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恰同学少年”——大中小学生共读《世界里的中国》

更新时间:2025-03-31 17:00  浏览量:6

本报讯(记者 解成君)近日,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简称“中少总社”)、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和共青团北京大学委员会联合主办的“‘恰同学少年’——大中小学生共读《世界里的中国》”活动在北京大学举行。 活动共分为“书卷映山河”“星火传薪路”“风云砺剑心”三部分,与会专家从《世界里的中国》图书内容切入,探讨这本书如何以时空为轴串联文明脉络,引领青少年纵览千年变迁中的中国与世界,助力青少年了解国情,立下报效祖国的伟大志向。

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韩毓海分享了创作《世界里的中国》一书的初衷。他谈到,作为北大中文系的教师,北大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让他能够坚持自己的初心。自2016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后,他就开始专注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世界里的中国》正是在世界的视角下,从中华民族五千年形成的博大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起,梳理了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历史发展逻辑。

“如果不能清晰地认识中国在世界文明图谱中的位置,就无法与其他文明进行平等、互鉴的交流。”在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看来,认识“世界里的中国”是数字时代的“原住民”——青少年的共同课题,而《世界里的中国》正是为他们破题而作。这本书将深奥的政治理论与文明传承创造性结合,政治话语转化为文明叙事的能力,不仅为大中小一体化思政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还提供了多元化的认识世界的视角。

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大学附属小学的学生对《世界里的中国》进行现场共读分享

在信息洪流重塑认知价值的今天,《世界里的中国》以文明互鉴为经纬,为思政教育创新开辟出“读行合一”的新路径。活动现场,与会嘉宾就图书如何突破传统教材边界,构建起“云端共读+实践研学”的立体模式;如何实现跨学科融合教学将书中文明密码转化为思政课堂鲜活素材,真正实现从“知识习得”到“价值建构”的思政育人范式升级等发表见解。

北京大学附属小学党委书记王添淼在讲话中谈到,《世界里的中国》可以成为学校实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一个具体切入点。比如,小学教师可以与中学教师合作,共同设计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思政教育课程;学校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搭建“云端共读社区”,提供一个不同年龄段学生跨越地域限制、自由交流思想的空间。

北京大学副教务长、附属中学校长马玉国认为这本书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丰富日常教学的素材,还能够很好地承载跨模块的综合探究课程。

活动上,中少总社、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和共青团北京大学委员会共同签订了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将在未来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