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最低刑责年龄降至12岁:斯大林时代的儿童死刑政策

更新时间:2025-04-13 23:31  浏览量:3

1935年:苏联立法确立儿童死刑制度
瓦西里·扎伊采夫

苏联宣传画

"斯大林处决儿童"的说法常被视为荒诞的夸张,就像指控他"吞食孩童"一样耸人听闻。虽然后者纯属虚构,但1935年4月7日苏联人民委员会颁布的《关于打击未成年人犯罪的措施》法令,确实将死刑适用年龄正式降至12岁。这项最初以打击未成年人犯罪为名的立法,很快演变为政治镇压的工具。

法令明文规定:"为迅速消除未成年人犯罪,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及人民委员会决定:12岁及以上未成年人,如确证犯有盗窃、暴力伤害、致残、谋杀或谋杀未遂等罪行,应移交刑事法庭并适用全部刑事处罚措施……"

该法令强制要求各加盟共和国修订刑法典。例如,原《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刑法典》第12条规定,对16岁以下人员仅适用"司法矫正性质的社会保护措施"或医疗教育措施,14岁以下则仅限于医疗教育措施;修订后则完全与法令内容同步。

法令实施两周后,中央政治局发布补充说明,明确"刑事处罚包括最高刑罚(枪决)",并废除了"18岁以下不适用枪决"的原有条款。

从人类司法史看,处决未成年人并非苏联独创。童年作为需要特殊保护的成长阶段,这一观念直至19世纪才真正确立。中世纪欧洲常见儿童被处决的案例:

17世纪德国班贝格主教区,23名7至10岁女童因"巫术罪"被烧死18世纪英国,9岁儿童因谋杀罪被处绞刑的记录屡见不鲜俄罗斯直至17世纪后期,才将7岁以下儿童视为无行为能力人

莫斯科街头,流浪儿童在玩纸牌 (来源:俄新社)

但到20世纪中叶,文明国家已普遍将系统性处决儿童视为反人类罪行。

历史学家尤里·鲍里先诺克指出,1934年底的"叶戈罗夫案"是立法的直接导火索。12岁的瓦伦丁·叶戈罗夫冒充"少先队检查员",以检查食堂为名渗透至苏联各大政府机构(包括重工业委员会、中央银行等),实施盗窃。他在供词中描述:

沙莫宁·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1922年出生 (来源:维基共享资源)

"我走进财政人民委员会党委会,声称要检查餐饮。工作人员未核实证件便带我参观食堂、厨房、储藏室……随后我撬开办公室抽屉,用找到的钥匙打开保险箱,取走95卢布。"

这个现代版"奥斯塔普·本德尔"最终因销赃被捕,其案件引发高层震动。但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当时严峻的未成年人犯罪形势——1940年劳改营中关押着4126名少先队员和1075名共青团员。

1935年夏,斯大林向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辩称:"无人真正打算枪决儿童,修法仅为震慑未成年罪犯及其教唆者。"但解密档案显示:

1939年因"策划刺杀教师"被捕

供认"受家庭反苏思想影响,向德国大使馆投效"

组织"无政府主义者协会"学生团体

起草"宪法"、刻制骷髅印章

库兹缅诺克·帕维尔(14岁),1937年以"波兰间谍"罪名处决托尔佩舍夫·伊万(15岁),因"反苏宣传"枪决

这些案例彻底戳穿了"教育震慑"的谎言。当12岁儿童因纹身、偷面包或组织读书会被处决时,所谓"未成年人犯罪防治"已沦为系统性镇压的遮羞布。在斯大林时代的司法逻辑中,儿童首先不是保护对象,而是潜在的"人民敌人"——这种思维,或许比死刑本身更值得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