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儿童要小心这些疾病
发布时间:2025-04-30 15:33:16 浏览量:5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春祥 通讯员 吴翠华
五一假期来临,家长带孩子们享受春光和出游乐趣的同时,也需警惕多种疾病的侵袭。长沙县人民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星沙院区)儿科、新生儿科主任何学华教授提醒,一定要做好预防措施,健康快乐度假。
病因:由登革病毒引起,经伊蚊(花斑蚊)叮咬传播。
症状:发热,伴有剧烈头痛、肌痛、关节痛等。
预防:出行前了解目的地疫情,避免前往流行区;准备防蚊用品,如灭蚊液、电蚊拍等;选择有蚊帐、纱窗的酒店;穿长袖长裤,浅色衣物,涂抹蚊虫驱避剂;家中清理积水、垃圾;返程后若出现症状,立即就医并告知旅居史。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病因:由新布尼亚病毒引起,经蜱叮咬传播。
症状:发热伴血小板减少,起病急,重症患者病死率高。
预防:户外活动时穿长袖扎紧裤带,涂抹蚊虫驱避剂;避免在草丛、灌木丛长时间逗留;回家后检查身上是否有蜱虫;被叮咬后切勿暴力拔出,应就医处理。
隐翅虫皮炎
病因:隐翅虫体内含强酸性毒素,接触皮肤后引发。
症状:接触毒液后数小时至2天内,局部出现水肿性红斑、丘疹、水疱及脓疱,伴瘙痒和灼痛感。
预防:保持室内外卫生,定期清理杂物和垃圾;关灯睡觉减少隐翅虫飞入;发现隐翅虫停留在皮肤上时,轻轻吹走或用纸巾赶走,避免直接拍打;户外活动时穿长袖衣裤。
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
病因: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通过密切接触传播。
症状:发热、口腔黏膜疱疹或溃疡,手、足、臀等部位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
预防: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习惯,室内经常开窗通风,勤洗衣被;避免接触患儿;鼓励12月龄完成EV71疫苗全程接种;关注患儿病情变化,如出现反复高热、精神差等症状需及时就诊。
水痘
病因: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原发感染引起,通过空气飞沫、直接或间接接触疱疹液传播。
症状:传染性强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儿童期,传染期通常从出疹前1~2天开始到所有皮损干燥结痂为止。
预防:水痘患者应隔离至全部皮疹干燥结痂;患者房间保持通风,做好清洁和消毒;接触水痘患者时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并严格执行手卫生;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病因:主要由EB病毒引起,通过口口传播,如亲吻、共用餐具等。
症状: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皮炎等。
预防:避免口口传播,不要随意亲吻孩子,特别是口对口亲吻;避免共用餐具、水杯等;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增强孩子免疫力,合理膳食,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当运动。
流行性腮腺炎
病因:由腮腺炎病毒引起,通过空气飞沫及密切接触传播。
症状:腮腺非化脓性炎症、腮腺区肿痛,可有病毒性脑炎、卵巢炎、睾丸炎、胰腺炎等并发症。
预防:按计划免疫时间和程序接种腮腺炎疫苗;流行高峰期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保持室内通风;外出回家、饭前便后及接触脏东西后要勤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均衡营养、足够休息、适量运动,增强身体免疫力。
猩红热
病因: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症状:发热、咽峡炎、草莓舌、口周苍白圈、全身弥漫性猩红色细小丘疹及疹退后明显脱皮等。
预防:目前暂无疫苗预防;儿童机构出现病例时,对密切接触的儿童需医学观察7天;流行期间,儿童应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注意日常开窗通风和室内消毒;注意个人卫生。
百日咳
病因:由百日咳鲍特菌所致,通过飞沫传播。
症状:阵发性、痉挛性咳嗽、鸡鸣样吸气吼声,病程可长达2-3月。
预防:婴幼儿规范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疫苗;年老体弱及婴幼儿尽量不到人员密集场所;室内经常开窗通风;勤洗手、适当锻炼、清淡饮食,提高自身抗病能力;对于确诊患儿,需进行呼吸道隔离。
结核感染
病因: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通过空气传播。
症状:咳嗽、间歇性或午后低热,伴夜间盗汗、食欲差、体重不增或下降、发育迟缓等。
预防:及时接种疫苗,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卡介苗;减少聚集,患者佩戴口罩,单独餐具;保持家庭环境的清洁和通风;增强免疫力,适度的体育锻炼,注意饮食营养和睡眠充足;主动积极筛查,避免接触肺结核患者。
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性胃肠炎
病因:通过消化道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症状:呕吐、腹泻等。
预防: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生吃海(水)产品;瓜果蔬菜类食用前要清洗干净;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及时、规范地处置呕吐物。
食源性疾病
病因:随着气温回暖,湿度上升,各种细菌大量繁殖,是“细菌性和植物性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
症状:因摄入有毒物质而引发的急性或慢性疾病。
预防:注意饮食安全,选择新鲜、安全的食品原料;不吃未彻底煮熟的食物,不喝不干净的生水;外出就餐时,注意选择正规餐厅;外出郊游时不采摘、购买和食用不熟悉或者来历不明的“野菜、野果和野生蘑菇”;假期聚餐期间应避免暴饮暴食,注意保持平衡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