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全国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试点是推动儿童福利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更新时间:2025-04-27 09:48  浏览量:2

2025年第10期 | 总第10期 | 儿童福利专题

全国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试点是推动儿童福利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自2024年12月起,全国34个市县陆续部署了由民政部联合财政部实施的“加强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试点项目”。该项目以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留守儿童、家庭贫困儿童、残疾儿童、临时监护儿童、流动儿童七类困境儿童为服务对象,以实现困境儿童的“六有”为目标(信仰有支撑、养育有保障、心灵有呵护、融入有支持、守法有引导、自护有能力),投入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1亿元,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探索困境儿童的精准关爱服务模式。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江苏泰兴、辽宁阜新、青海湟中、云南官渡、安徽湾沚、河北献县等试点地区已正式启动项目。

热点微评

民政部陆治原部长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指出,民政部门应落实加强普惠性民生建设工作,积极推进“四个转变”,包括:保障对象从特定群体向更多需要帮助的群体转变;服务内容从物质保障为主,向物质救助、社会服务和精神关爱兼顾转变;要素从主要依靠政府,向以政府主导,积极发挥市场、社会等多方力量作用转变;手段方式从传统服务方式向数智化、标准化方式转变。全国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试点项目可成为各省份积极推进民政儿童福利工作转变的典型示范。

试点有利于精准动态掌握儿童需求。试点地区通过前期评估排查框定服务对象并精准掌握儿童需求。江苏省泰兴市通过试点项目开发出了《泰兴市儿童服务需求初评工具》,聚焦困境儿童家庭监护的评估干预职责,对儿童的需求问题及风险因素进行精准识别,不仅明确了服务对象范围,也为后续合理规划各类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奠定基础。

试点有利于探索形成有效且可持续的儿童关爱服务模式。各地试点地区普遍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购买社会组织开展关爱服务,如何将服务与儿童主任、儿童督导员的工作相结合,并根据本地可利用资源和人才队伍特点进行后续规划,探索出服务可复制、成本可负担、风险可控的工作模式也是探索的重点。

试点有利于探索建立可持续的多方参与多元筹资机制。项目落地实施中可积极引入基金会、慈善会等资源并发动本地企业、社区居民参与志愿服务和慈善捐款等拓展筹资渠道,将试点项目转化为可持续的儿童关爱项目。

有利于推进基层儿童服务人才队伍培养促进服务的专业化和规范化。村居儿童主任、镇街儿童督导员及社会组织的能力建设是试点项目的重要工作之一,应在试点期间明确各方工作职责及分工并根据工作任务开展相应的赋能培训,提升人才队伍专业服务水平。上海市徐汇区的试点项目在开展服务基础上,计划构建儿童主任与儿童督导员职业标准体系并进行能力成长实训。持续提升儿童福利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将有助于项目周期结束后相关服务工作向常态化发展。

全国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试点是转变民政儿童工作模式的重要机遇,各试点地区应把握关键点,在做好困境儿童服务的基础上,探索出符合本地特点的儿童关爱服务机制和人才队伍培养路径。

1.江苏省泰兴市全力推进“加强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试点项目

2.云南省官渡区“官爱未来·益童成长”试点项目进行路演评审

3.青海省湟中区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试点项目启动

3.陆治原部长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

关于社会政策观察

社会政策观察是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研发的服务政府和社会的产品,由关注热点、热点微评、相关链接三个模块组成,侧重关注公益慈善、儿童福利、养老服务、残疾人保障四个领域,旨在倡导从实践中求破解热点难点之道,传播典范案例,推动实践与政策创新。

关于儿童中心

儿童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和儿童福利与保护研究中心长期开展儿童福利和保护领域政策和行动研究、政策倡导、公益项目评估、公益项目咨询、公益项目运作、专业培训等,为政府、慈善组织、学术机构提供儿童福利与保护、医疗与健康、教育与发展等领域咨询和评估服务,推动多方参与和通力合作,促成社会慈善资源与儿童需求有效对接,推动中国儿童福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