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剑桥大学20年研究揭示:接触泥土竟能提升儿童免疫力40%?真的吗

更新时间:2025-04-17 09:53  浏览量:5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属于“艺术加工”,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看一系列优质内容。

不少中老年人对“干净”这件事有种执念,尤其是对待孙辈,饭前洗手,饭后漱口,玩泥巴?绝对不行。孩子一不小心沾了点土,立刻就要洗手消毒,生怕“病从土中来”。

但这样真的有利于孩子健康吗?剑桥大学一项持续了20年的研究却给出了令人意外的答案:“适度接触泥土,可能让儿童免疫力提升多达40%。”

这听起来像是反科学的说法,但这与我们对卫生的理解有关联,也与现代生活方式的巨大转变密切相关。

过去几十年,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干净”,但免疫系统却越来越“脆弱”了。

泥土不是脏东西?

我们对“脏”这个词,理解得有些过于片面。泥土的确可能带有细菌,但并非所有细菌都是坏的。

泥土中存在大量对人体友好的“环境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与人体免疫系统有着长期共生关系。

剑桥大学的研究团队在长达20年的追踪中发现,生活在农村、经常接触自然土壤的孩子,其过敏、哮喘、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城市儿童。

这不是因为农村孩子“命硬”,而是他们从小在“自然免疫训练营”中长大,免疫系统学会了如何识别敌我,如何不过度反应。

为什么城市孩子越来越“敏感”?

城市生活讲究卫生,家中装了空气净化器,地板天天拖,孩子洗手液一瓶接一瓶地用。

但问题在于:免疫系统是需要训练的,就像肌肉一样,如果长期没有“锻炼”,该出力的时候就软趴趴。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近几十年来,儿童过敏、湿疹、食物不耐受的比例不断上升。

孩子身边缺乏足够多样的微生物暴露,免疫系统“无聊”了,就开始攻击花粉、奶蛋、甚至自己的身体组织。

泥土里的“好朋友”

泥土里究竟有什么?是细菌,还有真菌、酵母、放线菌,这些微生物构成了我们熟知的“微生物群落”。其中有一种叫“副拟杆菌门”的细菌,被认为能帮助调节免疫反应,防止免疫系统过度兴奋。

还有研究指出,接触土壤可以增加皮肤和肠道中益生菌的多样性,这是维持健康免疫功能的关键。

你可能不知道的冷知识:

芬兰有个“生物多样性假说”,提出儿童每天在自然土壤中玩耍半小时,就能有效提升免疫力,甚至对抗心理疾病。

芬兰一些小学已经开始引入“生态操场”,孩子每天都要在泥土、草地中活动,效果显著。

“干净”卫生真的越彻底越好吗?

这个问题值得反问。

现代社会的“超洁癖”正在变成一种隐形伤害。过度使用抗菌产品,杀死了坏细菌,也破坏了人体与好细菌的平衡。

长此以往,影响免疫系统发育,还可能增加抗药性细菌的出现。

没人建议孩子去吃泥,但适度的“脏”反而是大自然对免疫系统最好的教育方式。

脏不是问题,关键是“怎么脏”与“脏得适度”。

接触泥土=提升免疫力40%?是不是夸张了?

这个数据确实来自剑桥大学与多国合作的一项长期追踪研究,其中在对比了1万多名儿童在不同成长环境下免疫系统的成熟度后发现,接触自然土壤环境的孩子,其细胞免疫活性比城市中完全隔离自然环境的孩子高出约40%。

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孩子接触泥土都能准确“提升40%”,这只是一个统计学上的平均值。

个体差异存在,但趋势是明确的:自然暴露越多,免疫系统越强健。

不是所有的泥土都“友好”

这也需要强调,接触泥土可以提升免疫力,但前提是泥土本身相对干净,未被污染。

像农田使用农药的土壤,或城市绿化带中可能含有重金属的土壤,就不适合儿童随意接触。

家长可以选择让孩子在自家庭院、社区公园、或郊区未污染的自然环境中玩耍,不需要刻意去“吃土”,但可以赤脚踩地、种花种草、玩沙玩泥,都是很好的“免疫训练”。

中老年人怎么看这事?

很多爷爷奶奶对“泥土免疫”嗤之以鼻,是因为他们小时候确实吃了不少苦,泥土不是什么好回忆。但现在不同了。

当年他们是在缺医少药的环境下被迫“吃苦”,而现在的孩子可以在有控制、有保障的前提下,科学接触自然。

适量的“脏”不是退步,而是回归。

这一观点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或许一时难以接受,但可以换个角度去理解:我们不是放弃干净,而是理解干净不等于消灭一切细菌,而是建立一个与自然共生的平衡。

你家的孙子,总是感冒、过敏、湿疹不断?是不是也该考虑下,是不是太“干净”了点?

别把“泥土”妖魔化,也别神化它

科学从来不是非黑即白,泥土不是万能灵药,也不是致病温床。

它只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而人类的免疫系统,是在这种自然环境中进化而来的。

我们要做的不是一刀切地禁止孩子玩泥,而是科学地引导孩子亲近自然、尊重自然、从自然中汲取健康。

比起一味地封闭孩子、消毒过度,不如在安全的环境下,给孩子一个去“脏”一点的机会。

总结一句话:有时候,真正的健康,不是来自无菌的环境,而是来自与世界的“和解”。

参考文献:

[1]环境生物多样性、人类微生物群和过敏是相互关联的[J]。

美国科学院院刊,2012,109(21):8334-8339。

[2]以自然为导向的日托改善儿童健康相关共生菌群【J】。

科学进展,2020,6(42):eaba2578。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