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城“微公园”上新 幸福触手可及
更新时间:2025-04-06 20:50 浏览量:4
春日暖阳中,我市街头巷尾正悄然上演一场绿色蝶变——一座座雅致的口袋公园如翠绿珍珠般点缀在城市肌理之间。推窗见绿、出门进园,城市不再只是钢筋水泥的集合,更是有温度、有故事、有诗意的生活容器。
“我们要让公园有‘面子’,更要有‘里子’。”市城市管理委有关负责人说,作为我市民心工程项目重点内容,今年我市将新建和提升80座口袋公园,重点推进柳林公园三期与设计公园一期建设。今年一季度,53个口袋公园已陆续进场施工,柳林公园和设计公园也在加速推进中,计划于今年9月底全部建成开放。
在柳林公园三期施工现场,机器轰鸣、人影穿梭。作为一座融合景观、绿化、建筑等多元要素的综合性城市公园,目前工程形象进度已达35%。
更加令人期待的,是位于核心区域的设计公园。该园规划“一带一翼、一林一岛”四大景观结构,设有“无界长廊”“梦想舞台”“艺术林地”“城市绿岛”四大主题分区。“这里不仅是一座公园,更像是一座可以漫步的博物馆。”现场负责人介绍,设计公园将艺术、生活、科技巧妙交融,构建沉浸式数字生活空间和产业创新平台,让市民在绿意盎然中触摸未来。
与此同时,那些隐藏在城市边角地、闲置地的“微绿地”也在悄悄变身。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巧,是它们的共同标签。“我们强调‘一园一策’‘一园一景’,让每一座口袋公园都有自己的特色。”市城市管理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3月,市城市管理委印发了《天津市口袋公园、微绿地建设指南(试行)》,从选址到铺装、从绿植到小品,进行全流程规范。该指南强调,建设不仅要“增量”,更要“提质”——用“绣花针”的细致功夫,缝补城市空间的“毛细血管”,让绿意渗入生活每一处角落。
这些口袋公园不仅是“美化工程”,更是“幸福工程”。它们不仅有疏林草地、绿树成荫的生态美景,还融入了文化展示、健身运动、儿童嬉戏、休闲游憩等复合功能,是市民家门口的“微幸福集装箱”。
更妙的是,许多口袋公园还结合地域特色与文化记忆进行定制设计,因地制宜、因景赋名。文物资源、历史建筑、古树名木、历史故事等被“搬”进公园,昔日尘封的乡愁被重新唤醒,让绿色空间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新载体。
家住南开区颂禹里小区的张敏奶奶笑着说,家门口新建的口袋公园不仅绿意盎然,还设有健身器材、儿童滑梯,是她和孙子最常“打卡”的地方。
春天不再只藏在公园深处,而是走到了每一位市民身边。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口袋公园,如今正一寸一寸,为城市缝补绿意,也为生活织入诗意。绿意正浓,幸福可期。(记者 雷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