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妈瘫痪养子照顾8年,她给养子3万亲子2套房,养子取钱时傻眼
更新时间:2025-03-28 09:31 浏览量:3
1988年冬天,哈尔滨很冷。
五十岁的孙桂兰裹紧单薄的棉袄,匆匆走在回家的路上。
自从丈夫去世,她一个人拉扯十岁的儿子郑天宇,生活很困难。
那天,她走菜市场后的小巷,想买些便宜的菜叶回家。
拐过一个墙角,她看到一个小男孩蜷缩在垃圾堆旁,冻得直发抖。
"小朋友,你怎么一个人在这里?"孙桂兰蹲下身问道。
小男孩抬起头,露出一张脏兮兮但清秀的小脸,大约七岁的样子。
"我爸爸说他去买东西,让我在这等他……已经三天了。"小男孩声音很轻,似乎用尽了全身力气。
她问了几句,知道小男孩叫赵明志,父亲是个赌徒,欠了很多债。
三天前,父亲带着他到这个陌生的城市,说是投奔亲戚,但在菜市场把他丢下就再也没回来。
看着赵明志瘦小的身影,孙桂兰鬼使神差地开口:"明志,你愿意跟阿姨回家吗?"
赵明志眨了眨眼睛:"真的可以吗?"
"真的。"孙桂兰微笑着点头,伸出手,"走吧,回家。"
回到家里,郑天宇正坐在煤油灯下写作业。
看到母亲带回一个陌生男孩,他愣住了。
"妈,这是谁啊?"郑天宇放下笔,疑惑地问道。
孙桂兰简单解释了情况,告诉郑天宇以后赵明志就是他的弟弟了。
郑天宇的脸色立刻沉了下来:"我不需要什么弟弟!我们家已经够穷了,还要养一个外人?"
"天宇,不许这么说。"孙桂兰严厉地制止了儿子,"明志以后就是我们家的一份子,你要学会关心弟弟。"
郑天宇撇了撇嘴,不再说话,但眼神中的抵触清晰可见。
当晚,孙桂兰收拾出一个小角落,用几块旧布拼凑成一张简易的床铺。赵明志乖巧地躺下,不敢有一点抱怨。
孙桂兰给他盖上自己仅有的一条厚棉被,心疼地摸了摸他的头:"睡吧,明天会好起来的。"
赵明志点点头,闭上了眼睛。
在这陌生的家里,他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
收养赵明志后,孙桂兰的生活更加忙碌。
白天在纺织厂上班,晚上还要做些小零工,只为了多赚些钱养活两个孩子。
赵明志很乖巧,总是主动帮忙做家务。
他会早早起床打扫屋子,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把水缸灌满,冬天还会提前生好炉子,等孙桂兰下班回家时能有个温暖的环境。
"妈,您歇着,我来做饭。"赵明志每次都会抢过孙桂兰手中的锅铲。
孙桂兰心疼地看着这个懂事的孩子,常常忍不住红了眼眶。
郑天宇对弟弟的到来始终无法接受。
他觉得母亲把注意力分给了赵明志,自己被忽略了。每次看到母亲夸奖赵明志,他心里就很不舒服。
郑天宇开始处处针对赵明志。
吃饭时故意把饭菜往赵明志碗里夹,却说:"你吃这么多,我们家要被你吃垮了。"
赵明志从不顶嘴,只是默默地把多出来的饭菜夹回去,小声说:"我不多吃。"
上学时,郑天宇走得很快,不愿意和赵明志一起。
赵明志只能小跑着跟在后面。
有时候下雨天,郑天宇撑着伞快步前行,故意不等赵明志,让他淋成落汤鸡。
孙桂兰看在眼里,很心疼。
她尝试过和郑天宇谈心,但郑天宇始终固执地认为赵明志抢走了他的母爱。
"天宇,妈妈爱你们两个是不一样的。你是我的亲生儿子,明志是妈妈收养的,但妈妈的心装得下你们两个啊。"孙桂兰抚摸着郑天宇的头,柔声说道。
郑天宇不说话,只是倔强地扭过头去。
赵明志在学习上表现出色,从小学到初中,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老师们都夸他聪明勤奋,是个可塑之才。
"妈,您看,我又考了第一名。"赵明志兴奋地拿着成绩单跑回家。
孙桂兰接过成绩单,笑容满面:"真是我的好儿子!"
