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使儿童医院:足内(外)翻什么情况下需要立即就医
更新时间:2025-03-30 10:16 浏览量:3
足内翻、足外翻通俗的来讲就是整个踝关节向内侧(外侧)弯曲、翻向内侧(外侧)的一种踝关节的畸形姿势。多发病于新生儿阶段,一般刚出生时即可发现异常,1周岁内是治疗的黄金阶段,因此时生长速度和骨骼发育都比较快,通过手法复位、支具等方式治疗,一般情况下都能够取得比较良好的治疗效果。
为什么会出现足内(外)翻?
小儿足内(外)翻多由于胎儿足部在宫内受压而长期处于某种异常姿势造成形状异常,也有有遗传因素导致。人体的踝关节主要由我们小腿胫腓骨的下端结合7块足部跗骨骨骼构成,即内侧楔骨、中间楔骨、外侧楔骨、骰骨、舟骨、距骨、跟骨。
虽然踝关节这7块骨骼看上去好像紧密连接在一起,但其实并不稳固。它们就如同7块积木玩具一样堆叠在一起,然后由周围的的肌腱、韧带、滑膜等支持组织包裹,以此来发挥连接、固定作用。
而小儿足部处于快速发育阶段中,因此各种组织的功能并不十分齐全,足部的肌腱、韧带、滑膜也会相应发育不全,有先天遗传因素,或在长期外力作用下最终发育异常,导致整个踝关节的受力不均,例如踝关节内侧或外侧的肌腱、韧带更为紧致、而对侧松弛的情况,就会出现踝关节向内侧或外侧偏翻,这就是足内翻和足外翻了。再就是受生活环境的影响,长时间行走在硬质路面,不利于足弓发育,也会造成宝宝足内翻。过早学习走路,没有爬的过程。小儿的神经运动发育符合头尾规律,周岁以内宝宝大动作的发育可大致概括为: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九扶立、周会走。过早的学习走路,由于小儿腿步的力量不够,在学步和站立时,双脚就自然地分开,使脚底面积加宽,以便站稳,防止跌倒,这样便产生“内八字”的姿势。
足内(外)翻及早就医很关键
孩子在出生以后是不是足内翻很容易就能发现,尤其是症状很明显的 。很多家长可能会抱着侥幸心理,想着孩子还小,再长长可能就好了,等到孩子到了该走路的年纪情况加重,再去就医,那时骨骼发育相较婴幼儿时期更成熟,既加大了治疗难度,同时矫正时孩子也会更痛苦,所以,在发现的第一时间就赶紧带孩子就医,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和病情恢复都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当知道孩子有了足内(外)翻的时候也不要着急,只要发现的早,并且及时的给孩子治疗,这个病还是很容易被治疗好的,越早治疗恢复的效果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