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儿童神经发育障碍,首届华南规范化培训班在深圳举行
更新时间:2025-03-24 21:24 浏览量:7
南都讯记者谢萌 儿童神经发育障碍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关注。孩子说话困难、社交困难、学习困难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临床医护人员、康复师、治疗师应该如何准确识别、评估并对孩子进行科学干预?3月22日-23日,首届华南儿童神经发育障碍筛查、诊断和干预规范化培训班在深圳举行,来自国内外的顶级专家以及教授团队现场给100多名学员“上”干货。
首届华南儿童神经发育障碍筛查、诊断和干预规范化培训班在深圳举行。
国内儿童神经发育障碍群体庞大
评估干预技术参差不齐
中国残联2023年发布的残疾人普查报告数据显示,我国孤独症患者已超1300万人,患病率位居6岁以内精神类残疾首位,儿童群体患病率约为1%,每100个孩子中可能就有1个患病。
杨斌让正在给学员授课。
儿童神经发育障碍不只是孤独症。发育行为华南协作组组长、深圳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与心理健康中心主任杨斌让介绍,除了孤独症,语言发育迟缓在学龄前儿童中的发病率约为7%,学习障碍发病率为10%-15%(其中80%为阅读障碍),多动症发病率约为6%,抽动障碍发病率约1%,有的孩子同时患有几种病。
庞大的患病数据还有另一面:孤独症没有有效的药物治疗,主要依赖长期的康复治疗和教育干预,而国内各地在孤独症评估和干预技术上存在较大差异。
“我们要像慢性病一样,对儿童神经发育障碍进行管理,需要长期、系统、持续地干预治疗。但目前我们的评估干预治疗等手段在全国各个地方可能存在差异,且差别非常大。有些医院和机构在某些方面做得比较好,但还存在许多有待提高的地方。”杨斌让介绍,长期慢性患病不仅影响孩子本身,还会影响他们的父母和家庭,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心理和精神的负担,反过来也对孩子的成长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影响他们的精神心理健康。
专家齐聚授课
现场实操体验干预方法
为了应对挑战,提升华南地区儿童神经发育障碍领域的学科实力和临床服务水平,推动孤独症谱系障碍等常见儿童神经发育障碍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工作,杨斌让发起了第一届华南儿童神经发育障碍筛查、诊断和干预规范化培训班。
此次培训班由发育行为华南协作组主办,深圳市深爱公益基金会、广东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行为与发育学组、深圳市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发育行为学组协办,大米和小米承办。
培训班面向医护、康复治疗师、言语语言治疗师、特教老师等群体,并邀请了神经发育障碍、教育领域的专家教授以及团队,通过多学科的合作模式,解决不同层级的医生或者治疗师群体遇到的问题,提高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技术。
静进教授和学员分享儿童学习障碍的临床解读与对策。
培训吸引了近200名来自广东、广西、福建、湖南等地的医生、治疗师参与。邀请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行为发育科主任陈文雄、福州市第一总医院儿童保健科主任黄林娟,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主任医师杨峰,深圳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与心理健康中心副主任医师刘娟博士做主持人。
记者了解到,此次培训分为两天,第一天的培训主要以语言、学习等障碍为主题。大米和小米研发顾问、香港卫生署认可言语治疗师名册[1] 会员李月裳教授带来《儿童语言障碍的分类和诊断》分享,中山大学医学博士、广州市妇儿中心特聘专家静进教授带来《儿童学习障碍的临床解读与对策》,杨斌让教授带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早期识别》,以及深圳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与心理健康中心治疗师团队符爽、陈菀怡、刘云、石梦楠、王晨希、陈少群带来了《语言发育迟缓干预》《阅读障碍干预》《口吃、语音障碍》等内容分享。
邹小兵教授分享孤独症个体化干预。
第二天的培训主题以孤独症为主。大米和小米研发总顾问、中山三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主任医师邹小兵教授带来《自闭症个体化干预》,大米和小米儿童青少年发展行为研究院院长曾松添博士带来《如何创造自然情景干预机会提升孤独症康复效果》,深圳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与心理健康中心治疗师团队彭彦桐、于湉、孙倩、李娜娜带来《应用行为分析干预》《高功能ASD儿童社交技能训练》,现场不仅有理论学习,还通过游戏互动,让学员体验了专业的干预方法。
学员上台参与游戏,体验专业的干预方法。
“参加这次专题培训,让我更全面地认识到从早期筛查到个性化干预,科学的评估工具和多元化的康复策略是治疗的核心,引进AI系统让我们的治疗更高效,各方面都讲到了,很全面。”来自广西县级妇幼保健院儿保科的吴医生介绍,这次利用周末的时间来深圳参加培训,收获很大,希望有更多便捷的渠道让偏远基层的医生可以参加这种高级别的专业培训。
杨斌让表示,希望以此次培训班为开端,今后每年定期举办,持续引入新的治疗方法和理念,不断提升医疗诊断和干预技术水平。同时也不定期举行治疗师团队和医生团队的多学科病例讨论,共同推动儿童神经发育障碍领域的发展,提高国内在儿童神经发育障碍方面的筛查、诊断、干预水平。
受访单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