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猩红热:家长必知的儿童传染病防护指南

更新时间:2025-04-02 00:22  浏览量:1

猩红热是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乙类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脱屑,早发现、早治疗可有效预防严重并发症。

一、流行病学:

1.发病前24小时至疾病高峰时期传染性最强。

2.全年发病,冬春季节更流行,多见于学龄前和学龄儿童,多为散发,亦可在学校等集体机构内流行。

3.传染源:急性期患者或者密切接触者。

4.传播途径:①飞沫传播:咳嗽、打喷嚏释放的含菌飞沫是主要途径。②直接接触:共用餐具、玩具,或接触患者皮肤伤口可能感染。

二、临床表现:

1.发热、咽痛:突起发热,伴随明显咽痛,扁桃体充血可见脓性渗出。

2.杨梅舌:2-3天后白苔脱落,舌面光滑呈牛肉色,味蕾仍较明显,称为“杨梅舌”。

3.皮疹:发热24小时内出疹,1天内遍及全身,皮疹呈猩红色细小丘疹,压之不褪色,皮肤皱褶处出现“帕氏线”,面部皮肤充血,口、鼻周围充血不明显,形成“口周苍白圈”。2-4天皮疹消退,可出现碎屑样或片状脱屑,重者手指或足趾呈套状脱皮。

三、治疗:

1.首选青霉素

及时使用青霉素(疗程7-10天)可杀灭病菌,降低风湿热、肾炎等并发症风险。过敏者可选用头孢类或阿奇霉素(需遵医嘱)。

2.家庭护理要点

①隔离:症状消失后继续隔离7天,避免传染他人。

②退热:体温超过38.5℃可用布洛芬,辅以物理降温。

③饮食:温凉流食缓解咽痛,避免刺激性食物。

④记录表:每日记录体温、尿量、精神状态,方便复诊。

四、预防:

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手、注意室内通风换气,流行期间注意戴口罩,避免前往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

增强体质:均衡饮食,适度运动。

疫苗接种:目前尚无特效疫苗,重点加强日常防护。

五、常见问题答疑:患儿需要住院吗?什么情况算重症?

大多数患儿可居家治疗,但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住院:持续高热超过3天不退,呼吸困难或意识模糊,尿量明显减少(警惕肾炎),颈部淋巴结化脓或严重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