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同时接种两种疫苗行不行?延迟接种会怎样?看完不纠结!
更新时间:2025-04-25 23:04 浏览量:2
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
2025年4月25日是第39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也是我国实施免疫规划政策的47周年,今年的主题是“打疫苗 防疾病 保健康”。
疫苗是预防、控制疾病和保护健康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接种疫苗,不仅能够保护个体健康,还能阻断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它能有效预防传染病,守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
Q:目前国家对疫苗是怎么分类的?具体在接种的目标人群等方面有什么区别?
免疫规划疫苗
是由政府按照一定程序确定、向居民免费提供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目前主要针对儿童;还包括省级结合当地疫情防控需要,在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基础上增加的疫苗,也是免费提供的。比如有的省份把水痘疫苗纳入了省级免疫规划。
此外,在发生传染病疫情时,根据疫情防控需要,由政府部门组织开展的应急接种或者是群体性预防接种,也属于免疫规划疫苗。
非免疫规划疫苗
是居民自愿接种的疫苗,目前有针对儿童、青少年的,也有针对成年人的。接种费用包括自费等多种方式。
无论是接种免疫规划疫苗还是非免疫规划疫苗,都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手段。接种疫苗后,不仅个人可以得到健康保护,也能惠及家人,对其他人也是一种保护。
Q:接种疫苗前如何查询孩子需要接种的疫苗种类和时间?
A:儿童出生之后,一般包括产科在内的接种单位都会给儿童建立预防接种档案,也会发放预防接种证。预防接种证上有一栏,明确了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种类有哪些,什么月龄或年龄接种。新手爸妈可以了解里面的相关内容,如果有不清楚的,可以咨询当地接种单位。
Q:如果延迟接种疫苗,会影响疫苗保护效果吗?
A:相关研究显示,通常情况下延迟接种不会影响保护效果,但是可能会增加患病风险。
实际工作中遇到过这种情况,比如有的地方在麻疹流行时,有儿童到了8月龄未及时接种麻腮风疫苗而感染麻疹;也出现过妈妈是乙肝感染者,婴儿出生后未及时接种乙肝疫苗而感染的情况。所以特别强调及时接种和全程接种的重要性。
Q:儿童接种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该怎么办?
A:接种疫苗后,有的儿童会出现红肿、硬结、低热等局部反应,但绝大多数属于一般反应,一两天后会缓解,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假如说孩子接种疫苗之后,出现了持续高热或者哭闹,还有其他不适症状,这时候要及时就医。
Q:有的疫苗需要接种3剂,如乙肝疫苗;有的疫苗只需接种1剂,如甲肝减毒活疫苗、卡介苗。疫苗接种剂次不同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
A:关于疫苗接种的剂次,涉及到免疫程序的一个方面,因为免疫程序除了疫苗接种剂次外,还包括什么年龄接种、接种什么疫苗、疫苗从什么时候开始接种、接种时间间隔等。
按照免疫程序进行接种,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疫苗的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便利性。免疫程序制定主要依据患病的风险、疾病的流行特点、病原变异情况、疫苗的属性、受种者免疫状况、免疫持久性等因素。以上这些因素都有足够的科学研究证据支持。
Q:一些家长担心同时接种两种疫苗,会影响疫苗接种效果或者增加出现不良反应的风险,这种担心是否有道理?
A:关于疫苗能不能联合接种,在评估时主要是根据现有的疾病知识、疫苗知识,还有一些科学研究结果来判断,然后在此基础上制定统一规范的要求,核心是要保证安全性和有效性。
现有的规范中,明确了在同时接种几种疫苗时要遵循的原则。
■两种及以上注射类疫苗同时接种时,应在不同部位接种。
■两种及以上注射类减毒活疫苗,如果未同时接种,至少间隔28天进行接种。
■接种了灭活疫苗或口服减毒活疫苗后,如果要接种其他种类疫苗(包括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对接种间隔不作限制。
Q:“五一”假期快要到了,针对麻疹、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如何更好预防?
A:预防传染病,接种疫苗是最有效、最便利的一个手段。
■麻疹、腮腺炎可以通过接种麻腮风疫苗来预防。
■接种EV71疫苗可以有效预防EV71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
麻疹、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基本是一样的,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呼吸道飞沫传播,所以我们采取以下措施也能起到预防作用。
1.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2.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
3.在流行季节尽量让孩子不要去人群比较密集的场所。
4.要避免接触患儿,比如周围有人患了麻疹、腮腺炎或手足口病,在疾病急性期时要尽量避免接触。
另外,做好孩子的健康监测,包括托幼机构、小学的晨检,如果发现孩子有出疹、腮腺肿大等情况,包括发热的情况,要及时就医。
从2024年开始,麻疹在一些国家出现了大的流行,今年和我国接壤的越南、吉尔吉斯斯坦也出现了麻疹的流行,美国一些州也出现了麻疹的暴发,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情况下,做好麻疹的防护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孩子满8月龄、18月龄时要及时接种麻腮风疫苗,保护孩子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