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 防外邪、养元气 清明时节“三防三养”让儿童健康成长!
更新时间:2025-04-05 11:35 浏览量:2
顺应天时调阴阳,养生有道护身心。
由人民网·人民好医生客户端、广东发布和广东省中医院联合
推出的《得闲养生》栏目,
解锁全年节气养生秘笈,
让你健康一整年。
清明时节,气温渐暖,细雨蒙蒙。在这个节气中,既有缅怀先人的传统习俗,也是亲子同游赏春的好时光。然而,清明时节的气候变化对儿童而言,易引发感冒、过敏、消化不良等问题。
如何让儿童健康度过这个时节?
本期由广东省中医院儿科主任杨京华
给大家科普清明“三防三养”养生法
助力孩子元气满满
【清明时节儿童健康风险】
1. 温差较大:清明时节“乍暖还寒”,昼夜温差明显,儿童易受风邪侵袭,导致感冒、咳嗽。近期高发的呼吸道病原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人偏肺病毒等,初期常见症状为鼻塞、流涕、轻微咳嗽或发热的感冒症状,体质弱的孩子或婴幼儿容易并发肺炎。
2. 湿气偏重:潮湿环境易滋生细菌,儿童食用不洁食物后可能出现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3. 过敏频发:清明时节,广东地区花粉、尘螨、霉菌数量增多,过敏体质儿童需特别注意。
【三防】
1. 防感冒—— 防风防寒,护好阳气
① 清明时节风邪较盛,儿童易受风寒,需注意:
-穿衣原则:采用“洋葱式穿衣法”,内层吸汗、中层保暖、外层防风,重点护住后背、肚脐。
- 防风措施:外出可戴轻便帽子,避免头部受风;若遇大风天气,可佩戴小围巾护住颈部。
-出行措施 :阳光晴好可外出踏青游玩、运动,避免清晨或傍晚外出,以免受凉。
② 推荐使用
-体虚容易感冒的孩子,注意益气化湿解表;
-艾草温阳,泡脚驱寒 ;取干艾叶10克煮水,待温度适宜(约40℃左右)泡脚10分钟,每周2-3次,可温通经络、助眠祛湿。
2. 防湿困——食饮有节, 护好脾胃
① 饮食上避免减少生冷瓜果、甜腻糕点、油炸食品,如冰淇淋、蛋糕等,以防加重湿气。居家保持通风或抽湿,避免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
② 推荐使用:注意运脾化湿,开胃消滞,居家可用陈皮山楂煮水代茶,有肠道症状的儿童可用三花陈皮饮(木棉花、鸡蛋花、扁豆花加陈皮)。
3. 防过敏 ——
① 踏青时避免接触花粉密集区域,过敏体质儿童可佩戴口罩。回家后及时更换衣物,减少尘螨附着;定期进行家居除螨、除霉;避免接触毛绒玩具。
② 推荐使用:苍耳子散香囊(辛夷、苍术、白芷、薄荷等研末装袋)、癖浊香囊(防风、藿香、艾叶、白芷等研末装袋),佩戴于胸前(芳香化浊,防过敏)。
【三养】
1. 养肝脾
① 饮食上注意营养均衡,多吃菠菜、韭菜、芦笋等时令蔬菜;烧肉、青团等不易消化食物适量食用,不宜过量。
② 作息上要早睡早起,晚上10点前入睡,有助于阳气潜藏、升发,有助于儿童长高。
③ 推荐使用:小儿推拿,包括清补脾经、清肺平肝、顺运内八卦、头面四法、摩腹、捏脊。
2. 养阳气
① 适量运动:带领孩子户外踏青、亲子徒步活动,放风筝、拍皮球、跳绳等,多做伸展运动,可生发阳气,促进气血运行。
② 晒太阳:上午9-10点适当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
3. 养情绪
① 清明祭祖时,避免让孩子接触到过度悲伤的氛围;玩耍时避免过度兴奋和刺激。
② 通过亲子游戏、种植小植物等方式,让孩子感受生命的美好。
【养生食谱推荐】
1.祛湿健脾粥:山药小米粥(健脾养胃),茯苓薏米粥(祛湿不伤正)
2. 健脾化湿汤:茯苓、薏米、赤小豆汤,健脾利湿。
芫荽鲫鱼豆腐汤,补钙助生长。
3.陈皮山楂水:陈皮3g,山楂10g,健脾消食开胃。
【结尾】 清明,既是纪念先人的时节,也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顺应节气特点,做好“三防三养”,让孩子在春光里健康快乐地茁壮成长!
初审:邱悦
复审:李慧龙
终审: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