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种老人,带出来的小孩聪明、情商又高,六岁前就让他们带
发布时间:2025-05-09 08:54:56 浏览量:7
在如今这个“996”横行的社会,孩子们几乎快成了家里的“小包袱”,爹妈朝九晚六地在外头拼命,照顾娃的重任很自然地甩到了老人肩膀上。
说实话,不少父母暗戳戳都有点慌:交给老人带,孩子会不会养“废”?别被这种念头蒙蔽双眼,其实决定一个孩子未来走多远的,往往不是智商,也不是那几本破辅导书,而是谁在他们童年时伸出了手。
有趣的是,孩子们成长得好不好,和带娃的老人的心态还真有点神秘联系。
有的老人一天到晚数着菜市场价格,逮住孙子就当小跟班训练营,除了“坐好别闹”,就是教科书一样的“你再吵奶奶揍你!”孩子在他们眼皮底下,连喘气都得小心翼翼。
长此以往,哪还有一丁点儿想象力可言?等入园以后,那种懦弱、胆小、动不动就躲在角落的孩子,大概率就是这里出来的。
别怪我刻薄,这属于“戏耍型喂养”——娃没学会啥新技能,倒是把乖顺听话内卷到了极致,看着真让人跪了。
再瞧瞧那种会玩儿、脸皮厚还能自娱自乐的老人,简直是娃的“天使队友”。
他们能陪着孙子满小区疯跑,跳格子、捏泥巴、讲鬼故事,吃饭掉饭粒了,不但不嘲笑,反而还指着说“看我也有个‘大花脸’”。
真想让孩子聪明点?光拿着点读笔糊弄不行,要的是这种乐于“混迹江湖”的大人。
邻里间好些人取笑这些老人,“这么大岁数还和小孩儿疯,你们脸皮咋这么厚?”说这话的不懂,谁笑到最后谁知道。这份豁达,是送给孩子最有分量的大礼。
积木搭塌了,老人咯咯笑,孩子拍拍屁股再来一遍,这种陪伴才是培养智慧和胆量的“肥沃土壤”。真不比那些天天看手机刷短视频,一边喊“别吵”一边偷懒的老人强太多!
有些老人,成天围着孩子转,事无巨细一手包办,怕娃吃亏、拉着手不撒,这种“保姆式带娃”,看似舔犊情深,实际上呢,把孩子训练成生活 。
前两天,小区小朋友聚会,有娃撒牛奶了,旁边的奶奶立马搂过去擦,嘴里催促:“下次千万记着扶好呀!”然后孩子一脸茫然,下一次还是一样出错。
对比一下,另一个家姑娘自己收拾残局,还张口总结得失。这才是真正的“搞事情”的孩子,日后一看就主见多、责任心强。
父母们有时候实在看不惯老人放手,总是忍不住上去帮孩子收拾烂摊子,结果培养出来的小祖宗一个比一个能卖惨,动不动就把“我不会”挂在嘴边。
有没有点反思?爱并不等于什么都包办,不怕孩子摔跤,就怕你拖着他一直不让练习。
等将来遇到鸡毛蒜皮的小事,全家人围过来收拾局面,到最后你就会发现,家有“甩手掌柜”才是真福气。
一点点失误、一个微笑拥抱的机会,都是教会孩子独立和自省的课堂,别总想着“拖一把”。
还有一类老人,脾气堪比钉子户,说翻脸就翻脸,今天夸你明天骂你,娃在他们面前如履薄冰。
三天两头给孩子扣顶“没用”“没脑子”帽子,满嘴贬人不带喘气的,这绝对是在往娃身上糊泥巴。小区一个老太太天天在那数落孙子,说孩子拿筷子都不会、念书也念不好。
有一回,孩子不小心摔了一跤,这奶奶直接戏耍式发飙:“怎么那么蠢啊!”结果孩子哭得喘不过气,小脑袋越耷拉越低,周围大人都觉得难受。
经常这样,被唾沫星子洗礼大的童年,谁能有安全感谁就是天选之子。再看看另外一家,带娃的老人几乎没见过发怒,孩子调皮犯错,他们轻声细语、温柔以待。
难怪他们家的孩子气定神闲,大风大浪都不怵,说话有条理、遇事扛得住。归根结底,有什么样的态度,就有什么样的人生底色。
老人脸皮要厚,笑笑闹闹,情绪要波澜不惊,孩子才能做到真正的心无旁骛地成长。谁家的老人脾气稳定,谁就是娃的定海神针。
其实有不少家庭光想着“老人带孩子是不是会拖后腿”,完全忽略了如何给娃砌好坚固的地基。该玩的放手去玩,该放权的时候别抢活干,该稳定心态没人能慌。
家里老人要是恰巧集齐这三样本领,父母请烧高香感谢命运馈赠!毕竟,0到6岁,影响孩子一生的能力、韧性都在这阶段悄悄埋下。
想把娃托付给靠谱的老人,再忙也能放下一百个心;可若天天唠叨、动辄训斥、揽权蛮干,那可真不是孩子的福气。
反观那些不用担心孩子社恐、自卑、胆小如鼠的父母,背后大概率站着一位会玩、会放手、懂心思的神仙老人。那些脸皮厚、会笑、又处事稳的老人,真是娃最宝贵的靠山。
所以朋友们,别总琢磨老人学历高不高、带娃方式新不新,能一起蹲在地上玩泥巴、偶尔愿意放开手让娃折腾几回,又能稳定住自己情绪不“翻车”,这样的老人带出来的孩子,少不了聪明大方、能抗事、还能自我疏解。
遇上这样的人,父母真得大家庭组团感谢,“脸皮厚吃个够”的生活,就是一家子的福报!
最后,家有宝贝,等于多了份希望。珍惜身边那些“会玩、敢放、够稳”的老人,孩子的未来,正盛开在这份最简单的守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