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北京儿童医院眼科主任医师余继锋:儿童青少年近视 早防早控很重要

更新时间:2025-04-28 16:36  浏览量:1

转自:衡水日报

4月10日,在上海举行的第四届守护全生命周期眼健康会上,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眼科主任医师余继锋教授表示,儿童青少年近视,除了预防,更要避免因高度近视引发的致盲性眼病。

“近视防控应端口前移、早防早控。”余继锋表示,通过近视前期及时且有效的防控措施,能够高效控制近视的发展进程,减少中、重度近视比例,从而降低致盲性近视并发症发生的风险,保护儿童视力健康。

近视防控从小从早做起

2024年5月3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近视防治指南(2024年版)》(以下简称《指南》)。《指南》指出,近年来,我国近视发生率居高不下,近视已成为影响我国国民尤其是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病理性近视相关眼底病已成为我国不可逆性致盲眼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余继锋介绍,近视的诱因与遗传、用眼习惯、户外活动时间等多种因素相关。通常来说,近视分为近视前期、低度近视、中度近视、高度近视和病理性近视等阶段。

图为余继锋在第四届守护全生命周期眼健康会议上作专题发言。

“高度近视可以引起青光眼、黄斑变性、视网膜脱离等严重的眼病,目前已经成为致盲的首要因素。”余继锋表示,不少家长只看到孩子近视度数增长的表面问题,但其实近视防控的更主要目的在于降低中重度近视占比、减少致盲性近视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在余继锋看来,在儿童青少年近视的不同阶段,近视管理目标不同。对于近视前期儿童青少年,即尚未近视但存在近视风险因素或者其眼轴生长速度表明有较高近视风险的儿童青少年,主要进行预防,避免近视发生;对于已经发生近视的儿童青少年,则是控制近视的进展,避免发展成高度近视;已经是高度/病理性近视的儿童,重点是防治并发症发生,防止视觉受损。

“在近视早期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可以很大程度地延缓近视发展。”余继锋介绍,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一项近视报告显示,若能在早期将近视进展速度降低50%,可以降低90%的高度近视发生率。

他以6岁近视儿童为例,假如初始眼轴长度和近视屈光度分别为24.5mm和-1.00D(D表示屈光度,是反映屈光状态最常见、最直接的参数之一),若在其近视初期不进行任何控制,18岁时预估值分别为27.5mm和-8.00D;若能在近视前期就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将近视进展速度降低50%,18岁时预估值分别为26.3mm和-4.50D。这一数据凸显了早期干预在近视防控中的重要性。

“合理的干预和治疗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有很大帮助。”余继锋表示,到目前为止,医学上认为近视一旦形成是不可逆的。但实际临床发现越来越多近视-1.00D以内的儿童,通过增加户外活动、减少近距离用眼、配合一定的药物治疗等,近视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甚至有一定程度恢复。

学龄儿童定期筛查视力

由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联合多个专家团体共同发布的《近视管理白皮书(2022)》指出,有研究提示,与年龄对应的远视储备量是近视发生的最佳预测指标,可以用于近视前期儿童青少年的近视预测。其中6岁儿童的远视储备应>+0.75D。

据了解,新生儿的眼球较小,眼轴较短,此时双眼处于远视状态,这是生理性远视,称之为“远视储备量”。远视储备量不足指裸眼视力正常,散瞳验光后屈光状态虽未达到近视标准但远视度数低于相应年龄段生理值范围。

“远视储备量不足,意味着可能较早出现近视。”余继锋建议,应提倡为儿童青少年建立屈光档案,每年完成2次眼健康检查,并关注屈光度变化情况。学龄儿童需要重点防控,6~12岁是近视发展最快的阶段,建议最好每3个月做一次眼健康检查。

如何保存远视储备量、预防近视?余继锋表示,增加户外活动、改善光照条件是最常用也是最好用的预防近视方法。让儿童青少年尽量减少近距离用眼时间,到户外沐浴阳光,充分放松睫状肌,可以有效降低青少年近视发病率。

余继锋还提醒,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喜欢皱眉头、揉眼睛、眨眼睛、看东西往前凑等近视的苗头,要及时带孩子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就诊。只有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科学的干预措施,才可以把近视扼杀在摇篮之中,尽量避免近视的发生和发展。

根据《指南》,近视的矫正和控制手段包括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药物、手术矫正。目前,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是经过循证医学验证能够有效延缓近视进展的药物,与各种特殊设计的眼镜及接触镜联合应用能进一步增强近视控制的效果。

2024年3月,我国首款用于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0.0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上市,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有效性。《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的应用专家共识(2024)》指出,研究证实0.01%阿托品滴眼液具有较小的不良反应和停药后反弹效应,同时对近视的控制具有累积效应,可以作为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延缓近视进展的基础浓度。

余继锋团队开展的一项真实世界研究,比较了0.0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和角膜塑形镜(OK镜)作为单一治疗方法对近视控制的有效性。研究结果显示,0.0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能有效延缓新发初诊的近视儿童近视屈光度与眼轴增长,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对于近视临床前期尤其是低龄儿童,在专业医生指导和安全前提下,可尽早使用0.0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进行干预,以有效延缓近视进展。”余继锋说。

文/ 中国医药报记者 郭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