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儿童康复科 正式开诊!

发布时间:2025-05-06 16:18:01  浏览量:1

🔊 点击听听看

“以前每天需要往返两趟去湖北省中山医院做康复,现在步行二十分钟就能到,孩子也进步明显。”黄女士感慨道。

区妇幼保健院开设的儿童康复科,不仅专业,而且就在家门口,方便多了。

在东西湖区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一份《关于加强对孤独症患者援助关爱的建议》被列为5号重点提案。

提案人、区政协委员于子涵在调研中发现,孤独症儿童家庭面临筛查难、康复难、社会支持不足等多重困境。

今年3月,该提案在区妇幼保健院落地生根——儿童康复门诊启动运行,填补了区内公立儿童康复医疗的空白。

“很多家长把‘说话晚’当作正常现象,等发现问题时已错过3岁前的黄金干预期。”于子涵在提案中列出五个问题:社会认知度低、早筛机制薄弱、康复资源供需失衡、家庭互助组织规模小、社会支持体系不完善。

根据2024年3月发布的《中国孤独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的数据统计,保守估计全国0-14岁孤独症儿童超过300万人,且每年新增约16万人。孤独症的病因目前尚未有明确解释,治疗也没有特效药物,这就意味着,早期筛查和持续干预是改善患儿生活质量的关键。然而,东西湖区此前缺乏公立儿童康复机构,许多家庭只能选择跨区求医。

“孤独症儿童需要终身干预,但社会对他们的认知和支持远远不够。”于子涵说,这便是她提交《关于加强对孤独症患者援助关爱的建议》的初衷。

她建议--

·加强社会宣传,普及早筛早诊知识;

·建立规范早筛机制,将孤独症筛查纳入儿童健康体检全流程;

·扶持公立康复机构建设,扩大服务覆盖面;

·培育家庭互助组织,搭建经验共享平台;

·完善政策保障,通过医保、救助、托养等服务减轻家庭负担。

区卫健局将政协5号提案办理列为年度重点任务,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区妇幼保健院新开诊的儿童康复科配备了7名专业医护人员(含评估人员、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特教老师等),并引进了经颅磁治疗仪、经络导平治疗仪、痉挛肌治疗仪、脑循环功能治疗仪等先进仪器,覆盖从评估到治疗的全链条需求,通过“医教结合”模式实现功能代偿和潜能开发。

走进东西湖区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宽敞明亮的训练室和先进的康复设备映入眼帘。运动训练室、言语治疗室、感统训练室等功能区划分明确。

儿童情景式运动训练室。

感觉统合训练室。

在言语-认知训练区,孩子们在康复师的引导下,通过STAR自闭症干预体系和AI语音反馈技术,逐步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他们或认真聆听,或努力模仿,每一个动作都透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在家庭赋能课堂上,家长们则认真聆听专家讲解,学习家庭康复技巧,为孩子的康复之路增添了一份力量。在这里,孤独症儿童不仅能够接受到专业的评估和治疗,还能在充满爱的环境中逐步找回自信和快乐。

“通过开设儿童康复科,对孤独症、脑瘫、发育迟缓、语言障碍、多动症等儿童群体,进行早期干预和专业化康复,帮助这些孩子提升生活质量,减轻家庭与社会负担。”区妇幼保健院负责人陶钧宇介绍,在康复过程中,区妇幼保健院坚持“孩子愿意来、训练有效果”的理念,采用“小班+一对一”结合的方式,根据孩子能力分组,再针对个体短板定制强化训练。同时,注重多学科协作,医生、治疗师、幼教老师共同制定计划,兼顾医疗与成长需求。此外,灵活调整康复方案,每月评估进展,及时调整难度,确保每个孩子能在最适合自己的节奏下成长。

区妇幼保健院负责人陶钧宇与孩子互动。

区妇幼保健院举办主题公益活动现场。

“我们与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实现双向转诊,邀请专家定期来指导工作。”陶钧宇表示,区妇幼保健院还将与市妇幼保健院建立医共体,促进专家资源的共享与交流。

陶钧宇介绍,未来3至5年内,区妇幼保健院规划扩建500㎡康复训练区,增设“心理沙盘室”“水疗室”等特色单元;建立区域儿童康复联盟,推动筛查-转诊-康复“一站式”服务网络;积极对接区残联等相关部门和社会资源,为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公益保障。通过多方合力、共同努力,为孤独症儿童搭建起一座通往社会的桥梁,让他们在爱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报道支持 - 区政协、区卫健局、区妇幼保健院

文、图 - 周玉微

通讯员 - 夏丽红、陈紫叶

责编 - 汪加贝

编审 - 宋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