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救落水儿童瘸了腿 20年后在医院碰见那孩子:叔 我专程来找你的
更新时间:2025-04-24 10:49 浏览量:4
那年我三十出头,腿还好使,在县里的棉纺厂开叉车。记得那是个周末,我骑着我的老凤凰自行车去镇东头的小溪边钓鱼。那条溪本来不深,但前一晚下了场大雨,水位涨了不少。
鱼没钓着几条,倒是听见上游传来一阵孩子的尖叫声。我顺着声音骑过去,看见河边围了一圈人,有人指着河中央喊:“有孩子掉水里了!”
那会儿人都挺实在,没想着先掏手机拍照,都在岸边着急地喊。我也没多想,把钓竿一扔就跳下去了。我小时候在这条河里泡大的,水性还行。
水里又冷又浑,好几次我都没摸着人影。后来终于在一片水草边上找到了那个孩子,一个小男孩,估计也就七八岁,已经没了动静。我一把将他托起来,往岸边游去。
就在快到岸边的时候,我脚下一滑,似乎是踩到了什么尖锐的东西——后来才知道是被人扔在河里的废弃自行车架子——我的右腿膝盖以下像是被撕裂一样疼,但那会儿顾不上,只知道要把孩子送上岸。
上岸后有人会做人工呼吸,把孩子救醒了。我却感觉右腿疼得厉害,抬都抬不起来。有人帮我叫了救护车,送我去了县医院。
医生说我的膝盖韧带撕裂,小腿骨还有裂痕,得做手术。当时厂里的医保不怎么样,我自己又没攒下什么钱,手术费是问厂里预支了工资才凑齐的。
手术做完后,医生说我这条腿算是保住了,但以后可能会有后遗症,最好别再干重活了。那年头的医疗条件也就那样,康复训练也不像现在这么专业。我在医院躺了两个月,出院时还得拄着拐杖,腿脚一直没恢复好。
本来以为救人这事儿会成为佳话,没想到过了没几天,大家就都忘了。那孩子的家人倒是来看过我一次,送了两条烟,说等我好了请我吃饭,但也就这样了,后来再没联系过。
出院后厂里没法再让我开叉车,就给我安排了看仓库的活,工资比原来少了一半。我的右腿从此落下了毛病,走路一瘸一拐的,阴天下雨就疼得厉害。
日子还是得过,我后来娶了老陈家的闺女,人家嫌我腿脚不好,差点没成,是我妈跑了好几趟说和才成的事。我媳妇心善,嫁给我后也没嫌弃,操持家务、带孩子都是一把好手。这些年虽说生活不富裕,日子倒也过得去。
时间就这么过了二十来年,我也从一个壮小伙变成了五十来岁的中年人。前段时间我的腿疼得厉害,连下地走路都困难,媳妇非要我去市里的大医院看看。
那天我在市医院骨科排队等着做检查,前面还有七八个人。我坐在走廊的长椅上,掏出口袋里的花生米嗑着。这习惯改不了,出门总喜欢揣点零嘴儿。护士看见了,皱眉头:“大爷,医院不能吃东西。”
我一愣,自己啥时候变”大爷”了?心里还有点不舒服,但还是赶紧把花生米收了起来,口袋里漏了几粒,掉在地上。我弯腰去捡,突然腿疼得厉害,差点摔倒。
这时候一只手扶住了我:“大叔,您小心点。”
我抬头一看,是个年轻医生,白大褂整整齐齐的,戴着眼镜,面容清秀,印象中没见过。我道了声谢,他却多看了我几眼,好像在琢磨什么。
“大叔,您是哪里人啊?”年轻医生问。
“前河镇的,来看腿。”我指了指自己的右腿。
他眼睛一亮:“前河人?我小时候也在前河住过一段时间!您贵姓?”
“我姓刘,刘福生。”
年轻医生像是被雷劈了一样愣在那里,嘴唇哆嗦了几下,眼睛一下子红了:“刘叔…您就是刘福生叔叔?二十年前在前河小溪边救过一个落水孩子的刘叔?”
我摸了摸后脑勺,有点纳闷这年轻人怎么知道这事:“是有这么回事,不过都是老黄历了,你怎么知道?”
