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玉聪院士中关村捐赠专利 创新科技护航艾滋病儿童未来—我国首例“知识产权公益化”捐赠 开启科技向善新范式
发布时间:2025-05-09 09:27:11 浏览量:4
近 日,在中关村生命健康产业创新大会上,一场意义非凡的捐赠仪式成为全场焦点。国际知名科学家段玉聪院士将其发明专利“基于DIKW图谱的疫苗接种浓度确认方法”(专利号:2021108302419)无偿捐赠给山西临汾红丝带学校,这一善举不仅体现了段院士对弱势群体的深切关怀,更标志着“知识产权公益化”模式在中国科技创新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
段玉聪院士是人工智能与认知科学领域的全球领军者。此次捐赠的专利技术是其团队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核心成果,通过构建个体的DIKW图谱(数据 - 信息 - 知识 - 智慧层级模型),整合多维度健康数据,动态分析用户生理特征,能够为不同体质人群定制疫苗接种浓度方案。
段院士在捐赠仪式上深情表示:“科技不应被束之高阁,而应成为照亮弱势群体生活的光。这项专利的收益将全部用于改善红丝带学校孩子们的健康与教育,以及全国所有艾滋病感染儿童的用药问题,让技术真正服务于人。”
山西临汾红丝带学校是全国唯一一所专为艾滋病病毒感染孤儿提供医疗、教育与心理支持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自2005年成立以来,已为百余名被社会边缘化的儿童筑起避风港。该校创始人动情回应:“这份捐赠不仅是物质支持,更是一份‘科技平权’的宣言,让孩子们知道他们从未被时代遗忘。”
段玉聪院士在学术和公益领域成就斐然。他是塞尔维亚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先进技术与工程院院士等多个重要头衔的拥有者,连续4年入选斯坦福顶尖科学家终身榜,发表论文300余篇,授权国际发明专利110余项。同时,他一直积极投身公益,此次专利捐赠更是以全新路径开辟了“技术收益反哺社会”的模式,树立了科技界慈善新标杆。
该专利技术具有显著的突破性。在精准医疗方面,它打破传统“一刀切”接种模式,尤其适用于免疫力薄弱的儿童,降低免疫风险;在智能决策上,通过数据驱动模型,实时优化疫苗剂量,提升接种安全性;在普惠价值领域,可实现规模化应用于公共卫生体系,助力解决医疗资源不均问题。段院士的捐赠直击健康护航、资金可持续、社会倡导三大痛点,为艾滋病感染儿童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助。
此次捐赠还开创了“知识产权公益化”的三大范式。将“实验室成果”转化为“公益资本”,释放技术的长尾价值;联动科技、医疗、教育领域,构建弱势群体支持网络;以顶尖科学家的号召力,推动“科技向善”成为行业共识。
与中关村平台合作,更为公益注入了“变现引擎”。中关村发展集团旗下的“中关村医疗器械成果转化平台”将全程介入,负责专利的概念验证、项目孵化与产业化落地。这一举措解决了公益捐赠中技术专利难以跨越“从实验室到市场”死亡谷的难题,让技术能够真正转化为可持续的收益流。平台通过专业化运营、风险管控和收益反哺等三重保障,确保未来技术授权、产品收益等定向支持临汾红丝带学校,帮助全国8000余名感染艾滋病的儿童。
这场捐赠引发的广泛热议,超越了单一公益事件本身,上升为对科技伦理与社会责任的全民思考。它叩问科研工作者技术的终极使命,启示公益组织借力尖端技术突破资源瓶颈,呼吁公众放下偏见,用科学与善意拥抱特殊群体。
在中关村这片科技创新的高地,段玉聪院士的专利捐赠如同一颗火种,点燃了科技与创新慈善深度融合的燎原之势。这一善举传递出对生命的敬畏、对公平的追求以及对未来的承诺,让我们看到科技的温度能够温暖每一个曾被遗忘的角落,创新的力量能够托举起一个更加公正包容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