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苍溪:“童伴妈妈”为留守儿童点亮成长之光
发布时间:2025-05-07 11:37:59 浏览量:3
据统计,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有6102.55万,其中大约15%的孩子一年都见不到父母。留守儿童缺乏关爱、遭遇意外伤害、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比例大大高于非留守儿童 。为探索有效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途径,2015年10月,中国扶贫基金会(现为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中国公益研究院、共青团四川省委在四川携手启动留守儿童关爱项目—童伴妈妈计划。在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一群特殊的“妈妈”正用爱与陪伴点亮留守儿童的童年。
从“受惊小鸟”到“阳光少女”的蜕变
11岁的车小花(化名)曾是个躲在门后、眼神怯懦的女孩。父母离异后,母亲组建新家庭,她长期与外公外婆生活。“孩子从小不爱说话,像只受惊的小鸟。”外婆回忆道。“童伴妈妈”张丽华的到来,让这个小女孩的世界有了变化。起初,她远远躲着,不肯靠近。童伴妈妈不着急,陪她画画、玩游戏,静静倾听她偶尔的一两句话。渐渐地,她的眼神柔和了,笑容多了。如今,她甚至会小跑着迎接童伴妈妈,主动牵起她的手,分享自己的小秘密。外公外婆眼眶泛红:“孩子眼里有光了!”
多动症男孩重返校园的背后
9岁的小斌(化名)曾因课堂多动被误解为“调皮”,厌学在家。陵江镇西城社区童伴妈妈张薇发现异常后,协助家长带其赴重庆就医,确诊多动症。经过3个月专业心理辅导,配合药物治疗,小斌终于重返课堂。更令人动容的是,常年在外打工的父亲为此返乡陪伴。“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我们要做的是耐心等待阳光照进来。”童伴妈妈张薇说。
双胞胎姐妹的“第二个家”
在文昌镇石昌村,金姓双胞胎姐妹因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一度头发蓬乱、头上生虱。童伴妈妈杨小林从教她们梳洗,逐步引导整理房间。如今,姐妹俩把“童伴之家”当作乐园,总是第一个参加活动,还常催促:“阿姨快开门!”杨小林说:“听到她们甜甜喊‘阿姨好’,就是最好的回报。”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共青团苍溪县委深入实施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童伴妈妈”项目,通过“一个人、一个家、一条纽带”的模式,在陵江镇、元坝镇等6个乡镇的10个村(社区)建立服务点,直接惠及1500余名留守儿童。
“‘童伴妈妈’项目开展以来,各服务点设施持续完善,形成集情感关怀、心理疏导、学业辅导于一体的服务体系。下一步,团县委将持续深化项目,让每个孤单童年都有温暖港湾。”共青团苍溪县委书记雷先秋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