她从柜子里拿出一个小红包,里面包着五块钱,"这是给你的奖励,去买点喜欢吃的吧。"
赵明志接过钱,眼里含着泪:"妈,您留着用吧,我不需要这个。"
孙桂兰坚持塞到他手里:"拿着,妈妈高兴。"
郑天宇看到这一幕,气得摔门而出。
他的成绩一直平平,老师从没夸过他,母亲也没给过他奖励。
他心里的不平衡越来越深,对赵明志的敌意也越来越强。
有一次,郑天宇看到赵明志的作业本上写满了老师的表扬语,眼中闪过一丝嫉妒。
趁赵明志不注意,他偷偷把赵明志的作业本泡进了水里,弄得字迹模糊不清。
赵明志发现后,没有责怪郑天宇,而是默默熬夜重做了一遍。
当他顶着黑眼圈把作业交给老师时,孙桂兰正好来学校送郑天宇落下的课本,看到这一幕,她的心很疼。
那天晚上,孙桂兰严厉地批评了郑天宇:"为什么要这样对待你弟弟?他哪里做得不对了?"
郑天宇倔强地回道:"他不是我弟弟!他只是个捡来的野孩子!"
"啪"的一声,孙桂兰忍无可忍,扇了郑天宇一个耳光,这是她第一次打儿子。
"妈..."郑天宇捂着脸,眼中闪烁着泪光,不可置信地看着孙桂兰。
"你给我记住,从今天起,我不允许你再说这种话。赵明志是我的儿子,也是你弟弟,这是事实,永远改变不了。"孙桂兰气得浑身发抖。
时间过得很快,赵明志和郑天宇都长大成人。
高中毕业那年,赵明志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这个消息传遍了小区,邻居们纷纷来家里道贺,孙桂兰的脸上写满了骄傲。
"桂兰啊,你有福气,养了这么个好儿子!"邻居王婶拉着孙桂兰的手,羡慕地说道。
孙桂兰笑得合不拢嘴:"是啊,明志争气,我这当妈的脸上有光。"
郑天宇站在一旁,脸色阴沉。
他高中毕业后只考入了一所普通专科学校,学的是市场营销。看到母亲因赵明志而骄傲的样子,他心中的落差感很强烈。
"妈,我去外面走走。"郑天宇扔下这句话,摔门而出。
孙桂兰叹了口气,她知道儿子心里不痛快,但又不知如何安慰。
赵明志察觉到氛围的尴尬,默默地收拾起客人留下的杯子和瓜果皮。
"妈,您别难过,哥他只是一时接受不了。"赵明志轻声安慰道。
郑天宇在外面闲逛,不知不觉走到了一家小超市前。
他驻足观望,看着店主忙碌的身影,突然有了灵感。
"做生意...也许这才是我的出路。"郑天宇喃喃自语。
回家后,郑天宇向母亲提出想开一家小超市的想法。
孙桂兰有些惊讶:"天宇,开店不容易啊,需要本钱。"
"妈,我不需要太多,就给我三千块钱作启动资金,其他的我自己想办法。"郑天宇坚定地说。
孙桂兰想了想,答应了郑天宇的请求。
她从自己的积蓄中拿出三千元,递给郑天宇:"儿子,这是妈这些年省吃俭用攒下的,你一定要好好经营啊。"
郑天宇接过钱,心里五味杂陈。
就这样,郑天宇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而赵明志则到北京求学。
兄弟俩的命运轨迹,从此走向了完全不同的方向。
赵明志上大学后,很少回家。
一方面是学业繁忙,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免和郑天宇的冲突。他每个月都会给孙桂兰打电话,汇一些生活费回家。虽然他有奖学金,但还是省吃俭用,就为了减轻养母的负担。
"妈,我这个月又拿了奖学金,给您汇了五百块钱。"赵明志在电话里高兴地说。
孙桂兰心疼地说:"明志,你自己留着用吧,妈不缺钱。"
"不,妈,这是我应该做的。"赵明志坚持道。
郑天宇的小超市开业了,位置在居民区附近,生意还算不错。
他很有经商头脑,懂得进什么货,怎么摆放商品能吸引顾客。他的小超市有了固定客源,收入稳定增长。
"妈,这是这个月的利润,给您买些补品。"郑天宇把一叠钱和几盒人参递给母亲。
孙桂兰欣慰地看着儿子:"天宇长大了,知道心疼妈了。"
郑天宇得意地笑了笑:"那是,我可是您亲生的。"言外之意明显。
