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品哪个更伤眼?教你几个科学护眼小妙招
更新时间:2025-03-13 16:40 浏览量:13
科技的发展使得各式各样的电子产品层出不穷,孩子们接触这些电子产品的年龄也越来越早。日常的娱乐方式,也从我们以前丰富多样的弄堂游戏变成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电子游戏。甚至有老人调侃,别看这些孩子小小年纪的,玩手机比他们老人家还要“溜”。在地铁上、商场里都会见到一些小孩哭闹, 吵着向父母要手机玩。电子产品现在已经成为很多孩子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由于观看电子屏幕的时间增长,与2019年相比,2020年我国中小学生近视率增加了11.7%,其中小学生的近视率增加了15.2%。
其实,让孩子完全不接触电子产品是不可能的。那么到底该如何把握好这个度呢?这就成为家长们关注的重点。
《近视防治那些事》这一篇,教你在电子“冲浪”的同时,张弛有度、爱护视力!
愉快“冲浪”,科学护眼
01 五花八门的电子产品,究竟哪个更伤眼?
2014年,浙江省眼科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的三位医务人员拿自家孩子做了一次真人实验。在4天时间里,眼科医生们让3位孩子每天分别使用一种电子产品——手机、平板电脑、42寸液晶电视和投影仪20分钟,通过对比孩子的屈光度、泪膜破裂时间和一分钟眨眼次数的前后变化,来判断它们对孩子视力的伤害程度。
结果发现,手机、平板电脑对孩子视力屈光度的影响远大于电视、投影,玩了20分钟手机后,3位孩子的平均视力接近轻度假性近视状态。
与此同时,3位孩子玩了20分钟平板电脑后,泪膜均在5秒就破裂了,明显低于正常的10秒。也有孩子在实验中出现经常揉眼睛的动作,这说明了眼睛的疲劳状态。泪膜是由泪液在眼球表面形成的一层薄膜,它能滋润眼睛,缓解疲劳。泪膜破裂时间则是反映眼睛干涩的重要指标。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如果长时间盯着某样东西不眨眼睛,眼睛是非常容易酸痛的,因此,眨眼次数也可以反映眼睛的紧张、疲劳状态。通常情况下,正常人的眨眼频率是15~20次/分。而3位孩子在玩手机和平板电脑时的“专注度”大大提高——眨眼次数明显减少了30%~60%,甚至有个孩子在玩平板电脑的20分钟时间里,平均每分钟只眨了4次眼。
综合这项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发现,手机和平板电脑对孩子眼睛的影响要远高于电视和投影。孩子看手机10分钟的眼疲劳程度,相当于看电视30分钟。简单给这几种电子产品的费眼程度排名,可以归纳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投影。
02 上网课的正确方式
电子产品
按照前文实验的逻辑,小朋友上网课时选择工具的优先顺序应该是,投影、电视、平板电脑、手机。采用高清晰度的投影仪来上网课,那么全程就和教室里上课的效果差不多了,基本上处于看远的状态。这里要注意的是,屏幕亮度要以调节到眼睛感觉舒适为宜,不要过亮或过暗;屏幕的位置应略低于水平视线以下10°~15°角,因为仰视屏幕时,眼球在空气中的暴露面积会增大,导致泪液蒸发过快,容易眼干;同时,环境光线要充足且均匀,不要在过暗的环境中看屏幕,防止屏幕的反光刺激眼睛。
距离
使用投影仪时,观看距离应在3米以上;使用电视时,观看距离应在屏幕对角线距离的4倍以上;使用电脑时,观看距离应在50厘米以上。选择大屏幕时,可以通过增加观看距离来防控近视。
时间
建议小学生每天的网课时间累计不超过2.5小时,每次不超过20分钟;中学生每天不超过4小时,每次不超过30分钟。除了上网课以外,应尽量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非学习目的使用电子产品,每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6岁以下的学龄前儿童应尽量避免使用手机、电脑等产品。同时,建议小朋友按照20-20-20原则来爱护眼睛,也就是,持续看近20分钟,向远处20英尺(约6米)以上眺望休息20秒。
03 帮助孩子摆脱电子产品“上瘾”
除了作为上网课不可或缺的工具外,电子产品也在逐渐成为孩子们难以抵挡、令人“上瘾”的娱乐方式。在公交、地铁上一眼望去,几乎全是“机不离手”的人。
有句话说得好,“你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自己首先要成为那样的人。有一次在门诊,我对一个近视的小男孩说:“记住,要爱护眼睛,不看手机,不看平板电脑哦。”在边上陪着的爸爸如获尚方宝剑一样和娃说:“你看,医生说的,不看手机哦,今天晚上咱们就没收电子产品。”小男孩嗷嗷叫,说:“这不公平,爸爸,你自己每天都在玩手机、打游戏,为什么要管我呢!”所以说,若想要孩子不玩手机、平板电脑,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孩子们的学习和模仿能力都很强,倘若家长在家时都是手机不离手,吃饭时低头看手机,睡觉前躺着玩手机,和孩子一起出去玩时一得空便拿起手机,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孩子们又怎么可能不玩呢?
其实,家长可以与孩子共同制订时间计划。孩子无论是玩手机还是看动画片,都要提前商量好时间,让孩子有心理预期,该停止的时候就停止。比如当孩子提出要玩手机时,家长可以问孩子玩多久,并和孩子制订一个合理的时间,到了时间之后就让孩子放下手机。刚开始孩子可能会不满足,不管他怎么哭闹,不可以就是不可以,家长的态度要坚决,要让孩子明白哭闹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久而久之,孩子的自觉性就形成了,到时间自己就会主动放下手机。
讲到这里,读者肯定要问了,电子产品和近视,好像孪生兄弟一样,常常形影不离,那怎么做到一个合适的度,使得孩子又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又不得近视这个现代病呢?其实,每件事情都是互相包容的,就像太极,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很多事情只要掌握一个合适的度,看似矛盾的事情是可以做到互相兼容的。眼睛这个视觉器官,是设计给人们看世界的,那我们在用眼的时候要注意窍门,持续看近一段时间后要注意休息,用眼才能不疲劳。
《近视防治那些事》
柯碧莲 倪冰冰 主编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内容提要:
本书首先简要介绍了眼球的光学结构、发育特点、近视的形成原理和危险因素,让读者认识近视、了解近视。其次,对家长和孩子在平时遇到的用眼问题及导致近视的不良生活习惯进行了详尽分析,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帮助孩子达到“预防近视,控制近视”的目的。本书在写作风格和呈现形式上,或配以图片,或辅以实例,使相对较为专业的眼科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本书是一部具有较强可读性和实用性的近视防治科普读物,可供关心孩子视力健康的家长阅读参考。
(图文源自本社已出版图书《近视防治那些事》,限于篇幅有删改,标题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