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从“纸上运河”到“身边运河”:让运河文化在乡村儿童心中流淌

更新时间:2025-04-09 01:37  浏览量:3

“站在这里感觉坐着船观赏大运河,好神奇!”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5G运河”展厅里,来自江都区樊川镇的郭俊毅踮着脚触摸投影画像,发出阵阵惊叹。“我之前只在课本里见过大运河,今天来到运河遗址感觉非常震撼、非常美丽。”浦头镇的唐雨欣触摸着邵伯明清大运河古道边的柳枝感慨。

这是4月6日“漪漪运河情·童馨传乡韵”系列活动中动人的一幕,40名乡村儿童在志愿者带领下,穿越千年时空隧道,在邵伯古堤触摸明清条石的纹路,于隋炀帝陵遗址聆听历史回响,最终汇聚在现代化的大运河博物馆,完成一场从历史纵深到当代传承的文化寻宝之旅。

中国大运河作为世界级文化遗产,其文化价值不容忽视,然而这一文化瑰宝在乡村儿童的教育体系中处于边缘位置。区童馨儿童服务中心调研显示,尽管大部分乡村学校教材涉及运河内容,但不少孩子们对扬州运河文化的认识停留在书本上的片段化信息,难以形成深刻的情感联结。

该中心2024年起开展“漪漪运河情·童馨传乡韵”乡村儿童文化教育扶助计划,以“运河与文化”“运河与生活”“运河与科技”多个主题开展系列主题课程,邀请原江都区申遗办副主任梁明院等专家走进樊川、武坚、丁沟等7个镇开展扬州大运河文化宣讲,拓印《运河揽胜图》送给孩子们,当这幅图纸在投影仪上缓缓展开,孩子们第一次发现,书本上遥远的大运河居然近在咫尺。

“一条大运河,半部扬州史。我们要让孩子们对家乡文化产生认同和热爱,让运河文化传承具象可感,促进大运河文化知识的可持续传承。”童馨儿童服务中心负责人陈丽华介绍,该项目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将运河文化讲解与动手实践相结合,通过非遗剪纸、船只模型、桥梁拼接等手工课程,提升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寓教于乐。

目前,该项目已开发4个主题课程,组织10场研学活动,惠及500余名乡村儿童,不少家长反馈,孩子开始主动关注家乡文化遗产。“我们正筹备运河文化诗词会,让孩子们用童声传唱千年文脉。”陈丽华告诉记者。古老运河的浪花就这样悄然漫过时光堤岸,浸润着新一代文化传承者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