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过敏专科门诊量增长超30%!医生为“飞絮过敏防护”支招
发布时间:2025-04-30 17:45:22 浏览量:5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刘海霞 记者 顾潇 庄剑翔 文/摄)近期,扬州进入杨柳飞絮高发期,漫天飘絮成为一些市民健康的“隐形杀手”。扬州市妇女儿童医院数据显示,近两周儿童过敏专科门诊量较平日增长超30%,其中以过敏性鼻炎、结膜炎、哮喘及皮肤瘙痒为主诉的患儿占比近八成。与此同时,多家医院急诊科接诊病例中,成人过敏性结膜炎、呼吸道疾病患者也显著增加。如何防止飞絮过敏?医生从科学防护、应急处理等方面总结了预防小妙招。
近日,扬州的李女士带5岁儿子小宇前往郊区踏青,孩子采摘野菜、追逐飞絮玩得不亦乐乎。返家当晚,小宇全身突发红疹,眼睑肿胀如核桃,呼吸急促。送医后确诊为严重过敏反应,经抗过敏药物与雾化治疗才转危为安。
无独有偶,16岁的高一学生小林近日因双眼红肿、畏光流泪到扬州市妇女儿童医院就诊。据其母亲描述,小林放学骑车途经飞絮密集的道路时,大量絮状物扑进眼睛,他下意识用手揉眼试图清除异物。当晚双眼开始充血,次日清晨眼睑肿胀无法睁眼,眼角还出现黄色分泌物。经检查,小林被诊断为过敏性结膜炎合并继发细菌感染。
“患者本身是过敏体质,揉眼动作不仅将飞絮上的花粉、尘螨等过敏原更深地带入结膜囊。”扬州市妇女儿童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解霞表示。经过三天抗过敏滴眼液联合抗生素治疗等,小林症状明显缓解。
“每年3月至5月是杨柳飞絮高峰期,叠加花粉浓度攀升,过敏原暴露风险成倍增加。”解霞介绍,此类病例近期并不少见,这种春季过敏原呈现“复合型”特点,“飞絮不仅刺激呼吸道和眼结膜,还可通过接触引发皮肤过敏。”
飞絮携带的颗粒物进入鼻腔后,可能诱发鼻黏膜水肿,导致鼻塞、流涕;若侵入下呼吸道,则易引发哮喘急性发作。此外,飞絮附着在皮肤上会破坏屏障功能,增加湿疹、荨麻疹等风险。
在飞絮“横行”的季节,如何预防和处理?对此,解霞提出多层次建议。防护方面,需要首先进行过敏原筛查。建议有过敏史的儿童在春季前完成过敏原检测,明确对吸入性(花粉、飞絮)、食入性(野菜、坚果)及接触性(昆虫分泌物)过敏原的敏感程度。其次,出行时段巧选择。避免上午10点至下午4点飞絮飘散高峰时段外出,尽量避开植物园、河岸等飞絮密集区域,当然了,口罩、护目镜等防护措施,也能够有效“隔绝”过敏。
如果不慎“中招”,可根据严重程度采取不同措施:皮肤轻度反应,立即用清水清洁患处,冷敷缓解瘙痒,可外用炉甘石洗剂;呼吸道不适,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哮喘患儿需随身携带沙丁胺醇雾化剂;全身性反应,如荨麻疹、喉头水肿或呼吸困难,需立即口服西替利嗪(6月龄以上适用)并送医;眼部症状,立即闭眼,刺激泪液自然冲刷;用独立包装人工泪液或生理盐水冲洗。过敏性结膜炎患者可用冰敷缓解肿胀,避免揉眼,及时使用抗过敏滴眼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