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特殊儿童被AI赋能,一起来“看见·多样性”
更新时间:2025-04-21 18:35 浏览量:5
4月20日,由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广州市南沙区启慧学校以及广州图书馆共同主办发起的“看见·多样性”数字媒体艺术展在广州图书馆负一楼展厅举行了展览开幕活动。
“看见·多样性”数字媒体艺术展为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计算媒体与艺术学域师生根据孤独症谱系多样性人士自身的绘画、手工、声音等艺术表达以及关注这一群体的核心相关者视角下的故事、摄影等内容,在人工智能背景下以艺术装置形式进行再创作、再表达。
通过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呈现孤独症谱系人士的独特视角,本次展览借用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展现他们如何突破社会固有认知,重新定义自我与世界,呼吁社会重新审视多样性与包容性的意义。展览于4月20日开始,持续至5月12日结束。
他们希望被看见、被理解
本次开幕活动上,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计算媒体与艺术学域、广州市南沙区启慧学校和广州市南沙区教育基金会共同为各个公益合作伙伴和支持单位颁发“公益荣誉证书”。
开幕活动还特别策划了一场由广州市南沙区启慧学校的璞光融合合唱团(星海音乐学院国家级双创项目“拨云识乐”)、广州市南沙区启慧学校融合艺术团和啦啦操队的孤独症儿童参与表演的音乐快闪节目。每一个跳跃律动的音符,都是孩子们的心声,每一句深情吟唱,都是他们对世界温柔的回应。
“赠我一场病,再慢慢痊愈摇风铃……”当孤独症儿童被老师轻轻抱在怀里,在熟悉的安抚下轻轻唱出《世界赠予我的》时,台下的家长和观众都为之动容,拿出手机拍摄下这个全场共鸣的感动时刻。
“我的小孩已经十岁了,看起来很高大很英俊,但其实他的心理年龄只有两岁不到。我们从四岁开始每天训练他拿筷子吃饭,可是到现在他仍然没办法做到,因为他理解能力几乎为零。养育自闭症的孩子对于一个家庭来说确实很不容易,所以我们更需要抱团取暖,互相安慰打气,这次我们这些家长共同拍摄了一个微电影,其实是希望这些孩子和家庭被看见、被理解。有好多次我和小孩在公共场合,孩子本身对环境的感知很敏锐也缺乏克制力,出现大喊大叫的现象,我已经尽力安抚,但还能听到周围有人在说我‘怎么当家长、都不会教小孩’这些话,这时候真的很难受。比起辛苦,社会的压力对我们的影响更大、更难。”扬爱南沙启航小组组长邱桂瑞在接受采访时如此表示。
在广州市南沙区启慧学校美术教师张宇晨看来,每次参加完这些表演和展览活动,能够明显感觉到学校里的孤独症谱系孩子们感受到了正向反馈,这种被肯定的感受可以让这些孩子在一段时间内持续被鼓舞,更加开心积极地生活,也会期待下一次的展览,为展览好好准备画作。
共青团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委员会湾区红鸟新创队社会实践基地与广州市南沙区启慧学校举行了授牌仪式,标志着双方将在大学生实习实践、融合教育、艺术疗愈、研究等方面展开更深入的合作,共同探索科技与人文关怀的结合路径。
在开幕活动的最后,本次展览策展人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计算媒体与艺术学域助理教授佟馨博士现场解读展览背后的构想——从传统画展形式到通过科技的人文表达。
策展团队带领现场嘉宾和媒体深入展厅,讲述每一件展品背后的故事。特邀嘉宾亲身体验包括“美美与共”“光影共鸣”等七个科技艺术项目,感受孤独症谱系多样性创作者的艺术世界在科技语境下的多维表达。
本次活动也是“融爱计划”中的重要一环。回顾“融爱计划”特需群体关爱公益项目启动的这一年,项目募得善款近17.2万元及物资11.52万元,总计举行8期公益活动,形式包括特奥运动会、足球训练、座谈互动、公益电影展映、爱心互动等,其中于2024年11月7日举办的大湾区特奥运动有来自广州、香港、深圳、阳江、梅州等地区的18所学校参与。
广州市南沙区教育基金会基金会始终秉持“教育点亮人生”的信念,通过举办多类型的公益活动为特需群体开拓成长空间。值此“融爱计划”公益项目启动一周年之际,特需群体关爱事业已迈入新阶段。
基金会诚邀爱心企业及社会人士携手同行,通过捐赠、志愿服务等形式凝聚力量,共筑包容教育生态,助力特需群体走向更广阔的未来。
用数字艺术传递包容力量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活动展现了党和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力量的协同合作,广州市作为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在特殊教育的制度设计及实践推动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南沙区作为广东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先行区的重要平台这方面更有后来居上的势头,活动组织也体现了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跨学科融合的办学特色。
南沙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南沙区教育局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本次艺术展通过数字媒体艺术与科技的结合,为孤独症群体搭建了展示才华的舞台,是南沙区在特殊教育领域的一次创新实践,体现了对多样性的守护和包容性的践行。
广州图书馆相关负责人阐述了“多样性”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特质,而“神经多样性”概念的提出,让我们重新审视孤独症群体独特的感知方式与思维模式。广州图书馆始终秉持“一个都不能少”的服务承诺。希望此次艺术展能够激发更多关于平等、尊严与共融的深思,让这座拥有千年商贸历史的广州因多样性的绽放而焕发更浓厚的人文魅力。
专家代表邹小兵从临床科研视角强调,孤独症群体需要被“看见、听见、认识”,他们的独特感知天赋更应得到“理解、尊重与支持”。他强调,这不仅是医学课题,更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他特别指出,构建包容性社会需要从认知层面转向实际行动。他呼吁社会各界携手努力,为孤独症群体创造更包容、更尊重的社会环境,让多样性真正被看见和理解。
小南带你看
文字:罗瑞娴
通讯员:港科广、饶淑珲
图片:罗仲贤、主办方供图
编辑:林春萍
校对:武姣姣
二审:梁思静
终审:黄增才
签发:齐华伟
出品:南沙区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nanshane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