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实践丨沧州:关爱帮扶孤困儿童 三千余志愿者在行动
更新时间:2025-04-03 12:47 浏览量:2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儿童,他们或是孤儿,或是特殊家庭儿童。这些孤困儿童因受家庭变故影响,大部分性格内向、自卑敏感,有些甚至成为“问题儿童”。
为帮助孤困儿童走出困境,2023年8月,几位爱心人士发起成立了沧州市孤困儿童心理辅导志愿服务协会。志愿者在给予孤困儿童物质帮助的同时,更给予他们心理上的关爱。截至目前,协会共吸纳3000多名志愿者,“一对一”帮扶孤困儿童131名。
志愿者在村庄走访
物质精神“两手抓”
百余名孤困儿童有了“爸妈”
“吴阿姨再见!”“再见彤彤,在学校好好学习,周五放学阿姨再过来接你。”3月31日,家住南皮县乌马营镇罗张村的吴洪敏,一早就开车赶到20公里外的彤彤家,然后将彤彤送到位于县城的学校。
吴洪敏是沧州市孤困儿童心理辅导志愿服务协会南皮县乌马营镇乡镇帮扶团团长,彤彤是她帮扶的一名孤困儿童。
彤彤的家庭情况很特殊,妈妈去世,爸爸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爷爷瘫痪在床,太奶奶已80岁高龄,全家人靠彤彤奶奶在村里做保洁的收入维持生活。
“彤彤见到生人就躲到一边,小手无处安放,还经常发脾气,对学习也不上心。”吴洪敏说,她第一次和市孤困儿童志愿服务协会南皮县帮扶团团长王霞到彤彤家了解情况时,看到彤彤怯怯的眼神很是心疼,当即就决定要帮扶这个孩子。
每周一早上,吴洪敏将彤彤送到学校。周五下午放学后,吴洪敏先把彤彤接到自己家洗澡、换衣服、吃饭,然后再把她送回家。每个月,吴洪敏要去彤彤家给她和弟弟辅导作业,同时送些生活用品。“去年年底期末考试,彤彤的成绩由全班倒数几名提高到了第二名,性格也变得开朗多了,每次她见到我都有说不完的话。”说起彤彤的变化,吴洪敏眉眼间满是欣慰。
孤困儿童由于家庭变故、教育缺失等原因,普遍有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有些甚至成为“问题儿童”。
市孤困儿童志愿服务协会总顾问满维福介绍,为帮助孤困儿童走出困境,2023年8月,他和冯会东、付万滨、崔武装、程凤华4位爱心人士,借鉴山东省临沂市孤困儿童心理辅导志愿服务团的帮扶模式,发起成立了沧州市孤困儿童心理辅导志愿服务协会。协会改变过去以捐钱捐物为主的帮扶模式,而以扶心、扶志、扶智、扶技为主,探索“一对一”陪伴和“一帮20年”的长效帮扶机制。志愿者在给予孤困儿童物质帮助的同时,给予他们心理上的关爱,让他们能融入社会、健康成长、成人成才。
截至目前,市孤困儿童志愿服务协会志愿者共走访了全市57个乡镇、315个村庄(社区),行程达21.9万余公里,共摸排出孤困儿童295名,并对其中的131名孩子进行了“一对一”帮扶。
协会负责人到孤困儿童家中慰问
“一对一”帮扶
“家”般温暖呵护儿童成长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在给予孤困儿童物质帮助的同时,怎样才能让他们重拾自信、乐观地面对生活?市孤困儿童志愿服务协会的每位志愿者都在思考、探索解决途径。
“关爱帮扶孤困儿童,不是单纯给钱给物就行,更重要的是把扶心、扶志、扶智、扶技结合起来,给予他们长期的关爱、陪伴和引导。”满维福说,为帮助孤困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协会遴选有爱心和责任心、有一定教育或心理专业基础的志愿者,对孤困儿童进行“一对一”陪伴照顾,让志愿者用爱心、恒心、诚心温暖并感化他们。
乐乐就是被志愿者爱心感化的一名孤困儿童。乐乐今年12岁,没上过学,父亲去世,母亲患有精神疾病,6岁的妹妹患有唐氏综合征,全家生活靠哥哥打工支撑。市孤困儿童志愿服务协会泊头市帮扶团的志愿者在泊头市寺门村镇走访中得知乐乐家的情况后,决定帮乐乐上学。
志愿者冯秋菊协调相关部门为乐乐联系好了学校;志愿者范素知主动承担起乐乐的学杂费;志愿者杨杰为孩子筹集被褥、衣物、学习用品……在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2024年3月12日,乐乐终于走进了校园。