孙桂兰脸上的笑容僵住了,她无奈地摇摇头:"天宇,妈不想再说这个话题了。"
郑天宇不再多言,但内心的芥蒂始终未消。
大学毕业后,赵明志被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录用,薪资很高,前途很好。
他第一个月的工资几乎全部寄给了孙桂兰,附信说:"妈,这是我工作后的第一笔工资,全给您,感谢您多年的养育之恩。"
孙桂兰看着信和钱,泪水模糊了双眼。
她把钱存进了银行,心想着给赵明志留着,将来成家立业用。
郑天宇的超市也逐渐扩大,从一家发展成了三家连锁店,经营状况良好。他娶了媳妇林小琴,生了儿子郑小虎,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
看似很好,但每次看到母亲收到赵明志的来信或钱款时,他心里还是会泛起酸楚。
"妈,您都这么大岁数了,赵明志那边条件好,怎么不让他接您去享福?"郑天宇故意问道。
孙桂兰平静地回答:"我在这里住惯了,不想折腾。再说了,你不是常来看我吗?"
郑天宇听出了母亲话中的意思,不再追问。
但他心里始终认为,母亲偏爱赵明志,甚至为了赵明志不愿意去自己家住。
八年前的春天,孙桂兰在过马路时被一辆闯红灯的货车撞倒。医院检查后发现,她脊髓受损严重,导致下半身瘫痪,生活不能自理。
医生告诉家人,她需要长期专业护理,否则很容易出现褥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得知这个消息,赵明志立刻辞去了工作,回到家乡照顾养母。
此时的他已经是公司的技术总监,年薪百万,前途很好。但面对养母的状况,他立刻选择了放弃。
"赵总,您考虑清楚了吗?这个职位很多人都梦寐以求啊。"人事部的主管劝说道。
赵明志坚定地点头:"我妈病了,需要我照顾,这比什么都重要。"
回到家乡,赵明志租了一套无障碍公寓,把孙桂兰接过去照顾。
他买了特制的护理床,很好的防褥疮床垫,每天变着花样给母亲做可口的饭菜,陪她聊天,帮她翻身按摩,寸步不离。
"明志,你不用这么辛苦,回去工作吧,妈没事。"孙桂兰心疼地说。
赵明志摇摇头:"妈,这些年您把我拉扯大,现在该我照顾您了。"
郑天宇得知母亲状况后,也常来探望,但因为要照看生意和家庭,每次停留时间都不长。
他看到赵明志为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心里很复杂。
随着时间推移,孙桂兰需要更专业的护理。
赵明志请了专业护工,又买了各种康复设备,家里像一个小型康复中心。
为了支付这些费用,赵明志花光了积蓄,还向朋友借了钱。
郑天宇来看望母亲时,看到这些贵的设备,忍不住问道:"这些东西花了不少钱吧?"
赵明志笑了笑:"妈的健康最重要,钱不是问题。"
郑天宇沉默了。
他知道自己虽然生意做得不错,但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来。
八年的时间,赵明志几乎放弃了自己的一切,全心全意照顾孙桂兰。
郑天宇的超市连锁发展得越来越好,逐渐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品牌。
他买了大房子,换了豪车,生活越发光鲜亮丽。
每次来看母亲,他都会带上各种补品和水果,但很少有时间留下来陪伴。
"妈,这是我新开的店,地段好,生意兴隆。"郑天宇拿出手机,给孙桂兰看照片。
孙桂兰笑着点头:"我儿子有出息,妈高兴。"
郑天宇故意提高声音:"等您好了,我接您去我家住,让您享清福。"
孙桂兰看了一眼在厨房忙碌的赵明志,轻声道:"我在这里很好,不用操心。"
郑天宇脸色一沉,不再说话。
林小琴对此也很有意见。"妈这么偏心,居然宁愿住在那个小公寓,也不愿意来我们家。"每次探望回来,她都会在车上抱怨。
郑天宇握紧方向盘,指节发白:"别说了,等妈百年后,我看她把家产给谁!"