年轻医生深吸了一口气,声音有些颤抖:“刘叔,我就是那个孩子。我叫张明,我妈姓李,当年我们一家在前河住,后来搬到市里了。”
我一时没反应过来,怔怔地看着他。
“刘叔,我找了您好多年了。”张明的眼圈红了,“当年我落水后昏迷了三天,醒来后您已经出院了。我父母去看过您一次,但后来我们全家因为我爸工作调动搬到了市里,就没能再联系上您。”
我想起来了,那是个瘦瘦小小的男孩,落水时穿着一件红色的小背心。眼前这位白大褂医生,五官轮廓确实和那孩子有几分相似。
“你…你现在是医生了?”我有些结巴地问。
张明点点头:“骨科医生。刘叔,我今天专门值这个班,就是为了找您。”
我一头雾水:“找我干啥?”
“您先别动,我看看您的腿。”张明蹲下来,轻轻地挽起我的裤腿,手法很专业地摸了摸我的膝盖和小腿,还让我转动了一下,然后皱起了眉头。
“您这腿当年做的手术是比较简单的,现在的治疗技术已经先进多了。看样子您的膝关节磨损很严重,需要做个全膝关节置换手术。”
“全膝…啥?”我听得一头雾水。
“就是换个人工关节。”张明解释道,“手术费用大概三四万,但是…”
我咂咂嘴,三四万对我们家来说不是小数目。我和媳妇的退休金加起来每月才四千多,儿子在外地打工,一年到头也寄不回多少钱。
张明似乎看出了我的难处,轻声说:“刘叔,这个手术我帮您安排,费用的事您不用担心。”
我赶紧摆手:“使不得使不得,我这把年纪了,将就着过呗。再说了,救人是应该的,咱不能因为这个…”
“刘叔,您不知道,”张明打断我的话,声音有些哽咽,“当年要不是您,我早就不在了。我妈这些年一直念叨着您,说要是能找到您,一定要好好感谢您。”
他掏出手机给我看了几张照片,是他的家人,还有一张他穿着学士服的毕业照。接着,他从白大褂口袋里拿出一个小本子,翻开给我看:“刘叔,这是我妈写的日记,她一直记着这件事。”
本子已经有些泛黄了,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字,我认字不多,但看得出写得很认真。张明指着一页给我看:“妈妈在日记里写,自从那次事故后,她就立志要让我学医,将来救人,报答您的恩情。”
“那天要不是您跳下水,我早就没命了。我妈说,您救了我,却落下了终身残疾,她这些年心里一直过不去这个坎。”
站在后面的小护士听说了这事,也凑过来:“张医生从实习那会儿就一直在打听前河镇姓刘的中年人,没想到今天真遇上了!”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只感觉鼻子有点酸。没想到过了这么多年,还会有这样的巧合。
张明安排我直接去做检查,不用再排队了。晚上他开车送我回家,路上给我讲了他这些年的经历。他高考考上了医学院,毕业后留在市医院工作,已经是骨科的主治医生了。
“刘叔,您的腿情况不算太好,但也不是没救。我看了您的检查结果,有两种方案可以选择…”
他详细地给我讲了手术的步骤和康复过程。说实话,我听得半懂不懂,但看他那认真的样子,就觉得这孩子真的长大了,成了个了不起的人物。
“手术后需要做康复训练,这个很重要。我已经和科室主任商量好了,您的手术他亲自主刀,我做一助,保证给您做到最好。”
快到家的时候,张明递给我一张名片:“刘叔,这是我的联系方式,有什么事随时打电话。手术的事您先和家人商量,不用急着答复我。”
我接过名片,嗯了一声。不知为啥,总感觉有点不好意思。
第二天张明就来我家了,带着他妈妈一起来的。李阿姨一见到我就哭了,拉着我的手说了好多感谢的话。还带了一堆营养品,说是给我补身体用的。我媳妇听说了事情经过,也是眼眶红红的。
晚上吃饭的时候,张明说:“刘叔,我妈一直想请您吃顿饭,兑现二十年前的承诺。”
李阿姨接着说:“是啊,这么多年了,我一直记着这件事。当年小明爸出差,我一个人带着孩子,那天一着急没看住他。要不是您,我这辈子都不会原谅自己。”
这顿饭吃得我心里暖暖的。饭后,张明又提起了手术的事,说他已经和医院领导打了招呼,用他的名额可以减免很大一部分费用。
