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普法课”变成“走过场”
更新时间:2025-04-21 22:45 浏览量:7
别让"普法课"变成"走过场",首先说的是我们作为孩子第一责任人的家长,其次才是学校、老师这些社会公共教育机构。
大家可以先来看看下面聴風樓的调查报告。
一、现状扫描:孩子们到底懂多少法?
现在学校里都有普法课,但很多孩子对法律的认识还停留在"红灯停绿灯行"的水平。
调查发现,近六成初中生说不出《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具体内容,八成学生认为"只要不杀人放火就不算犯法"。
有个真实案例:某中学三个学生偷卖同学手机,被抓后还理直气壮:"反正没满16岁,警察叔叔也不能拿我们怎么样。"
二、三大"绊脚石"拦路。
1. 上课像念经
很多学校的普法课就是老师照着课本念,学生听得直打瞌睡;有的学校甚至拿法制课来补数学作业,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做法让法律知识根本进不了孩子们心里。
2. 城乡差距大
城里孩子能参观法院、参加模拟法庭,但农村学校连本像样的法律漫画书都没有。甚至有些县城的留守儿童把"校园贷"当零花钱,压根不知道那是违法陷阱。
3. 家庭拖后腿
有的家长自己就是"法盲",孩子被欺负了教他"打回去",发现孩子偷东西还说"小孩子手欠不算事"。
这样的家教环境下,学校教得再好也白搭。
三、四大"药方"对症下药。
1. 把课堂变现场
北京某中学搞的"校园巡回法庭"效果特别好:学生自己扮演法官、律师,审理改编的真实案件。
有个参与的学生说:"原来帮同学代考也算违法,这比老师讲十遍都管用。"
2. 家校社联动
比如上海某社区搞的"法律亲子日"值得推广: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法律知识闯关游戏,既学了知识又增进感情。数据显示,参与家庭的孩子法律意识提高37%。
3. 用新媒体破圈
短视频平台上有个"法律段子手”账号,把枯燥的法条编成rap,单条视频播放量超500万。有个00后粉丝留言:"这才是我能听懂的法律课。"
4. 建立长效机制
建议把法治教育纳入教师考核,设立专项经费。
浙江某市试点"法治副校长"制度,由公检法人员定期驻校办公,两年内学生违纪率下降42%。
四、特别关注三类群体
1. 留守儿童
云南某县给每个村配发"法治故事机",孩子们边听故事边学法,当地未成年人盗窃案件减少六成。
2. 问题少年
广州建立的"阳光学校"采取半工半读模式,通过法律学习配合技能培训,让"问题少年"重新找到人生方向。
3. 网络原住民
针对网络诈骗低龄化趋势,开发"反诈小卫士"游戏APP,让学生在虚拟世界亲身体验被骗过程,增强防范意识。
后记
未成年人法治教育,一定要"走心"不要"走形式"。
未成年人的法治教育不是给检查团看的门面工程,而是保护孩子的"金钟罩"。
需要全社会像关心自己孩子成绩一样重视法律教育,让孩子们真正明白:法律不是捆住他们手脚的绳子,而是保护自己的盾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