今年初,孙桂兰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
长期卧床导致她出现了严重的褥疮,加上肺部感染,整个人虚弱不堪。
医生告诉赵明志,如果不加强护理,老人家很可能挺不过这个冬天。
赵明志立刻联系了全市最好的护理团队,几乎寸步不离地守在母亲床前。
为了支付高额的医疗费,他卖掉了自己的车,还向朋友借了一大笔钱。
郑天宇得知母亲病危,开始频繁出现在孙桂兰的病床前。
不仅如此,他还带着妻子林小琴和十岁的儿子郑小虎一起来看望。
这一家三口表现得极为孝顺,嘘寒问暖,让孙桂兰感到欣慰。
"妈,您放心,等您好了,就搬到我家住。我新买的房子宽敞明亮,有电梯,您住着方便。"郑天宇握着母亲的手说。
孙桂兰虚弱地笑笑,却没有直接回应。她看了看一旁疲惫的赵明志,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一天,当赵明志出去买药时,郑天宇独自来到母亲病床前,神色凝重地说:"妈,您的情况我都了解了,可能...时间不多了。您有什么安排没有?"
孙桂兰艰难地点点头:"有,我都想好了。"
"那房子呢?"郑天宇小心翼翼地问,"您名下不是有两套学区房吗?"
孙桂兰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房子留给你,明志他...他只需要一点生活费就够了。"
郑天宇明显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妈,您放心,我会照顾好自己,也会照顾好您的后事。"
孙桂兰的病情持续恶化,医生建议将她转入重症监护室。
在此之前,孙桂兰要求见所有亲人,似乎有重要的事情宣布。
那天,郑天宇一家和赵明志齐聚病房。
孙桂兰虚弱地撑起身子,环顾四周,然后开口说道:"我知道自己时日无多,有些事情必须现在说清楚。"
她艰难地从枕头底下拿出一个信封,递给郑天宇:"天宇,这里面是两套学区房的房产证,都是你的了。你要好好对待小琴和小虎,一家人和和美美的。"
郑天宇接过信封,眼中闪过一丝得意,但很快又换上悲伤的表情:"妈,您放心,我一定会好好照顾这个家的。"
接着,孙桂兰又从枕头底下拿出一张银行卡,递给赵明志:"明志,这卡里有三万块钱,是我这些年的一点积蓄。密码是你的生日,你拿着,省着点花。"
"赵明志,房子是你亲哥的,老妈只给你留了三万块。"林小琴在一旁补充道,语气中带着一丝轻蔑。
赵明志攥紧银行卡,看着孙桂兰,眼泪不受控制地涌出眼眶。
他抬头看向病床上枯瘦如柴的养母,她虚弱地点点头,将银行卡塞进他手中,沙哑地说:"明志,这些年你辛苦了……"
赵明志没有说出任何话,只是默默点头,将银行卡放进口袋,转身离开了病房。
三天后,孙桂兰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葬礼很简单,来的人不多,主要是些老邻居和孙桂兰的几个老朋友。
葬礼结束后,郑天宇立刻开始处理孙桂兰的遗物。
他将母亲的旧房子里值钱的东西都搬走了,只留下一些破旧的家具和杂物。
"明志,你什么时候搬出去?"一天,郑天宇突然问道。
"什么意思?"赵明志一时没反应过来。
"妈已经不在了,这房子是我的。我打算卖掉它,所以你得尽快搬走。"郑天宇直截了当地说。
赵明志愣住了:"这...这可是妈妈的家,你就这么急着卖掉?"
"有什么不对?"郑天宇冷笑道,"房产证上写的是我的名字,我想怎么处置是我的自由。再说了,妈只给了你三万块,你应该知足了。"
赵明志沉默了许久,最后只说了一句:"给我三天时间收拾东西。"
这三天里,赵明志像行尸走肉一样,机械地收拾着自己的物品。
临走的那天,郑天宇连面都没露,只派了妻子林小琴来"监督"赵明志搬家,确保他没有拿走任何贵重物品。
"你知道吗,天宇早就看不惯你在妈面前装孝顺了。"林小琴讥讽地说,"别以为你照顾了妈几年,就能分走家产。你毕竟不是亲生的。"
赵明志不说话,只是继续收拾自己的行李。
最后,他只带走了几件换洗衣物、一些工作必需的电子设备和孙桂兰的几张照片。
离开前,他最后看了一眼这个生活了二十余年的家,眼中满是不舍和悲伤。
赵明志租了一个小单间,开始了新的生活。
他手中只有那张孙桂兰留给他的银行卡,里面有三万块钱——这是他唯一的财产。
接下来的日子不好过。
赵明志的工作不稳定,收入有限,而租金和生活费是固定的。
很快,他的积蓄就开始见底。
赵明志在街上遇到了母亲的老友王婶。
王婶看到他,眼中满是怜悯:"明志啊,听说你搬出来住了?"
