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养肝,病不沾!儿童多动症,抓住春天好时节,顺应天时斩断病根
更新时间:2025-04-07 14:05 浏览量:5
为什么孩子会得多动症?从中医角度来分析,这与他们的生理特点相关。
从一生来看,小儿偏得木气,木主阳气生发,所以生长发育最为迅速,且生机勃勃。他们好动,这本来就是天性,因为木主动。
然而,若小儿木气过旺,或木气被遏,就会生风。风性善动,而肝主风,因此当肝的功能失调,特别是肝阳上亢、阴虚阳亢或脾虚不能制肝时,就可能出现肝风内动的情况,孩子就表现为多动不宁。
中医认为,春季属“木”,对应人体的肝脏。就像春天树木生长旺盛一样,孩子的肝气在春季也容易升发过旺。
小儿肝常有余,加上春季阳气升发,肝火易亢,就容易出现烦躁、多动、睡眠不安等症状。同时,肝气过旺可能影响脾胃,导致食欲差、积食、便秘等,形成恶性循环。
俗话说:四季脾旺不受邪。小孩子一年四季都要养脾胃,而养肝,在春天是最好的。换句话说,春季是调理儿童多动症的最佳时机。
去年春天,接诊了一个7岁男孩,经常摔东西,大喊大叫,脾气特别暴躁,因为在学校上课坐不住,家长决定推迟一年入学,谁知四五月份时,孩子症状反而加重。
刻诊:患儿睡觉不踏实,易惊醒,平时胃口一般,舌红苔薄白。
辩证:肝风内动,中焦脾胃运化功能减弱。依据《伤寒论》理论,采用滋阴潜阳、疏肝助运之法。
开方:生龙骨、牡蛎、龟甲、白芍、酸枣仁、远志、石菖蒲、茯神、全蝎、蜈蚣、钩藤、茯苓、陈皮、胆南星。
二诊:孩子食量增加,睡眠质量显著提升,易怒情况稍有改善。
三诊:患儿情绪较前稳定,注意力有很大进步,课堂仍有小动作。
共用时两个半月,孩子情绪平稳,多动症状消失,九月份顺利升入小学一年级,课堂表现良好。
春季养肝需“疏”而非“压”,顺应自然规律,帮助孩子平稳度过生长旺盛期。
方解:
平肝潜阳:生龙骨、牡蛎、龟甲、白芍。
安神益智:酸枣仁、远志、石菖蒲、茯神。
熄风止痉:全蝎、蜈蚣、钩藤。
健脾化痰:茯苓、陈皮、胆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