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学生怒撕奖状,多少孩子的一生,毁在父母的这个举动上
发布时间:2025-03-07 01:12:08 浏览量:3
有一个扫兴的家长,是什么体验?
刷到一个视频,一个小男孩手捧“学习之星”的奖状,笑容灿烂。虽然不是班上唯一的获奖者,但那份喜悦和自豪,隔着照片都能溢出来。
然而,这份喜悦没能维持多长时间,就被父亲的一句“别得意,这奖状含金量不高”,瞬间击得粉碎。
少年眼里的光没了,回到家后,他将那张奖状撕了个粉碎,也将父亲的期待撕了个粉碎。
这一幕被曝光后,无数网友写下了自己类似的经历:
我考了年级第二,父亲说:“怎么不是第一?”
我得了劳动奖,家人讽刺:“只会扫地,全班就你最老实,有什么用?”
原来,许多孩子的童年奖状,都被父母用“否定”撕成了碎片。
而这些扫兴的行为和语言,有可能成为孩子一生的阴霾。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心理能量。
它影响着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程度和幸福感。
心理能量高的人,做什么都能游刃有余,他们也总是能更乐观、从容地面对各种问题。心理能量低的人,则相反。
然而,很多家长并不知道,自己无意中的一句话,就可以对孩子的心理能量造成巨大的影响。
他们的每一句否定,都是在给孩子灌输负能量:你还不够好、你的努力看起来一文不值、你就不配高兴……
更可怕的是,这种打压式的教育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一位网友说:“我从小就被父母灌输只有第一名是优秀的,第二名以后都只能算是普通,以至于我现在长大了都一直在和自己较劲,觉得自己什么都‘不配’……”
看!
一个家庭最悲哀的不是穷,也不是争吵,而是不停地制造内耗。
当父母把自己的焦虑、攀比和功利心转嫁到孩子身上时,孩子的世界变成了“精神刑场”。
他们必须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去努力完成父母制定的人生“KPI”。
如果没能达到,那对不起!
快乐是罪,自信是耻。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即便长大后再优秀,也还是会觉得自己不聪明;面对夸奖,第一反应永远会是“我不配”;面对成就,永远会怀疑“这是真的吗”……
被践踏过的自尊,如同碎成马赛克的自我认知,每一片都折射出扭曲的光影。
其实,父亲的那句“含金量不高”,恰恰暴露了成人世界的潜规则。
那就是:只有“得第一”才配欢呼,只有“有用”才值得庆祝。
这种思维,说到底就是——功利。
用分数排名定义成败,用升学结果衡量价值。
一位母亲,因为儿子中考失利,就将贴了满墙的奖状撕了下来。一句“考不上高中,这些有什么用”,将孩子之前的努力全盘否认掉了。
在功利思维的笼罩下,家不再是孩子心灵的港湾,反而成了冰冷的审判场。
奖状,是父母的“投资回报”,是孩子的“绩效工具”。
如果不能兑换成升学筹码,一切努力皆可归零。
可是,我们忘了,教育的本质,从来不是一场投资和回报的交易。
它应当是点亮一盏灯,而非浇灭一簇火;是托起孩子稚嫩的翅膀,而非压上沉重铅块,让其折戟于起飞的跑道。
那个撕下满墙奖状的母亲或许忘了,那些奖状曾是孩子努力学习的星光,是在运动上拼搏的汗水,是孩子从稚嫩到成长的鲜活足迹。
她撕下的是奖状吗?
不是!她撕下的事孩子对自我的认同感。
就像一位网友的呐喊:“如果奖状必须“有用”才能存在,那童年该多么荒芜?如果快乐需要“资格”才能拥有,那成长该多么可悲?
纪录片《小小少年》中,有一个痴迷昆虫的男孩,经常被同学嘲笑是“怪小孩”。
可是他的母亲却对他说,他专注研究虫子的样子,像极了科学家。
于是,在母亲的鼓励下,这个“乖小孩”后来成了自然博物馆的志愿讲解员。
好的父母,从来都懂得用爱和鼓励滋养孩子。
一位网友曾提到,自己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第一次得奖状,因为老师写错了名字,没有发给他,于是他一路哭回了家。
父亲得知后,拉着他,找到老师将那张写错名字的奖状要了回来,还自己用毛笔将那个名字改了过来。
这件事已经过去整整二十年了,可现在每每想起来,都觉得自己很幸福,有一种被父亲守护了一辈子的感觉。
孩子不是父母梦想的延续,也不是等待塑造的完美作品。
他们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特的灵魂和追求。
允许他们普通,允许他们有属于自己的快乐,是给予孩子最珍贵的礼物。
毕竟,拥有感知幸福的能力比分数更重要,守护孩子的尊严,也比奖状更可贵。
退一万步想,“成绩好就报销国家,成绩不好就承欢膝下”,也没什么不好的。
与其将目光聚焦在分数上,不如戒掉“扫兴”,看见孩子美好的一面。
比如:
少问“考了第几名”,多问“今天有没有什么开心的事情想要和爸爸妈妈分享”;
少说“这有什么用”,多说“你的努力就是对自己最大的馈赠”;
孩子考砸了,告诉他:“这说明你有更多的进步空间,继续加油”;
孩子得奖时,肯定他:“你的努力和付出没有白费哦”……
当你用成长型思维代替结果焦虑,守护孩子的“微小幸福”时,就会发现,孩子的眼睛里开始有光了。
而且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也会渐渐发现,孩子感知和拥有快乐的能力,才是他们未来抵御风雨的铠甲。
愿每一位父母都能成为孩子成长世界中的“捧场王”。
毕竟,被父母如此笃定爱着的孩子,终将学会爱自己、爱世界。
【互动】你小时候得过哪些“不被认可”的奖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