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儿童成了肾结石高发人群?专家提醒跟5个因素有关

更新时间:2025-01-17 16:21  浏览量:21

受访专家:上海市儿童医院肾脏风湿科主任医师 康郁林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虞晔

肾结石作为泌尿系统常见病,男性多于女性,青壮年者居多。但近日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该国儿童肾结石病例呈上升趋势。《美国肾病学会杂志》刊发研究显示,1997~2012年,美国南卡罗来纳州15~19岁青少年中,女孩肾结石发病率上升28%,男孩上升23%。为何这种成年人高发病会找上孩子?

肾结石是晶体在肾脏中异常聚集而成,就像糖水冷却时,蔗糖会逐渐析出结晶成为颗粒。尿液中的钙盐、尿酸、胱氨酸等过度饱和时,同样会结晶成为固体,形成肾结石。肾结石会损伤尿路黏膜,堵塞肾盂、输尿管或尿道,甚至引起剧烈腰痛、尿痛或血尿。

美国得克萨斯州儿童医院小儿泌尿科医生扎卡里·苏尼加表示:“许多人以为儿童不会得肾结石,但我们每天都会接诊到因肾结石引发不适的患儿。”上海市儿童医院肾脏风湿科主任医师康郁林接受“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也表示,门诊中肾结石患儿数量以每年4%~10%的速率增长,3岁以上儿童居多。

康郁林表示,肾结石之所以呈现低龄化,与五方面因素有关。

1.遗传

家族中有肾结石病史者,儿童患病风险会大大增加。这可能与遗传导致的代谢异常有关,如高钙尿症、高草酸尿症、低枸橼酸尿症和胱氨酸尿症等疾病,会增加尿液中结石形成物质的浓度。

2.饮食

生活中,不少孩子甜饮料当水喝,零食不离手,但长期饮水少,摄入过多高油高盐高糖食物,会导致尿液中晶体物质和有机基质浓度升高,从而形成结石。

3.环境

肾结石在南方的发病率相对较高,这与气候相关,人体因高温出汗使得体内水分迅速散失,尿量减少。若孩子长时间处于炎热环境中,加上饮水少,容易导致尿液盐类浓度升高,形成结石。

4.药物

儿童若摄入过量维生素D、维生素C,以及头孢曲松、呋塞米、托吡酯等难溶性药物,会形成结晶和结石,或通过代谢作用促进结石形成。

5.泌尿道疾病

肾积水、海绵肾等尿路梗阻及泌尿系统发育畸形,会导致尿液排出不畅,潴留在肾盂和肾盏内,增加结石形成的可能。

康郁林表示,儿童肾结石可防可控,关键是管好生活方式。

首先,孩子们每天应保证摄入充足的水分,按人体体表面积计算饮水量,需水量为1.5-2.0升/平方米【儿童体表面积简易估算公式:体重≤30千克:小儿体表面积=体重×0.035+0.1。体重>30千克:小儿体表面积=(体重-30)×0.02+1.05】。

其次,少吃零食、饮料,不过量食用肉类和海产品,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

最后,若有肾结石家族史,家长应定期带孩子体检。如果孩子出现肚子、腰部或侧腹疼痛症状,需及时就医,目前有药物、体外碎石和手术干预等有效治疗措施。儿童结石容易复发,故每年需要定期体检随访。

此外,3岁以下的肾结石/钙盐沉着症患儿尤其要引起重视,部分患儿可能与基因突变相关,背后可能隐藏着肾小管疾病,早期诊断有助于改善疾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