赵明志点点头,勉强笑笑:"嗯,想独立生活。"
"你妈走了,天宇就把你赶出来了是吧?"王婶直接说,"我早就看出来了,那小子心眼小得很。你妈生前没少为这事担心。"
赵明志没有否认,只是轻声说:"各人有各人的选择,我不怪他。"
"你妈临终前有没有给你留下什么?"王婶突然问道。
赵明志想了想,说:"给了我一张银行卡,里面有三万块钱。"
"就这些?"王婶眉头一皱,"那老太太不像这么糊涂的人啊..."
告别王婶后,赵明志心里有些疑惑。如今生活所迫,他决定去银行查看一下。
第二天一早,赵明志来到银行,准备取出一些钱应急。
他拿出那张已经被他珍藏了一个多月的银行卡,递给柜员,报出了密码——他的生日。
"请问您要取多少钱?"柜员问道。
"一千块。"赵明志说。
柜员操作了一下电脑,然后抬头看着赵明志,神情有些奇怪:"先生,您确定只取一千吗?"
"是的,怎么了?"
"没什么,请稍等。"柜员打印出一张单据,递给赵明志,"这是您的余额明细,请核对一下。"
赵明志接过单据,看到上面的数字时,手不自觉地颤抖起来
卡内余额:壹仟叁佰伍拾万元整。
赵明志看到这个数字,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先生,您没事吧?"柜员关切地问道。
赵明志深吸一口气,尽量让自己冷静:"这...这不对...肯定是错了..."
"这确实是您的账户,没有错。"柜员肯定地说,"您要看一下交易记录吗?"
赵明志点点头,脑子还是不清楚。柜员给他一张交易明细。
记录显示,这笔大钱主要来自八年前的一笔转账,金额正是一千三百五十万元。转账说明写着:"桂兰母子共有财产。"
还有这几年不断进账的股息和分红,加起来有几百万元。
赵明志脑子里一片空白,他想不通这是怎么回事。
赵明志茫然地走出银行,感觉整个世界都不真实了。他漫无目的地走着,直到不知不觉来到了一座公园。
他坐在长椅上,试图理清思绪。
正在这时,他的手机响了。是一个陌生号码。
"喂,请问是赵明志先生吗?"电话那头是一个严肃的男声。
"是我,您是?"
"我是王律师,孙桂兰女士的遗嘱执行人。我们一直在等您联系,不过既然您已经查询了银行余额,我想是时候见面谈谈了。"
赵明志惊讶不已:"孙桂兰的遗嘱执行人?我不明白..."
"您母亲在去世前委托我处理她的遗产事宜。请您下午三点到我的事务所来,地址是..."
下午,赵明志准时到达了王律师的事务所。王律师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看上去稳重可靠。
"赵先生,请坐。"王律师示意赵明志坐下,然后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厚厚的文件夹,"这是您母亲的遗嘱和相关资料。"
赵明志接过文件夹,手微微发抖:"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母亲怎么会有这么多钱?"
王律师微微一笑:"您可能不知道,孙女士年轻时曾和一位地产商有过一段感情。那位地产商最终没有和她结婚,但一直对她心存愧疚。二十年前,他赠予孙女士一块土地的开发权,作为补偿。后来那块土地开发成了现在市中心的高档商业区,孙女士因此获得了很多财产。"
赵明志听得目瞪口呆:"这...她从来没有提起过..."
