教学制,依据孩子们的年龄段分为小班、中班、大班。白天,孩子们在这里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放松身心;晚上,则专注地完成假期作业。
在“儿童之家”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课外活动。记者罗竹君 摄
“每天都能玩好多好玩的游戏,还能学到好多知识,更有礼物拿呢!”村里的孩子甘典方,在手工活动结束后主动留下来打扫卫生,凭借这份勤劳获得了两枚“金币”奖励。他满脸自豪地“炫耀”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在漫长而炎热的暑假里,甘典方和他的小伙伴们每天都会准时来到“儿童之家”。在这里,他们收获了无尽的快乐,也汲取了知识的养分。
“儿童之家”的成立仅仅是一个美好的开端。在策划和组织各类活动时,甘玉闻总是亲力亲为。她为处于青春期的女孩们精心教授青春期性知识,教会她们如何保护自己;在广西三月三等传统节日里,组织孩子们制作艾叶糍粑、开展节日主题绘画活动;对于单亲、留守或家庭困难的孩子,她亲自上门邀请他们参加活动,引导他们走出孤独,融入集体。在她的积极推动下,村里还成立了由社工、专家等组成的亲子教育讲师团。讲师团面向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等长辈开展讲座,传授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如何悉心照顾他们的方法,努力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温暖的家庭环境。由于多年从事幼儿教师工作,孩子们的教育问题始终是她心中的牵挂。如今,能够在“儿童之家”发挥余热,她深感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了充分的彰显。
甘玉闻在游戏中与孩子快乐互动。罗竹君 摄
这种课后托管与兴趣培养相结合的模式,深受家长们的喜爱与认可。家长们纷纷表示,孩子们在“儿童之家”不仅玩得开心,学习也有了明显的进步,他们外出干活时更加放心、安心。记者在“儿童之家”看到,这里书籍和玩具琳琅满目,各个年龄段的孩子都能找到自己心仪的物品。现场有一位身着红色志愿者马甲的工作人员,她叫杜会,同时也是一位孩子常来此处玩耍的家长。“我家有三个孩子,有一段时间他们出去玩回来兴奋地告诉我村里有个‘游乐园’,后来我才知道就是这里。基本每次举办活动他们都会参加,看到甘姐这么用心地经营,我一有空就来当志愿者,到现在已经做了三年了。孩子们也因为我参与志愿服务而感到特别自豪。”
五一假期活动中孩子和村民社工积极参与。(甘玉闻 供图)
凝聚青春力量 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儿童之家”平稳运营一段时间后,甘玉闻了解到,每逢寒暑假,村里返乡的大学生想为村里做点贡献。此时,新成立的那元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给了甘玉闻灵感——她计划组织返乡大学生担任志愿者,开设暑期公益课堂,为孩子们的假期增添色彩。
甘玉闻(中)与“那元之光”大学生志愿者议事。(隆安县供图)
甘玉闻成功招募到首批3名大学生志愿者,她亲自指导这些大学生策划活动流程、组织活动细节。志愿者们则结合自身专长,为孩子们精心安排了暑期安全知识讲座、美术课、音乐课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原本漫长又乏味的假期,瞬间变得生动有趣起来。就这样,“那元之光”大学生志愿服务队在悄然间诞生了。
首批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收获了广泛好评,越来越多的学生受到感召,纷纷加入志愿队伍。从最初的3人,到十几人,再到如今的100多人,队伍规模不断扩大。除了那元村本村的大学生,附近乡镇的大学生也积极响应,踊跃报名。
“儿童之家”垃圾分类公益课堂现场。(潘玲艳 摄)
为了进一步促进大学生与孩子们之间的交流互动,甘玉闻想到一个好办法:邀请大学生分享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经历,向孩子们传授基础的专业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渡忑屯的甘宝龙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他因学习成绩不理想,在2021年春季学期辍学后前往广东打工。2022年春节回家时,他聆听了大学生志愿者的分享,重新燃起了学习的热情,毅然决定重返校园。他顺利完成了初中学业,并在当年考上了广西职校。
自2020年起,“那元之光”大学生志愿服务队的活动内容愈发丰富多元。他们不仅为“儿童之家”的孩子们带来精彩纷呈的课程,还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入户排查、社区服务、文明创建以及家乡建设等多项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们将政策咨询和服务宣传送到群众身边,让文明新风尚深入乡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有力促进了乡村邻里之间的和谐关系,深受群众喜爱。截至目前,该服务队累计志愿服务时长已超过1200小时,服务人次达到3500多人。
“那元之光”的志愿者们协助村委投入疫情防控工作。(那元村委供图)
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这些大学生志愿者也获得了宝贵的成长机会。就读于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的甘舒萍,在甘玉闻的悉心培养下,担任了志愿服务队的“队长”。她负责牵头组织大学生们策划和开展活动,深感自己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升。就读于桂林旅游学院的甘道睿则感慨地说:“自从上了大学,我看到了外面更广阔的世界。我愿意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分享给孩子们,希望他们能够努力学习,将来也能考上理想的大学。”
甘玉闻表示,当前村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但村里的事务却日益繁重。引导这些大学生志愿者参与乡村治理,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和才能,是人才振兴的一种有益尝试。“我将继续努力做好这项工作,让大学生们能够一批接一批地接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乡村振兴不断汇聚‘青春力量’!”
志愿者和孩子们在一起。(那元村委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自2021年以来,那元村还通过“社工+”志愿服务项目,以党建为引领,由社工带领大学生志愿者共同策划、筹备和开展假期托幼、走访老人、宣传“反诈”等志愿服务活动。截至目前,该项目已累计志愿服务时长1200多个小时,服务人次达到3500多人,为那元村的和谐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甘玉闻,这位看似平凡的农村党员,却如同一棵深深扎根于农村一线的参天大树,为乡村的发展遮风挡雨、撑起一片绿荫。在关爱乡村留守儿童的征程中,她以爱为笔,以心为墨,精心描绘着一幅幅充满温情的画卷,用爱与陪伴引领孩子们走向健康向上的未来;在乡村治理的广阔舞台上,她凝聚起大学生志愿者的“青春微光”,让青春的活力在乡村的每一寸土地上绽放光彩;在乡村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她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党员的初心与使命,充分展现了人生的价值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