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儿童家庭雾化吸入的护理

更新时间:2025-03-31 17:12  浏览量:2

雾化吸入治疗是直接给药于呼吸系统的一种治疗方法,由于药物作用直接、起效快且全身不良反应少,已成为儿童呼吸系统相关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家庭环境中进行雾化吸入治疗的情况日益普遍,患儿可以在熟悉的环境中接受治疗,避免频繁往返医院,在提高治疗及时性和依从性的同时又降低交叉感染风险。为了促进家庭雾化吸入治疗的规范使用,我们需要了解相关的知识。

(一)家庭常用雾化吸入给药装置

1.射流雾化器:又称喷射雾化器,利用压缩空气或氧气作为驱动气体,通过喷射产生负压,使气流携带大滴雾化液经过内部挡板,产出粒径为1-5μm的可入肺气溶胶颗粒,随后通过吸嘴或面罩输送给患儿。优点:价格便宜,改进设计减少了患儿呼气相气溶胶丢失。缺点:需要驱动气体源,药物浪费较多。

2.振动筛孔式雾化器:利用微孔振动膜技术产生气溶胶,颗粒大小取决于微孔直径和驱动力。电子雾化器可产生大小一致的可入肺气溶胶颗粒,质量中位数气动粒径为(3.6±0.1)μm。优点:无须驱动气体源,气溶胶颗粒高度均匀,重量轻,体积小,便于携带,药物浪费最少。缺点:价格较贵,每次使用后需要拆卸和清洁以防膜孔堵塞。

3.超声式雾化器:由一个动力设备和换能器组成。换能器中的压电元件将电能转换为高频超声波,高频超声波传至溶液表面产生气溶胶,风扇将气溶胶输送至患儿,或通过患儿的吸气流将雾化腔内的气溶胶带出。优点:无须驱动气体源,可雾化大量液体。缺点:产生的雾化颗粒较大,易沉积在口咽部,药物浪费多。

(二)家庭雾化吸入操作步骤

1.雾化前:治疗前30min避免进食过多,以免雾化过程中因哭闹导致恶心、呕吐等症状;清除口腔分泌物、食物残渣等,以免误吸或阻碍雾滴深入;清洗脸部,不涂油性面膏,以免更多药物吸附在皮肤上。

2.雾化中:正确佩戴面罩或咬嘴,可在开始时使雾化面罩缓慢接近口鼻,最终紧贴口鼻部,让患儿逐渐适应雾化液的温度,减轻不适。最好选择坐位,这样有利于药物沉积到终末支气管及肺泡。对于不能采取坐位者,应抬高头部并与胸部呈30°,婴幼儿可半坐卧位。治疗时进行平静潮气呼吸或间歇性深吸气,使雾滴吸入更深。年幼儿在安静时吸入比在哭闹时效果更好,哭闹的婴幼儿可暂停治疗,待其安静后或安抚入睡后再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手持喷雾器应保持与地面垂直,避免药液倾斜外溢。使用过程中须避免药物接触眼睛,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面色、呼吸、神志状况,出现异常症状立即停止治疗。

3.雾化后:及时清洁面部,用清水漱口或适量饮水,减少咽部不适及药物残留,降低真菌感染率;对于不会漱口的小婴儿,用棉签擦拭口腔。根据雾化设备制造商的建议清洁和消毒设备,风干并妥善保存装置。

(三)不良反应

1.药物气溶胶刺激:雾化吸入过程中,可能出现急剧频繁的咳嗽和喘息加重,应立即放缓雾化吸入速度。药物气溶胶温度过低、输送的气溶胶密度过高、雾化溶液pH值不当、低渗或高渗气溶胶,可能导致支气管痉挛,或因其他原因出现呼吸急促、困倦或突然胸痛,应立即停止雾化吸入并就医。

2.药物本身作用:雾化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可能导致震颤、肌肉痉挛等不适,应及时停药观察,并就医评估。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后,药物沉积在口咽部、喉部可能造成局部不良反应。使用面罩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时,治疗结束后立即漱口、漱喉,可有效减少局部不良反应。应避免眼部接触药物,如不慎接触,可用清水清洗脸部并换用咬嘴。乙酰半胱氨酸对鼻咽和胃肠道有刺激,可能导致鼻液溢、胃肠道刺激。

(四)雾化器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1.定期清洁雾化器,避免污染。

2.按设备保质期定期更换雾化器,保证有效输出量。

3.使用氧气驱动雾化时,应注意用氧安全,禁止在有氧附近吸烟或燃明火。

4.在启用新雾化器或较长时间未使用的雾化器前,需要对雾化器进行清洁和消毒。启用新雾化器前用空气吹入管腔内3-5min以去除异味,避免诱发患儿喘息发作或不适。(六安市人民医院儿科金寿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