"孙女士是个低调的人,她不想让这笔财富改变她和家人的生活。"王律师打开文件夹,指着一份遗嘱,"根据这份遗嘱,孙女士将她名下的两套学区房留给了郑天宇,而剩余的所有财产,包括银行存款和商业地产收益,都留给了您。"
"可她明明说那卡里只有三万元..."赵明志疑惑不解。
王律师叹了口气:"那是她的一个考验。她想看看,如果您以为只继承了区区三万元,会有什么反应。她担心财富会改变人心,所以设置了这个小小的'测试'。"
赵明志沉默了。他明白了养母的用意——她是在考验他和郑天宇。如果他知道自己继承了巨额财产,会不会变得和郑天宇一样贪婪?而郑天宇以为得到了全部遗产,又会怎样对待曾经悉心照顾母亲多年的弟弟?
"还有一封信,是孙女士留给您的。"王律师递给赵明志一个信封。
赵明志打开信封,里面是孙桂兰熟悉的字迹:
"明志: 当你读到这封信时,我已经离开了。原谅我的安排,我需要知道我的两个儿子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天宇从小就对金钱看重,我担心他如果知道我有这么多财产,会为此争得很厉害。我给他房子,是希望他能安心。而你,明志,你一直是个知足常乐的孩子,从不计较得失。我把主要财产留给你,是因为我相信你会善用它,不会被金钱所奴役。
我知道这八年来你为我付出了多少,放弃了事业和青春。这笔钱,算是我对你的补偿和感谢。请记住,财富只是工具,真正的价值在于如何使用它造福他人。
至于天宇,我希望你能理解并原谅他的任性和自私。在适当的时候,请帮助他,就像你一直以来对这个家所做的那样。
永远爱你的妈妈,孙桂兰"
读完信,赵明志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泪如雨下。他从未想过要母亲的财产,只希望她能安享晚年。这笔意外的财富,让他感到既惊喜又沉重。
"赵先生,根据遗嘱,您现在是一千多万财产的合法继承人。"王律师说,"您有什么打算?"
赵明志擦干眼泪,深吸一口气:"我需要时间好好想想。"
消息很快传到了郑天宇耳中。一天晚上,他怒气冲冲地闯入赵明志租住的小单间。
"好你个赵明志!装了这么久的可怜虫,原来是为了骗取我妈的财产!"郑天宇指着赵明志的鼻子大喊。
赵明志平静地看着他:"哥,我不知道妈有这么多钱,这对我也是个惊喜。"
"放屁!"郑天宇一把抓住赵明志的衣领,"你肯定早就知道了,才会这么卖力地照顾她。什么辞职回来全职照顾,原来都是为了这笔钱!"
"我照顾妈是因为我爱她,不是为了钱。"赵明志没有挣扎,语气依然平静。
"那你现在就把财产分我一半!"郑天宇咬牙切齿地说,"我才是她亲生儿子,凭什么大部分财产给你这个养子?"
赵明志叹了口气:"哥,妈的遗嘱很清楚,她想让我继承这笔财产。如果你有异议,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郑天宇冷笑一声:"好,既然你这么说,那就法庭见!"说完,他重重地摔门而去。
不久后,赵明志收到了法院传票。郑天宇告他"骗老人,骗遗产",要求重分孙桂兰的遗产。
开庭那天,法庭里坐满了人。很多认识孙桂兰的邻居和朋友都来看。郑天宇找了本地最有名的律师,气势很足。
"法官,我的委托人郑天宇是孙桂兰的亲生儿子,被告赵明志只是个收养的孤儿。"郑天宇的律师大声说,"按继承法,亲生子女应该优先继承父母的遗产。被告赵明志趁孙桂兰年老体弱,骗她立下不公平的遗嘱,这明显不对。"
轮到赵明志的律师说话:"法官,我的委托人虽然是被收养的,但法律上有和亲生子女一样的继承权。孙桂兰的遗嘱是她头脑清醒时立的,有公证处看着。这份遗嘱符合法律规定,应该得到尊重。"
双方各说各的,争来争去。正当法庭吵得最厉害时,王婶突然要求作证。
"我是孙桂兰的老邻居和好友,我有话要说。"王婶走上证人席,表情很严肃。
