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明县:探索“慈善+儿童服务”创新实践与模式
更新时间:2025-04-23 11:41 浏览量:1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儿童成长环境面临新挑战。嵩明县作为云南省昆明市下辖县,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规模较大,其生活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等问题日益凸显。为构建“物质帮扶与精神关爱并重、短期救助与长效发展结合”的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切实解决困境儿童成长难题,嵩明县民政局以1个县级慈善爱心驿站为枢纽,4个社区级慈善爱心驿站为支点,联动多个公益服务点和多方资源,构建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民生服务网络。聚焦困境儿童需求开展公益慈善活动,整合政府、社会、家庭多方资源,形成“物质帮扶+精神关爱+发展支持”的全链条服务模式。
一、搭建“1+4+N”慈善平台体系,精准覆盖儿童服务
(一)县级枢纽统筹引领
嵩明县民政局作为引领核心,充分发挥县慈善爱心驿站的平台优势,精心统筹儿童关爱所需的资金、物资以及项目设计。实施“嵩善有为,聚爱嵩明”建设运营项目、“嵩爱童行”困境儿童关爱项目、“善服务,惠民生”建设运营项目,整合慈善资源,开展慈善救助、志愿服务培训、项目评估等工作,为下层站点提供政策、资金及管理支撑,将宏观规划转化为可落地的服务模块。
(二)社区驿站落地执行
设立嵩阳社区、杨桥社区、文苑社区、四营村委会4个分站点,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方式精准收集困境儿童的实际需求,将县级统筹的资源转化为儿童可感知的服务,同时反馈基层需求,实现“最后一公里”精准触达。例如,在“微心愿”活动中,了解到小红(化名)一直想要一个绘画工具套装,社区驿站通过心愿券为她精准采购并送到手中,精准满足孩子们在玩具、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方面的需求。
(三)公益站点延伸触角
设立沐兰、牵禧缘等N个公益服务点,依托社会力量填补政府与社区的服务缝隙。通过社会力量补充专业化服务,实现“零距离”关爱,同时反哺上层资源池。例如,沐兰公益服务点为儿童青少年开展形体、礼仪公益课堂;牵禧缘婚介公司为“童伴妈妈”培训提供充足的资源和场地支持,扩大服务覆盖半径,增强服务灵活性。
二、多元资源整合,凝聚慈善合力
(一)政府主导强保障
县民政局携手教体局、红十字会、妇联、团委等多部门,共同出台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心理健康服务等相关政策。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嵩善有为”“嵩爱童行”等项目开展,为慈善+儿童服务提供坚实的政策和资金保障。例如,“嵩善有为,聚爱嵩明”项目由嵩明县合创社会工作服务发展中心承接,项目总金额为9.4208万元,用于项目建设与运营,明确规定了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和监管机制,确保每一笔资金都能精准用于慈善服务。
(二)社会协同扩资源
联动19家爱心企业筹集物资7万元;动员230支募捐小队筹款30万元,支持儿童项目;引入心理咨询师、社工等专业力量,开展儿童心理健康筛查、个案辅导200余人次;引入企业志愿者提供义剪、义诊等配套服务,增强服务综合性;培训社工、志愿者300人次,提升儿童服务专业化水平。在“95慈善日、99公益日”期间,借助腾讯公益平台,积极动员3265人次参与募捐,成功筹集慈善捐款11.5万元(其中自筹款8.6万元、配捐款2.9万元)。
(三)家校联动促成长
县民政局联合县教体局、嵩明县益童行志愿服务协会等相关单位,在前期调研和优势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嵩爱童行一起帮”项目内容,依托嵩阳一中青少年成长中心,启动“嵩爱童行·从心出发”心理健康公益服务项目,开展儿童心理健康讲座、家长课堂、亲子活动等,预计覆盖家庭500户,形成家校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
(四)科技赋能提效能
利用新媒体传播,通过省、市、县微信公众号、抖音、视频号等平台宣传公益理念和项目,拓展多元化捐赠渠道。通过线上+线下进行物资捐赠,募集旧衣物、书籍、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运用数字化平台,如“心灵树洞信箱”,连接起困境儿童与朋辈大学生志愿者,促成12名留守困境儿童与职教园区海源学院大学生志愿者一一结对。小李(化名)通过“心灵树洞信箱”向志愿者倾诉了自己的烦恼,在志愿者的帮助下逐渐变得开朗起来。
(五)群众参与增活力
招募25名“童伴妈妈”志愿者,通过赋能培训,组织了“童伴妈妈”与困境儿童、留守儿童进行结对帮扶,定期走访12名困境儿童,为他们提供亲情陪伴、学业辅导、生活帮助等服务,陪伴次数达800余次,确保孩子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得到持续的支持。推行志愿服务积分兑换机制,鼓励居民参与儿童关爱活动。
三、聚焦儿童成长,开展多维服务
(一)生活保障:改善条件满足需求
顺利完成10户12间“学习小屋”的改造工程,为困境儿童营造了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以小明(化名)为例,原本在家中只能在昏暗的角落学习,“学习小屋”改造后,有了明亮的书桌和充足的光线,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新学期开学之际,为80名困境儿童购买了开学礼包(一个文具盒、一个书包、一套课外读物 、一个篮球、一盒马克笔)。常态化开展困境儿童、留守儿童走访慰问活动,为15户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家庭送去了学习用品(如书包、文具、书籍等)和生活物资(如米、油、衣物等),价值1000余元。日常发放生活物资(如毛毯、护眼灯等),解决基本生活需求。
(二)精神关爱:呵护心灵温暖成长
组织开展儿童心理健康团辅5场次,服务累计300余人,缓解留守儿童心理压力。开展暑期研学活动2场,惠及困境儿童50余名,活动通过校园欺凌情景剧、急救实操、心理团辅、游园活动、亲子游戏、冷饮制作、圆梦小“烧烤”、团体饺子宴等环节,为困境儿童“圆梦添彩”。同时,实施“嵩爱童行·从心出发”项目,开展心理讲座、团辅活动、干预危机个案服务。圆梦 “微心愿”,为16名儿童送上了 “新年微心愿” 礼包。“冬衣送暖”活动为100名困境儿童送上新年暖心棉衣,发放心愿券135张,价值4.2万元,让困境儿童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结合节日开展非遗剪纸、糖画等传统文化活动,丰富儿童精神生活。
(三)发展支持:全面赋能促进发展
通过“学习小屋”改善环境,“研学活动”拓展视野,“微心愿”精准满足个性化需求(如玩具、书籍),“心理健康”护航成长,传统文化浸润心灵,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嵩明县民政局以“慈善爱心驿站”为纽带,通过资源整合、机制创新和“嵩爱童行”品牌打造,社会参与度显著提升,企业捐赠同比增长40%,累计服务儿童超1000余人次,覆盖生活、教育、心理等领域,形成“物质+心理+发展”三位一体儿童服务链,探索出“政府兜底、社会助力、儿童受益”的慈善服务新路径,为基层儿童关爱工作提供了可复制的“嵩明样板”。下一步嵩明县民政局将持续扩大“学习小屋”覆盖范围,新增10间改造;深化“慈善+社工+志愿者”联动模式,培育专业儿童服务队伍;拓展数字化心理健康平台,实现儿童需求线上对接,建立儿童成长档案,提升服务效率。
责编:高杉
编审:吴晨萍
终审:周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