如今,志愿者赵玉霞只要有时间,就把乐乐接到自己家,给乐乐洗头、洗脚、剪指甲、洗衣服;每逢周末,志愿者牛全敏给乐乐辅导功课……市孤困儿童志愿服务协会泊头市帮扶团团长杨杰告诉记者:“在志愿者的接力帮扶下,乐乐变得乐观、自信,现在能熟练背诵三字经了。”
志愿者为孤困儿童辅导功课
以前经常逃学的妞妞如今爱学习了;曾经不善言谈的小谦爱笑了;自卑的小迪眼神里有光了;父母都身患残疾的小欣更自信了,立志长大要成为一名教师……志愿者和孤困儿童家人一起吃暖心饭,带着孩子去沧州博物馆、大运河非遗馆等地参观研学,他们用滚烫的爱让越来越多的孤困儿童重拾自信。
目前,市孤困儿童心理辅导志愿服务协会已建立了市、县、乡三级帮扶团。南皮县、运河区、泊头市、新华区和孟村回族自治县已成立县级帮扶团,渤海新区黄骅市、沧县、盐山县、东光县、献县和任丘市均有了核心志愿者团队,其他县(市、区)也有了志愿者队伍。
志愿者为孤困儿童过生日
“专家团”协作助力
“暖心关爱网”越织越密
最近,市孤困儿童志愿服务协会沧县帮扶团团长黄继红遇到了一件难事。
她在沧县汪家铺镇彭店村走访孤困儿童时,被其中一家的情况震撼了。“院里屋里都堆满了瓶瓶罐罐和旧衣物,各处散发着霉臭味,四个孩子蓬头垢面,身上的衣服脏得不成样子……”回忆起当时的情形,黄继红红了眼眶。当她问孩子想不想要一个干净的家时,四个孩子纷纷点头,这更让黄继红坚定了帮扶这几个孩子的决心。
黄继红了解到,这四个孩子的父亲去世,母亲在外上班经常不在家,姑姑患有精神疾病,孩子们经常饥一顿饱一顿,还常被别的孩子欺负。“先把孩子们家里打扫干净,再想办法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进行帮扶。”黄继红发动沧县、新华区和运河区帮扶团的志愿者和环卫人员,20多人用了一天时间把这家里外打扫干净。第二天,黄继红又带孩子们去理发、洗澡、买衣服。
这家3个男孩1个女孩,最大的12岁,最小的刚刚两岁半。4个孩子中,上学的生活、学习都需要照顾,没上学的生活离不了人,孩子的姑姑有精神疾病也需要照顾。如何保障这家大人孩子的正常生活?怎样让这几个孩子健康成长?一连串的问号困扰着黄继红。目前,市孤困儿童志愿服务协会已就四个孩子的问题组织“专家团”成员进行了“会诊”,“专家团”成员已给出了具体的帮扶方案。
记者了解到,为精准帮扶孤困儿童及家庭,市孤困儿童志愿服务协会吸纳有专长的爱心人士成立“专家团”。“专家团”成员中有老师、医生、心理咨询师等。这些爱心人士发挥各自专长,根据每名孤困儿童的实际情况确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今年14岁的琪琪,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相继去世。接连发生的家庭变故,让琪琪身心受到打击。很长一段时间,他把自己锁在家中,志愿者、班主任轮流发信息开导他,他也不肯开门。在这种情况下,“专家团”成员刘春晓、刘小雪几次上门,用专业的心理疏导方法开导琪琪,最后琪琪打开了家门。随后,刘春晓和刘小雪把琪琪接到五慧通市孤困儿童志愿服务协会培训基地,教琪琪学习视频剪辑和制作,让琪琪当特殊儿童的助教。培训基地的工作人员胡贝贝带琪琪到自己家吃饭,给他买衣服,还带他到自己家过年。很快,琪琪脸上有了笑容。在协会成立一周年庆典上,琪琪落落大方地站在台上分享了自己被帮扶的经历。
像琪琪一样,经过志愿者和“专家团”成员共同帮扶的孤困儿童还有很多。目前,市孤困儿童志愿服务协会共建立了4个培训基地,并组建了由沧州师范学院、沧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相关人员组成的“专家团”。
帮扶一个孩子,点亮一个希望,温暖一个家庭,文明一方社会。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和爱心企业加入孤困儿童帮扶队伍:小洋人集团、晨光商厦等爱心企业多次为孩子捐资捐物;不少志愿者的孩子也和孤困儿童一起包饺子、吃暖心饭……
“在市文明办的牵头下,近日协会和运河区教体局、沧州市第十四中学达成了以志愿服务的形式加强学生社会实践锻炼的意向,通过青少年志愿者与孤困儿童‘小手’牵‘小手’,让孩子们在互帮互助中共同成长。”满维福说,协会将持续开展多种形式的文明实践活动,将孤困儿童帮扶工作打造成具有沧州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