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友好武汉 “童”样精彩 | 2025年武汉市第二届儿童友好·幸福家公益创投项目全面启航!

发布时间:2025-04-30 14:43:57  浏览量:4

友好武汉 “童"样精彩

2025年武汉市第二届儿童友好·幸福家

公益创投项目全面启航!

为进一步推动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加大爱心妈妈结对关爱和儿童观察团赋能,今年3月,武汉市妇联启动了2025年武汉市第二届儿童友好·幸福家公益创投项目大赛,经资格审查、项目初审、决赛路演和项目交流优化会等环节,共有10个综合主题类、2个专项主题类从全市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并获得资金资助。本届公益创投项目聚焦文化活动、关爱服务、父母成长、权利保障、儿童参与和儿童观察团及爱心妈妈赋能等领域,旨在通过儿童视角赋能城市发展,通过多元化的实践探索力争打造更具包容性与创新力的儿童友好生态。

接下来,12个项目即将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启动实施,就让我们一同开启这场城市与儿童的“双向奔赴”之旅,感受友好武汉,“童”样精彩的独特魅力!

专项主题类

“能量传递”爱心妈妈赋能项目

爱心妈妈赋能项目

“能量传递”爱心妈妈赋能项目旨在通过系统性赋能和艺术化创新,以政策为指引、问题为线索,从精细精准、专业规范、可持续常态及支持保障四个维度提升爱心妈妈的服务能力,改善儿童成长环境,构建可持续的“爱心闭环”生态。通过“润物细无声”的调研赋能—“聚沙成塔”的资源整合—“创意生活”的艺术共创—“爱心闭环”的成果转化等四个阶段的活动,系统性提升爱心妈妈的服务能力。具体包括:开展《爱心日记》调研并编写涵盖思想道德引领、法治安全宣导、心理健康疏导、生活成长关爱、家庭教育指导五个章节的《爱心宝典》框架,提炼可复制的实践经验;搭建线上“能量传递”社群,联动社会资源提供常态化支持;策划创意课堂、社区艺术展览等活动,以艺术共创打破“关爱”与“被关爱”的身份认知关系,促进情感共鸣;最终通过沉浸式展览及义卖活动凝聚社会共识,推动服务品牌化与可持续化。项目旨在为儿童营造健康成长环境,助力武汉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童眼看武汉·科技赋能儿童友好

城市建设

儿童观察团赋能项目

童眼看武汉·科技赋能儿童友好城市建设项目通过“童眼看武汉”数字化平台,以“线上游戏化+线下场景化”模式赋能儿童观察团体系,推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小程序集成全市儿童友好场景,结合LBS定位、AR实景与区块链技术,打造三大功能:智慧地图实现AR寻宝导航,儿童可探索城市空间并标记建议;互动测评系统设置知识答题、场景评估等模块,儿童以“体验官”身份反馈设施问题;数据中枢通过安全、趣味等7大维度构建评估模型,将建议转化为规划指标,生成儿童友好指数指导城市更新。通过积极构建儿童城市数据库,推动城市规划从“成人主导”转向“全龄共治”,为城市治理现代化提供创新样本。

综合主题类

01

“童创江汉关:从一条儿童设计的研学路开始”——江汉关社区儿童友好文化共创项目

江汉区花楼水塔街道江汉关社区

“童创江汉关:从一条儿童设计的研学路开始”——江汉关社区儿童友好文化共创项目将联动4家博物馆、5家老字号成立“儿童友好合作伙伴联盟”,组织儿童代表成立儿童议事会,全程主导研学路线策划、IP形象设计、活动规则制定等,构建 “儿童提案+文化研学+社区共治”的可持续生态,以儿童议事会为引擎,通过儿童自主设计的研学路线与IP形象,推动历史文化资源向儿童友好场景转化,打造武汉市首个以儿童为核心自主策划的社区文化研学品牌。

02

“‘申’聚青力·‘新’创社区”——硚口区申新社区儿童参与社区治理项目

硚口区宗关街道申新社区

“‘申’聚青力·‘新’创社区”——硚口区申新社区儿童参与社区治理项目聚焦于为申新社区的儿童观察团进行赋能,旨在通过“观察—提案—实施—反馈”的闭环机制,培养儿童参与社区治理的观察力、表达力、协作力和行动力。项目采用“成长营+提案计划”双轨并行模式,涵盖“社区探秘家”、“议事能量站”工作坊、“童行小队”组建及社区改造项目参与等内容。通过一系列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活动,推动儿童从社区事务的“旁观者”向积极的“参与者”和“改变者”转变,将申新社区打造成为武汉市儿童友好社区建设的基层创新样板。项目预期形成体系化成果,提升项目品牌影响力,并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儿童治理生态。

