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脓毒性休克管理专家共识(2025)》发布 | 学术发布
更新时间:2025-04-10 17:41 浏览量:6
《中华儿科杂志》2025年第3期发布了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急救学组、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儿科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联合制定的《儿童脓毒性休克管理专家共识(2025)》(以下简称“《共识》”),以期更好地指导脓毒性休克患儿管理。
近年来,随着重症医学的发展,儿童脓毒性休克诊断及治疗方案不断优化。《共识》在抗感染和病灶清除上,推荐尽可能在使用抗感染药物前留取病原学检测标本;诊断脓毒性休克后1 h内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及时清除感染病灶。在血流动力学管理上,推荐脓毒性休克患儿早期实施液体复苏,单次复苏液量为10~20 ml/kg,5~20 min输注完毕;脓毒性休克患儿液体复苏前评估容量反应性和容量耐受性,液体复苏过程中密切监测是否出现容量过负荷。如脓毒性休克患儿充分液体复苏后仍存在低血压或低灌注,推荐及时启用血管活性药物。首选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作为一线血管活性药物;需大剂量儿茶酚胺类药物维持血压时启用血管升压素;合并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且一线药物无效时适当加用其他类型正性肌力药物。《共识》指出,在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时,要临床观察指标结合血流动力学监测,制订复苏目标,指导液体复苏和血管活性药物应用。
在器官功能支持上,《共识》推荐在脓毒性休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时,按照“儿童ARDS诊断和管理指南(第二版)”的推荐给予呼吸支持。脓毒性休克合并液体过负荷或利尿剂治疗无反应的急性肾损伤患儿进行肾脏替代治疗。此外,《共识》推荐动态监测脓毒性休克患儿凝血指标。在确认胃肠道血流灌注稳定且无肠内营养禁忌证情况下,可启动早期肠内营养,同时密切监测胃肠道并发症;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不是肠内营养的禁忌证,可早期滋养性喂养以改善胃肠道血流和功能。
编辑 | 刘红霞
责任编辑 | 刘红霞
审核 | 刘红霞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5年6期第6版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编辑:中华医学信息导报编辑委员会
地址:100052,北京市西城区东河沿街69号
总编辑:饶克勤
编辑部副主任:刘红霞
投稿邮箱:daobao@cmaph.org
官方网站:http://zhyxxxdb.yiigl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