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老人要过三寿,小孩要过三朝?三寿、三朝又指什么年龄段呢
更新时间:2025-04-02 12:33 浏览量:2
为老人过寿是为了表达祝愿老人福入东海寿比南山。统常来说六十年为一甲子,过了六十岁时便可以过寿,且过寿又分为三寿,三寿是指什么年龄段呢?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记载:“中寿,尔墓之木拱矣。”晋代杜预注:“中寿,八十为中。”孔颖达疏:“上寿百年以上,中寿九十以上,下寿八十以上。《庄子·盗跖》记载:“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太平经》:“上寿一百二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
古人认为,人到六十岁开始步入老年,身体机能逐渐下降,但如果能保持健康,也是值得庆贺的寿数。凡是六十至七十老人过寿称为下寿。
八十至九十年龄段,身体机能已基本衰竭,不少老人身体免疫力低下而生病死亡。如果这个年龄段的老人身体还是相对较为硬朗的话,不用拖累后人的话,会称为在家族的福气,这个年龄是值得庆祝的福气,也是中寿。
小孩过三朝。
古代医疗条件差,夭折率高,古人为了小孩健康成长,为小孩过洗三礼、周年礼、成人礼,希望小孩建康成长并成才。洗三、周年、成长礼合称为三朝。
洗三礼。
洗三礼被称为落脐炙囱礼,即在婴儿出生三天时,除去婴儿的脐带残余和熏炙婴儿的囱顶,标志着新生儿脱离孕期,正式进入婴儿阶段。
洗三礼即为小孩出生三天后为其洗澡。希望洗去小孩身上污秽与邪气助其健康成长。洗三风俗至少在唐朝已经出现,当时较为流行。传说安禄山曾认杨玉环为干娘时,杨玉环还专门为安禄山进行洗三礼。另外唐玄宗对嫡皇孙李豫十分喜爱,李豫生下第三天,玄宗幸东宫,赐之金盆,命以浴。
在民间长辈为小孩要准备洗三时,准备好热水、澡盆,以及一些寓意吉祥的物品,如鸡蛋、红枣、桂圆等。洗浴过程由家中的长辈或有经验的妇女将婴儿放入澡盆中,一边洗一边说着吉祥话,如祝福婴儿健康成长、聪明伶俐等。有的地方还会在水中放些草药,以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
抓周礼
在民间,孩子周岁时长辈会在其面前摆放各种物品,如书、笔、算盘、钱币、玩具等,让孩子随意抓取,以预测孩子未来的兴趣爱好和职业倾向等。
小孩到了周岁是值得记念的日子,现在比较常见的是为孩子拍摄周岁纪念照,记录下孩子这一时期的可爱模样以作留念,又可怀念记录小孩成长瞬间。
成人礼。
男孩成人礼又称冠礼,一般二十岁举行通常由父亲或兄长主持。象征着已经成年。皮矣冠是革制成,多为贵族在朝会、祭祀等正式场合所戴,古人一般希望后代通过要服兵役,能加爵弁冠,显赫家族。
笄礼起源于周代,是华夏民族嘉礼的一种,在历史上长期传承,对古代女子的成长和社会角色定位具有重要意义。一般在女子15岁时举行,如果女子许嫁,也可在许嫁之年行笄礼。- 前期准备:要选择良辰吉日,邀请宾客,准备好笄、簪、钗等行礼所需的服饰和用品。
通常有正宾为女子加笄三次,分别加缁布冠、皮弁、爵弁,每次加笄都有不同的寓意,象征着女子从少女向成年的转变,逐步承担起成人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也会有一些相应的服饰更换和礼仪程序,如拜祭祖先、拜见长辈等。 标志着女子已经成年,可以谈婚论嫁,开始承担起家庭和社会中的女性角色与责任,是女子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小孩过三朝,被视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意味着孩子逐渐走向成熟,开始承担更多的责任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