03

麟·次方成长营——五麟里社区儿童

友好家庭教育生态圈项目

武汉市汉阳区五里墩街道五麟里社区

“麟·次方成长营”汉阳区五麟里社区儿童友好家庭教育生态圈项目依托“家校社企”资源,以“麟”文化为纽带,构建覆盖全龄段家庭的成长赋能网络,培育在地化宝妈志愿力量,构建儿童友好家庭教育赋能网络,助力家庭和谐与社区共融。本项目通过“1+4+5+N”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立体化赋能生态,形成“资源联动-家庭成长-社区共融”可持续模式,打造可复制的家庭教育赋能模式,实现从“社区实践”到“城市治理”的跃升。

04

善育童心 为爱守护——保利社区“童心守护者”儿童性健康教育计划

江夏区庙山街道保利社区

善育童心 为爱守护——保利社区:“童心守护者”儿童性健康教育计划旨在通过科学、趣味的性健康教育,护航儿童身心成长。项目针对3-12岁儿童设计分龄课程,以绘本剧场、情景模拟、亲子任务等形式,帮助孩子认识身体界限、学会自我保护,同时开设家长工作坊,破解性教育沟通难题,构建“家庭-学校-社区”协同守护网。计划覆盖300余个家庭,助力儿童友好社区建设,让成长不迷茫,让爱与尊重扎根童心!

05

“育见未来”0-3岁养育者赋能计划

江岸区后湖街道海赋社区

“育见未来”0-3岁养育者赋能计划依托社区友好儿童之家活动空间,以社区实践课堂为活动载体,通过多频次专业老师授课以及结合跳蚤市场、 亲子共读吧、儿童树叶创意贴画等9场社区亲子活动提升亲子关系,培养家长掌握育儿基本技能,解决儿童成长忽视与父母育儿技能不足的家庭痛点,并促进宝妈社群建设。同时该项目关注0-12岁儿童成长历程,帮助其更加得到社区和家长重视,实现家长重视并高质量陪伴儿童成长。

06

湾郡社区“青果守护”爱心妈妈结对

赋能计划

东湖高新区关东街道湾郡社区

湾郡社区“青果守护”爱心妈妈结对赋能计划项目旨在通过“爱心妈妈+特殊儿童家庭”结对帮扶模式,助力社区12户特殊儿童家庭融入社会。项目聚焦康复资源匮乏、家庭心理压力大及社会融入困难等问题,依托社区活跃的宝妈志愿者队伍,通过专业化赋能提升其康复知识、沟通技巧及危机处理能力。联动医疗机构与特教学校搭建长效协作机制,提升志愿者服务能力的同时,增强社会对特殊儿童的关注,推动政策与资源倾斜,形成《结对帮扶案例集》推广可复制模式,助力儿童友好社区建设。

07

“小匠人·大社区”儿童友好空间

共建行动

武昌区南湖街道宝安社区

“小匠人·大社区”儿童友好空间共建行动项目以“爸爸力”木艺为载体,组织亲子家庭通过儿童观察团、木艺工作坊等形式,共同设计改造社区花园。项目将培养儿童观察力与创造力,强化父子协作纽带,打造至少1处融合童趣与美学的木艺地标(如昆虫屋、创意标识)。通过“儿童提案+家庭实践”模式,建立可持续共建机制,推动儿童参与社区治理,形成可复制的儿童友好空间建设经验,提升社区认同感。

08

“童议童行”儿童观察团赋能项目

蔡甸区蔡甸街道莲花湖社区

“童议童行”儿童观察团赋能项目旨在为蔡甸区蔡甸街道莲花湖社区的儿童提供参与社区治理的平台,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围绕“团队赋能、空间赋能、理论赋能、议事赋能、实践赋能”主题,引导儿童参与社区议事,促进儿童与社区之间的互动与融合,以“问童需”“听童声”“集童意”“汇童智”四大板块为主体,使儿童议事会成为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实践活动,提升社区儿童的参与意识,实现童事童议、童事童决、童事童办、童事童管。

09

木语者·家庭沟通密码计划

长江新区阳逻街道青龙社区

木语者·家庭沟通密码计划项目以木艺手作为载体,通过10种创意木作,解决90%家庭的沟通痛点。项目培养儿童表达能力与情绪管理能力,同时帮助80%家长掌握“非暴力沟通三步法”,实现代际双向成长。成果将转化为社区“沟通密码墙”地标,并孵化“爸爸木工坊”等子品牌,构建“家庭-社区”共育生态。最终输出《木艺育儿工具包》和“木语者导师”认证体系,推动家庭教育从私域走向公域可持续。

10

向阳花开——儿童成长加油站项目

东西湖区常青花园第三社区

向阳花开——儿童成长加油站项目针对常青花园第三社区学龄儿童家庭密集但家庭教育现状不佳等问题,从改善亲子关系、激发学习兴趣、提供心理支持等方向出发,为焦虑家长提供沟通技巧,借助家庭教育工作坊和亲子活动解决对应问题,并针对服务对象特殊情况提供个案咨询,将社区打造成家庭教育支持站,为家长提供教育赋能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