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政策观察 | 社会需要更多的厦门“爱邻护幼”模式
更新时间:2025-04-18 11:04 浏览量:1
2025年第9期 | 总第9期 | 儿童福利专题
社会需要更多的厦门“爱邻护幼”模式
2024年,厦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厦门市财政局联合发布《关于印发厦门市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示范项目实施细则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以来,厦门聚焦解决“有得托、托得起、托得好”等问题,逐步建立起科学的普惠托育服务保障体系和全面的托育服务综合决策支持管理系统。通知中提到,建立社区(村)“爱邻护幼”放心托育惠民服务点,为居民开展托育服务、托育体验、育儿指导、家托共育等服务;截至今年4月,全市已开设91个“爱邻护幼”放心托育惠民服务点,实现全市覆盖。
热点微评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普惠托育体系建设,鼓励以社区嵌入式托育、用人单位办托、幼儿园增设托班、家庭托育点、综合托育中心、幼儿园托班等多种模式,为婴幼儿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多种形式的照护服务。厦门作为全国首批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持续扩大普惠托育服务多元化供给,“爱邻护幼”放心托育惠民服务点(以下简称“服务点”)则是普惠托育体系建设中的一项重要探索创新,呈现出四大特点:
政府主导与社会化运营相结合。以中央财政支持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示范项目为基础,地方配套资金,通过政府向托育机构购买服务,托育机构利用现有场地、设施和专业人员等,为0-3岁婴幼儿提供周末免费托育服务和科学育儿指导服务,形成了覆盖全市的社区嵌入式托育场所,实现“有得托”的目标。
服务对象普惠化。服务对象不限户籍,在避免因户籍差异导致托育资源分配不公的同时,更好地回应了流动人口的育儿需求。不限居住地则更贴合现代家庭“职住分离”的生活模式,进一步增强城市对年轻人口的吸引力。
服务形式多样化。服务点聚焦0-3岁婴幼儿家庭周末临时托育的刚性需求,推出半日托、临时托等灵活服务形式,并针对“上午热闹、下午冷清”的时段性供需矛盾,通过增设工作日免费托育体验服务、调整服务开放周期和时段、1小时体验课等方式,灵活调整服务机制,以适应家庭多样化需求。
服务内容多元化。服务点为0-3岁婴幼儿提供发展课程和亲子互动课程,如绘本课、大运动课、音乐社交课、感统训练等,在促进婴幼儿社交能力、语言表达等早期发展的同时,提升家长科学育儿能力,实现托育与教育的双向赋能。
“爱邻护幼”放心托育惠民服务点的核心经验在于,将政府主导与社会化相结合,将服务内容、服务形式与需求相结合,实现服务的普惠化、专业化。“爱邻护幼”经验具有借鉴意义。社会需要不断涌现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推动“幼有所育”向“幼有善育”的更高标准迈进。
1.周末免费“寄娃” 我市已开设91个爱邻护幼托育服务点
2.厦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厦门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厦门市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示范项目实施细则的通知
关于社会政策观察
社会政策观察是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研发的服务政府和社会的产品,由关注热点、热点微评、相关链接三个模块组成,侧重关注公益慈善、儿童福利、养老服务、残疾人保障四个领域,旨在倡导从实践中求破解热点难点之道,传播典范案例,推动实践与政策创新。
关于儿童中心
儿童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和儿童福利与保护研究中心长期开展儿童福利和保护领域政策和行动研究、政策倡导、公益项目评估、公益项目咨询、公益项目运作、专业培训等,为政府、慈善组织、学术机构提供儿童福利与保护、医疗与健康、教育与发展等领域咨询和评估服务,推动多方参与和通力合作,促成社会慈善资源与儿童需求有效对接,推动中国儿童福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微博号:中国公益研究院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
统筹:高华俊
责编:李静 张栋
文章来源:儿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