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别让肠系膜淋巴结炎成为儿童腹痛背黑锅!揭开慢性腹痛的五大真相

发布时间:2025-04-29 06:28:53  浏览量:2

平时在儿科消化门诊,总有不少家长来咨询儿童腹痛问题:"医生您看!腹部超声报告上写着「淋巴结肿大」,孩子总说肚子疼,是不是肠系膜淋巴结炎?"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在儿科消化门诊上演。作快30年年的儿科医生,我想郑重告诉家长和同行:这个诊断正在成为儿童腹痛最大的"背锅侠"!

有时超声科医生比临床医生更早给孩子腹痛原因下结论:肠系膜淋巴结炎,这在临床中非常常见,更多是临床医生对肠系膜淋巴结炎认识不足,认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就是肠系膜淋巴结炎。

今天又有家长给我留言,腹痛好几个月,没呕吐腹泻,没有发热,没有呼吸道感染症状,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吃了肠胃调节及益生菌药物,没有效果,在我看来,主要是功能性腹痛,可能是长期便秘导致的结果。

所以在儿童腹痛病因有以下几种误区需要注意:

误区一:超声报告=诊断金标准

"超声显示淋巴结肿大"这句话在家长群中引发的焦虑,堪比当年的"生长痛"概念滥用。但鲜有人知:7岁以下健康儿童中,60%存在肠系膜淋巴结肿大长径>5mm),这是免疫系统正常发育的标志!

真正真相:人体的淋巴结就像"免疫哨兵",呼吸道感染后3个月内都可能持续肿大,但无疼痛。很多时候儿童腹痛症状与淋巴结大小无直接相关性。同时腹部超声诊断需满足:同一区域≥3个淋巴结/最大长径>1cm/纵横比>2,同时淋巴结血流丰富,才有价值,不能看到淋巴结肿大就真正肠系膜淋巴结炎,同时一定结合临床症状。

误区二:慢性腹痛=持续炎症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具有明确特征:骤发腹痛、发热、呕吐,多伴随上呼吸道感染。但将慢性腹痛归咎于此,就像把咳嗽都当作肺炎治疗一样荒谬。

儿童慢性腹痛真相:儿童功能性腹痛占慢性腹痛患儿的85-90%(罗马IV标准)而实际上仅有4.3%的慢性腹痛患儿存在器质性病变(2021年《中华儿科杂志》),如果把慢性腹痛诊断成肠系膜淋巴结炎反而掩盖了真正病因。

误区三:治疗=抗生素+益生菌

更令人担忧的是临床中的"惯性治疗":遇到淋巴结肿大就开具抗生素,甚至出现长期服用益生菌、中成药等过度医疗现象。

真相:病毒感染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使用抗生素可能加重肠道菌群紊乱,止痛药掩盖病情,或者长期滥用益生菌可能影响儿童肠道自身菌群建立。

误区四:忽视儿童的特殊表达

"医生,孩子说肚脐周围疼"——这句话可能让70%的医生直接开具超声检查。但儿童腹痛定位能力差,更需要专业鉴别。

真相:肚脐周围疼绝大多数是功能性腹痛,因为肚脐周围没有重要脏器,但是肚脐周围疼痛,也可能是阑尾炎早期体征,注意病情告知和仔细观察和动态检查。

误区五:漏诊功能性胃肠病

当医生执着于寻找器质性病变时,往往忽视最关键的"功能性诊断”。

真相:儿童腹痛有些功能性胃肠病,诊断有时非常困难,比如腹型偏头痛:腹痛伴随畏光/头痛家族史,肠易激综合征:腹痛后排便缓解+大便性状改变,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腹胀+早饱感,学校恐惧症:上学日腹痛+节假日消失,伴有性格或者情绪改变,需要完善很多检查,排除很多器质性疾病才能诊断,还有功能性便秘导致腹痛在学龄儿童中也非常常见,但是很多医生就是简单问一下,大便是否正常,家长回答有时很随意,其实也在误导医生。但是仔细看这张片子,直肠内很多宿便。儿童便秘需要大家提高认识,可以看这个专辑:儿童慢性便秘,吃蔬菜水果多喝水有用吗?规范处理知识您懂吗?

解开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背锅侠"身份,需要医生改变原有认知,包括超声科医生,别过度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一定结合临床症状及腹部超声检查,注意淋巴结大小及血流情况。

如果觉得文章对您有帮助,如果有类似问题可以给我留言,请转发分享给身边朋友,每天分享一点点儿童健康知识,每天进步一点点,点个赞或者在看,让更多家长了解到儿童疾病的相关的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