我还是有些犹豫,毕竟上了年纪,做手术总是有风险的。但媳妇却很支持:“老刘,人家孩子有心了,你就去做吧,这腿再拖下去只会越来越难受。”
一周后,我住进了医院。手术前一天晚上,张明来病房看我,带来一个小盒子。
“刘叔,这个给您。”他打开盒子,里面是一块手表,不是什么名牌,看起来挺普通的。
“当年我落水的时候,戴着这块表。是我爷爷留给我的,据说还挺值钱。我妈一直以为这表掉河里找不着了,没想到前几年河道整治的时候让人给捞上来了,表匠修好了还能走。”
张明把手表递给我:“刘叔,这表就送给您了,您救了我,也算是救了这块表,它应该归您所有。”
我没接:“使不得,这是你爷爷的遗物,太贵重了。”
“刘叔,您就收下吧。”张明坚持道,“您不知道,我找您找了这么多年,就是想当面谢谢您,也想知道您的腿恢复得怎么样。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您的腿一直没好…”
我看他眼圈又红了,只好收下表,说:“行,那叔就厚着脸皮收下了。”
手术很顺利,医院的主任和张明一起给我做的手术。术后护士说我恢复得不错,比一般同龄人好。张明几乎每天都来病房看我,有时候下了夜班,眼睛都是红的,但还是坚持来检查我的恢复情况。
出院那天,医院的人都知道了我和张明的故事。有个老护士跟我说:“张医生是我们科室最认真的医生,不管刮风下雨,急诊的病人他都亲自接诊。他说,当年要不是有人冒雨救他,他早就不在了,所以他要把这份恩情传递下去。”
住院的半个月,我的腿明显比之前灵活多了,走路也不那么疼了。张明说,只要坚持康复训练,一年后我的腿应该能恢复到七八成。
回家路上,张明开车送我,路过那条小溪的时候,他把车停下来,我们俩下车站在岸边,看着眼前的景象。
小溪已经被整治过了,两边修了石栏杆,河水清澈见底,和当年浑浊的模样完全不同。河边还建了个小公园,有人在晨练,有孩子在嬉戏。
张明指着河中央的一个地方说:“刘叔,据我妈说,当年我就是在那个位置落水的。”
我点点头:“嗯,差不多是那个地方。”
“刘叔,您知道吗,我选择做骨科医生,就是因为您。”张明望着河面,声音有些低沉,“我想着,如果我能成为一名医生,说不定能帮助那些像您一样的人,让他们不用因为做好事而遭罪。”
我拍了拍他的肩膀,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动。
回到家后,日子又恢复了平静。张明时常会来看我,带着他的妻子和刚出生的孩子。有时候我去医院复查,医院的人都认识我,护士长还会特意安排我插队。
腿一天比一天好了,现在下雨天也不怎么疼了。媳妇说,我走路的姿势都变了,不再是那副佝偻着的样子了。
昨天,张明又来家里,说是有个惊喜要告诉我。他被评为市级优秀医生了,还要去进修学习先进的骨科技术。他给我看了一篇报道,说是他发起了一个”爱心接力”项目,专门为因救人而受伤的好心人提供免费医疗服务。
报道里有我们的合影,标题是《二十年后的重逢:医生回报救命恩人》。
张明离开时,我送他到门口,看着他远去的背影,突然觉得很值。
那年跳下河的时候,我没想那么多,就是看见有孩子落水了,必须去救。现在想想,如果让我重新选择一次,即使知道会落下残疾,我还是会毫不犹豫地跳下去。
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你救的那个孩子,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而我,很幸运地等到了答案。
傍晚时分,我坐在院子里的竹椅上,摩挲着手腕上那块旧手表。表盘有些磨损,但走时依然准确。就像那个落水的孩子,虽然经历了生死劫难,却依然坚强地活着,并且活得比谁都好。
我抬头望着天空,嘴角忍不住上扬。这世上的缘分,真是妙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