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玩?淘活动!上城区致力构建学生校内外友好成长圈【儿童友好·特色实践】
更新时间:2025-04-04 10:34 浏览量:1
儿童友好·特色实践
为全力实现五大儿童友好建设标准,上城区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同时,在空间、环境上注重加强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场所建设,持续丰富适儿活动供给内容,提升活动品质,拓宽数字场景,形成了“政府主导、教育主管、多方协同”的校外教育组织保障体系。1 建设数智化平台
实现服务友好“0次跑”
一是享受“一站化”便捷服务。所有上城区在读学生均可在平台注册,平台与学籍系统有效对接,自动识别所在学校年级班级等信息。可按时间远近、活动系列或关键词搜索活动,并为遇到特殊情况的学生实现在线请假或改期功能。
二是掌控“一体化”活动进程。报名成功后,平台根据学生预留的手机号码定时推送信息,包括活动时间、地点、注意事项等,实现便捷服务。结束后,推送评价雷达图,并接受学生、家长对活动的评价。
三是管理“大数据”信息资源。平台汇集全域青少年校外的全部数据资源,采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为后续活动的有效组织和开展提供有用的参考价值,也为校外教育活动育人的数字化发展方向提供宝贵借鉴。
学生参与暑期科学夏令营模拟火箭发射
2 统筹高品质活动
解决环境友好“去哪玩”
为满足不同学生实际需求,以家园社区、学校场馆、社会机构为三大板块,通过扩充供给,建成集群化、系列化、课程化的实践活动集群,有效解决“去哪儿玩”和“玩什么”问题。
一是幸福家园,亲子共“淘”。整合社区青少年俱乐部和社区内优质公共文化资源,以“三大路径”推进“五个一”系列亲子陪伴活动——同走一条研学之路、共读一本幸福之书、开启一次艺术之旅、共享一场运动之趣、体验一回家务之乐,体现了五育融合的理念。
二是一校一馆,假日趣“淘”。鼓励各校将校园特色场馆课程上架,创造性开发假日活动、校本活动、校外实践等有机统一的活动课程,并整合体育、劳育、美育等,研发一批特色实践活动课程。打破学校固有边界,让区域学生享受更多、更丰富的校外实践活动资源。
三是场馆宝库,假期慧“淘”。有效整合各类社会机构的场馆、活动、人才资源,形成“淘馆”课程资源库,根据主题、功能、交通、地域等因素,从自主发展、社会参与、文化基础三个发展目标设计三张活动菜单,明确探索活动、实践活动和文化活动三类课程体系。
3 建设大数据联动
联通校园内外“一体化”
一是记录活动过程。学生参与活动后,自动录入参与活动情况,自动生成成长记录表,为学生留存活动足迹,可通过账号自主登录后可进行查阅。
二是生成评价信息。建立自评、互评、辅导员评价三位一体结合的评价方式,从而实现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全面性。
三是创设激励机制。与少先队雏鹰争章评价体系互为衔接,获章记录作为少先队“火炬银奖”评选及校内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依据,实现评价激励的校内外联动机制。
学生赴消防局参观体验
实施成效
1 丰富了课后活动供给
目前,平台已有387家单位入驻,研发90余个“每校一特色”和200余个“家庭日”活动资源,组织3000余场学生活动,参与学生近8万人次,有效解决“去哪儿玩”“玩什么”的问题。
2 推进了数字化改革步伐
平台围绕数字化改革“V”字型架构设计,按照不同服务对象,提供机构入驻审核、行政监管等功能。建成面向上城区全体服务对象的智慧教育生态体系,实现管理友好化、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有力助推区域数字化改革步伐。
3 赢得了社会高度赞誉
经验先后在省政协“双减”背景下校外素质教育服务供给调研、省市校外教育督导评估等会议上作经验分享和介绍。省市领导、专家称赞以数字化平台为载体,把家校政社各方资源集成一体的做法符合省委数字化改革思路,前景广阔,值得学习。杭州市教育局授予“淘活动”德育金名片一等奖。浙江电视台、杭州电视台、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浙江政务网、中国教育在线等媒体先后进行报道,社会反响良好。
素材来源/市政府妇儿工委办、上城区教育局、上城妇联
编辑/沈佳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