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温州市0-6岁儿童孤独症免费筛查项目已启动!

更新时间:2025-04-02 22:47  浏览量:3

他们是夜空中最亮的星

在自己的星空中独自前行

用自己的方式

感受和表达着这个世界

他们是孤独症患者

也被称为“星星的孩子”

孤独症与我们并不遥远

孤独症,影响着我国数以万计的儿童及其家庭,这些年来孤独症已经越来越被民众关注,也越来越为政府重视。《2024年中国孤独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Ⅴ)》显示,全国6-12岁孤独症儿童的出现率为0.7%,保守估计全国0-14岁孤独症儿童约200万,且每年新增约16万。孤独症已成为中国儿童精神健康的第一大“杀手”。

孤独症,学界术语是“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种神经发育性障碍。患儿以社交情感互动缺陷、刻板重复动作等表现为特征,多数在3岁前起病,男孩比女孩患病率更高,约为3:1。人类大脑在婴幼儿期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神经元连接的可塑性极高。早期识别、规范干预,更容易重塑神经通路,促进社交、语言等功能代偿性的发展。

“星星的孩子”闪烁求助

早期识别“五不”标志

不(少)看

指目光接触异常,孤独症患儿早期即开始表现出对有意义的社交刺激的视觉注视缺乏或减少,对人尤其是人眼部的注视减少;

不(少)应

包括叫名反应和共同注意。幼儿对父母的呼唤声充耳不闻,叫名反应不敏感通常是家长较早发现的孤独症表现之一;共同注意是幼儿早期社会认知发展中的一种协调性注意能力,是指借助手指指向、眼神等与他人共同关注二者之外的某一物体或事件。

不(少)指

即缺乏恰当的肢体动作,无法对感兴趣的东西提出请求。孤独症患儿可能早在12月龄时就表现出肢体动作的使用频率下降,如不会点头表示需要、摇头表示不要、有目的的指向、手势比划等。

不(少)语

多数患儿存在语言出现延迟,家长最多关注的也往往是儿童语言问题。

不当

指不恰当的物品使用及相关的感知觉异常。孤独症患儿从12月龄起可能会出现对于物品的不恰当使用,包括旋转、排列以及对物品的持续视觉探索。比如将小汽车排成一排,旋转物品并持续注视等。

关爱“星星的孩子”

让爱不孤独

4月2日,是“世界孤独症日”,今年的主题是“落实关爱行动实施方案,促进孤独症群体全面发展”。2025年“为0-6岁儿童免费开展孤独症筛查”被列入浙江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温州市0-6岁儿童孤独症免费筛查项目现已正式启动。

服务对象:全市0-6岁常住儿童;

服务内容:

1.初筛: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儿童健康管理项目对0-6岁儿童孤独症进行免费初筛,初筛结果异常的由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复筛。

共以下四个项目:

①言语、社交及刻板行为等异常行为问询;

②11次“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筛查”;

③每年在其关键月龄(如8、18、30月龄等)进行一次标准化发育筛查。

④在18或24或30月龄用孤独症筛查量表进行初筛。

2.复筛:市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承接孤独症儿童复筛工作,对复筛异常儿童及时诊断评估;对复筛未见异常的儿童开展个性化养育指导及早期干预。

共以下三个项目:

①神经心理发育评估;

②18-30月龄同时用孤独症筛查量表(M-CHAT-R/F)评估或进行访谈;

③30月龄以上同时用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ABC)进行访谈复筛。

温州市人民医院(温州市妇幼保健院)的专家提醒:当前因社会及家庭仍存在“贵人语迟”的传统观念,国内报道多数地区孤独症诊断平均延迟2-3岁,错失黄金干预期。家长们要充分重视基层医疗机构筛查阳性结果,及时遵医嘱转诊上级医院进一步复筛评估。

温州市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

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机构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