法官允许后,王婶开始讲她知道的事:"孙桂兰生前常和我聊天,她告诉我她有一笔不小的财产,但她不想让儿子们知道,怕钱会把他们变坏。她说要用这笔钱测试两个儿子谁更爱她。"
王婶转向郑天宇:"天宇,你妈住院那段时间,是明志日夜照顾,为了照顾她辞了高薪工作。八年来,他每天都陪着你妈。你呢?每次来看看就走,最多坐半小时。"
王婶声音哽咽:"你妈生前跟我说,她把大部分财产给明志,是因为她知道明志会好好用这笔钱,帮助别人。而给你留房子,是希望你能安心生活,不要总想着挣大钱。"
听了王婶的话,法庭很安静。郑天宇的脸色很难看。
最后,赵明志站起来,平静地说:"法官,我想说几句。这笔遗产对我来说,既让我惊喜,也是个责任。不管法庭最后怎么判,我都接受。但我要说明一点:我照顾妈妈,从来不是为了她的钱,而是因为她在我最困难时帮了我,给了我家的温暖。"
法官想了很久,最后维持了孙桂兰的遗嘱有效,驳回了郑天宇的要求。
庭审结束后,郑天宇失魂落魄地离开了法院。林小琴全程脸色很难看,一句话也不说。
郑天宇的生活越来越差。输掉官司后,他很不开心,对生意也没兴趣了。超市连锁店因管理不好,慢慢衰败。最后,他不得不关了很多店,只留下最早的那家小超市勉强过日子。
林小琴看到丈夫这样,对他越来越冷淡。终于有一天,她要求离婚,还带着儿子郑小虎走了。郑天宇彻底崩溃,开始喝酒解愁,身体越来越差。
一年后的一个雨夜,郑天宇喝得很醉,开车回家时出了车祸。他的车撞到了路边的护栏,翻了车。
救援人员赶到时,郑天宇已经重伤,被急忙送到医院。
医生的诊断很让人心疼:郑天宇脊椎严重受伤,很可能像他妈妈一样下半身瘫痪。治疗需要几十万元,如果要做康复治疗,费用会更高。
郑天宇躺在病床上,看着白色的天花板,眼泪流了下来。他想起了妈妈,想起了那八年她卧床不起,想起了赵明志的细心照顾...往事一幕幕浮现,充满了他的心。
"先生,您的医疗费有人付了。"护士推门进来,轻声告诉郑天宇。
"谁?"郑天宇虚弱地问。
"一位姓赵的先生。他说他是您弟弟。"
郑天宇闭上眼睛,眼泪流下来。一会儿,门被轻轻推开,赵明志走了进来。
"哥,你感觉怎么样?"赵明志关心地问道。
郑天宇转过头,不想看赵明志:"你来干什么?看我笑话吗?"
赵明志摇摇头,坐在床边:"不,我来是因为我们是兄弟。妈妈临终前让我照顾好你,我不能辜负她的期望。"
郑天宇苦笑一声:"现在知道我什么感受了吧?被人照顾,却没法回报,那种无助和自卑..."
赵明志握住郑天宇的手:"哥,照顾你不是负担,是我愿意做的事。就像当年照顾妈妈一样,不是为了回报,是因为爱。"
郑天宇终于忍不住大哭,多年的怨恨和嫉妒在这一刻全没了。他明白了妈妈的用心,也明白了赵明志对这个家的付出。
"明志,对不起...我一直都误会你了..."郑天宇哽咽着说。
赵明志微笑着摇摇头:"没关系,哥。重要的是现在和将来,不是过去。"
从那天起,赵明志细心照顾郑天宇的康复,就像当年照顾妈妈一样。他找了最好的专家,买了最好的康复设备,还把郑天宇接到自己家住,方便照顾。
经过一年的康复,郑天宇的情况好多了,已经能拄着拐杖慢慢走路。更重要的是,他的心态完全变了。他不再是那个脾气差、爱嫉妒的郑天宇,而是变得更稳重、更宽容。
在孙桂兰去世三周年的忌日,兄弟俩一同来到她的墓前。郑天宇拄着拐杖,赵明志扶着他的手臂。
"妈,我们来看您了。"郑天宇轻声说,眼中含泪,"您的两个儿子现在和好了,就像您希望的那样。"
赵明志在墓前放下一束白色康乃馨,那是母亲生前最喜欢的花。"妈,您放心,我会永远记得您的教诲,用您留给我的财富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兄弟俩并肩站立,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他们身上,仿佛是母亲慈爱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