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妇女照顾留守儿童17年,最多带过140个孩子,如今怎么样?
更新时间:2025-04-19 06:00 浏览量:3
文|花小梨和
编辑|南烛春之晚
“说话!为什么给别人发照片?”
一位农村妇女猛地把女孩手机夺过来,一手指着她的脑袋,另一只手拿着硕大的竹竿就准备打下去。
可在将要打到女孩的时候,她的手却顿住了。
不知道是因为不舍得,还是因为她不是女孩的亲生妈妈。
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可能你随便路过一个角落,就能看到她在训斥孩子。
因为这里,到处都是她的孩子。
她是罗英,一位生活在大山里的农村妇女,每天的任务就是照顾这群孩子的饮食起居、衣食住行。
而这样的孩子,足足有130个。
常人照顾一两个孩子都很吃力,而罗妈妈照顾这130个孩子又该怎么办呢?
在贵州省贵阳市向南150公里外的平塘县通州镇,有一处名为“守望留守儿童之家”的托管所。
“罗妈妈”罗英在这里照顾着一百多个孩子。
由于通州镇外出务工人员占比较大,留下了许多留守儿童。
这些孩子生活上无人照料,当地也存在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她才创办这个托管所。
托管所是三层的自建房,一楼是自习室,二楼三楼则分别是女生和男生宿舍。
罗妈妈和这一百多个孩子就挤在这里,呆了整整17年。
当问起罗妈妈当初为什么要这么做时,她说年轻时外出务工,看到家乡孩子和城市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上存在着巨大差异。
她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这群孩子的命运。
另一方面,罗妈妈自己也经历过和孩子分别的痛苦,深知留守儿童在每个孤独夜晚思念父母的滋味。
这种切身体会,让她对家乡那些同样处境的孩子感同身受,内心深处涌起一股强烈的责任感。
想到家乡还有无数孩子深陷同样的困境,她便坚定了为他们打造一个温暖家园的想法。
有了想法容易,可变成现实又是困难重重。
首当其冲的便是经济压力。
从每日三餐的米面粮油,到四季更替的衣衫鞋袜,每一笔开销都要精打细算。
而一百多个孩子父母每个月的700块托管费根本于事无补,以至于罗英每个月都要贴钱进去。
除了生活上的,还有教育成本。
孩子们的学费、书本费、文具耗材,还有为了拓宽视野购置的课外读物,每一项支出都在不断消耗着有限的资金。
尽管有罗英之前打工攒下的收入和一些爱心人士的捐赠,但是还是经常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
生活上的压力同样让她喘不过气。
罗英深知照顾这些孩子的重任,孩子的未来都
寄托在她的身上,所以一刻也不敢停歇。
她要照顾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包括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所有的一切都要自己亲力亲为。
而且孩子们年龄跨度大,体质强弱不一,生病发烧是常有的事。
每当这时,罗英不仅要充当“临时家长”,带着孩子求医问药,还要日夜守候在病床前,直到孩子们康复如初。
这些听起来就让人畏惧的事情,罗英每天都在做。
她只有一个人,经常忙得头昏脑胀。
虽然她自称嬢嬢,但孩子们更愿意叫她妈妈。
或许她们没有血缘关系,但是彼此的感情早已经超越血缘关系。
显然,罗英和孩子们,早就在日日夜夜地陪伴中,成为命运的共同体。
严厉是她的保护色,因为她是130个孩子的妈妈;
温柔是她的底色,因为她是每个孩子的妈妈。
罗妈妈的严厉,在孩子中间是出了名的。
她每天都会仔细检查孩子们的手机,确认没有问题后,才会给他们发零花钱。
若是发现小女孩给网友发自己的照片,更是会不留情面的大声呵斥。
她说:“多少人都等不及她们毕业,前脚出校门,后脚就被介绍给自己家里的傻亲戚,往后只能以泪洗面。”
教师节时,孩子们想要送她礼物,也都被她一一拒绝。
她会义正言辞的说:“老师想要的你们给不起,你们给的老师都不想要,不用给老师送礼物。”
罗妈妈的话语和举动,处处透着严厉,让人不敢轻易靠近。
然而,当被问起是否害怕罗妈妈时,孩子们却坚定地说她是温暖、善良且无私的妈妈。
原来,罗妈妈是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严厉的外表下,藏着对孩子们满满的爱。
她对每个孩子都视如己出。
清晨,孩子们吃早饭时,她会挨个查看有没有穿保暖;
深夜,孩子们进入梦乡,她会轻轻感受被窝是否暖和;
放学时分,不管多累,她都会不厌其烦地去接从幼儿园到高中不同年级的孩子。
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罗妈妈陪伴他们创造了许多珍贵的第一次——第一次打乒乓球、第一次吃汉堡、第一次游泳、第一次去游乐园......
这么多的第一次,每次都在孩子心中刻下深深的烙印。
即便作为留守儿童,缺失亲生父母的陪伴,但在
罗妈妈身边,他们感受到的爱,远比失去的更加珍贵。
罗妈妈嘴里常常是对孩子的叮咛。
她说身为“男孩子要保护女孩子”“冬天要多穿衣服防止着凉”“寒暑假不要下河游泳”。
她会真诚的对孩子们说:“我一定是那个愿意豁出性命保护你们的人,我说到做到!”
她认为,一个孩子要先有精神再有生活。
她见过太多留守儿童眼神空洞,因缺乏关爱,对美好生活没有期望,只能麻木地接受现状。
而在她这里的孩子,每个眼睛里面都闪烁着光芒,这正是她一直追求并努力赋予孩子们的精神力量。
她把孩子们的精神成长放在第一位,用充足的爱为每个孩子点亮生命的光芒。
17 年来,罗妈妈以行动诠释了何为大公无私的爱。她用严厉的教导为孩子们筑起安全的防线,用温柔的关怀点亮孩子们眼中的光芒。
罗妈妈是独一无二的,可这世上还有无数留守儿童与孤儿,却无法拥有像她这样的守护者。
他们在成长的路上孤独前行,满心期盼着能得到温暖的拥抱,渴望被爱照亮。
罗妈妈的故事,是对社会发出的深情呼唤:请多关注那些缺少关爱的孩子。
关注他们,不仅是守护个体的命运,更是在守护整个社会的未来。
唯有凝聚更多善意,付诸更多行动,给予这些孩子充分的关注,才能让他们眼中绽放出对生活的热爱与憧憬,让每一颗孤独的心灵找到温暖的归宿,不再漂泊。
部分资料:
央视网|34岁的她照顾留守儿童13年 临产前暖心叮嘱学生这几件事
上游新闻|大山里的托管所:罗妈妈和她的一百多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