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多维度践行“体重管理年”行动,构建科学减重新路径
更新时间:2025-03-31 21:35 浏览量:4
2025年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启动“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的开局之年,肥胖防控被提升至全民健康战略高度。作为内地首家开设公益母乳库、深耕儿童肥胖防治的医疗机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以下简称“广州妇儿中心”)以“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为核心,构建了覆盖儿童、孕产妇及成人的多维度体重管理体系,通过中西医结合、多学科协作及创新管理模式,为不同群体提供科学、个性化的健康解决方案。
01
儿童肥胖管理:从行为纠正到终身习惯养成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显示,2023年全省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约2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属于全国儿童青少年肥胖低流行水平地区。虽然近3年来广东中小学生超重检出率有所下降,但是肥胖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其中,城区(中心城区)高于县区(非中心城区)。肥胖检出率差距逐年缩小,应该重点关注县区学生肥胖检出率快速增长的现象。肥胖检出率以小学学段最高,高中学段最低但逐年上升趋势明显,提示应重点关注小学和高中阶段学生体重健康。
孩子喜欢吃零食、喝饮料、不爱吃饭,吃西式快餐、外出就餐频繁,结果长成“小胖墩”。对此,广州妇儿中心临床营养科主任梁翠萍表示:“儿童肥胖不仅是体重问题,更会影响生长发育、心理健康乃至增加未来慢性代谢性疾病风险。”据悉,广州妇儿中心自2013年起开设儿童体重管理门诊,并推出特色“减重夏令营”活动,今年起更增加了每月一次的减重科普公益活动,形成了一套科学干预模式。
梁翠萍介绍,每年暑期,广州妇儿中心临床营养科都会组织为期一周的“减重夏令营”,由医生、营养师和运动康复师全程指导。通过“同吃同住同运动”的形式,帮助肥胖儿童学习搭配健康饮食、掌握运动技巧、保证充足的睡眠,并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减重夏令营”会用孩子和家长更能理解的方式让他们学会如何搭配健康饮食,例如,采用“交通信号灯”饮食法则———绿色食物(如蔬菜、杂粮)鼓励多吃,黄色食物(如瘦肉、坚果)适量吃,红色食物(油炸食品、高糖饮料)严格限制。
梁翠萍告诉记者:“去年一名10岁重度肥胖男孩因为肥胖导致隐匿性阴茎,通过参加夏令营活动,纠正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半年内,男孩的身高、体重百分位数值从大于P99(属于重度肥胖)降至P85以下正常体重范围,孩子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成功避免了孩子需要做手术的风险。”
梁翠萍表示,儿童体重管理门诊强调“家庭场景化教育”,通过分析家庭饮食记录定制个性化食谱,并传授“5-2-1-0预防法则”:每天5份蔬菜水果,除学习外每天静坐时间不超过2小时,每天运动1小时、避免额外糖脂摄入。针对“爷爷奶奶偷塞零食”的普遍难题,通过科普讲座向祖辈家长强调肥胖对近期生长发育和远期健康的影响,激发家庭共同管理的动力。
“门诊之前接诊了一名参加完高考的女生。女生在高中阶段体重激增30斤,并出现闭经、黑棘皮症状。通过专家指导,家长调整了家庭饮食结构,开始时家长每日监督陪跑4—5公里,到孩子能主动每天进行1小时中等强度运动、每周进行两次高等强度运动半小时,6个月内女生体重从82.5公斤(BMI28.5)降至65斤(BMI23.4),BMI回归正常范围,月经也恢复正常规律,黑棘皮症状也消失了,女生重拾自信。”
梁翠萍特别提醒:“儿童减重要兼顾生长发育,小于12岁儿童每月减重1公斤,大于12岁青少年每周减重1公斤为宜,以纠正生活行为习惯为抓手,让孩子甚至家庭成员养成健康的饮食及终生运动的习惯。不建议采用极端的节食或者使用代餐、减肥药等减肥手段。”
02
孕产妇体重管理:从孕期到儿童期的全程守护
“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等风险与孕妇的体重管理密切相关。我们的目标是帮助孕产妇科学增重,并为孩子打下健康基础。”梁翠萍说。
据了解,广州妇儿中心在产科门诊旁设立成人临床营养专科门诊,为孕产妇提供动态监测服务。通过对孕妇进行定期测量体重、宫高、腹围及B超检查、血糖监测等,早期识别体重或血糖异常。针对糖耐量异常的孕妇,营养师制定低升糖指数个体化食谱,推荐杂粮、新鲜蔬果、鱼虾、蛋奶等低升糖指数、高营养密度的食物,并指导孕妇每日进行30—6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孕妇瑜伽、快步走)。
在产后42天,妈妈还可到妇儿中心产后42天营养门诊或母乳喂养指导门诊接受指导。相关研究表明,母乳喂养不仅促进婴儿体格及免疫系统发育,还能帮助母亲加速代谢、更快恢复体型,减少高血压、2型糖尿病、卵巢癌、乳腺癌等相关疾病风险。
广州妇儿中心母乳库为早产儿和低体重儿提供“生命第一餐”,捐赠母乳成为缺少亲母母乳喂养时的第一选择,可以成功降低早产儿和低体重儿感染性疾病的风险,减少住院时长,促进精神行为发育,并能降低其远期代谢性疾病的肥胖风险。此外,多学科协作模式(MDT)将产科、营养科、内分泌与心理科联动,为产妇产后抑郁、体重反弹等问题提供综合支持。
梁翠萍表示,孕前将BMI调整至18.5—23.9是理想状态。“此前,门诊有一名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通过孕前减重5%成功恢复排卵并自然受孕。在产后随访中,我们也会持续跟踪母婴健康数据,确保儿童期体重管理无缝衔接。”“健康体重的种子,应从生命早期播种。”梁翠萍强调。
03
成人中医体重管理:整体调理,标本兼治
“中医减肥并非抑制食欲,而是通过调理脏腑功能,恢复机体平衡。”广州妇儿中心成人中医科副主任刘晓青介绍,区别于普遍的“控糖减脂”思路,中医从脾、肾、痰湿三大病因入手,结合针灸、埋线等手段,实现健康减重。
刘晓青告诉记者:“中医认为,肥胖源于脾虚运化无力、肾阳虚水湿停滞,导致痰湿(类似脂肪)堆积。”为此,成人中医科门诊推出“健脾+温肾+化痰”三位一体疗法。记者了解到,此前一名体重103公斤的女性患者因多囊卵巢综合征闭经就诊,经中药调理配合针灸治疗,3周内腰围减少9厘米,月经也逐渐规律。
刘晓青介绍,针灸疗法选取天枢、中脘、关元等穴位,每周2—3次,3个月一疗程,可调节脾胃功能、促进代谢。埋线疗法采用可吸收PGA线,每两周一次,3个月一疗程,刺激穴位持续起效。相比传统羊肠线,新型材料过敏风险低,且无需拆线。
刘晓青提醒:“尽管减重速度因人而异(基数大者初期以排水为主),但中医更关注伴随症状的改善,健康减重应循序渐进,月减1公斤左右为宜,过度追求减肥速度可能损伤气血。”
信息时报记者 刘丽莹 通讯员 周密 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