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成绩,培养孩子的能力更加重要
更新时间:2025-01-10 21:26 浏览量:23
在孩子出生的前几年,每个孩子在父母眼里都是未来的天才,拥有无限的可能。随着孩子步入上学阶段,父母和孩子间因为学习问题常常是鸡飞狗跳,亲子关系挑战重重。父母会觉得我付出了这么多的努力、提供了这么多的资源,孩子应该回馈的是一个还不错的成绩。事实是付出了百分之一百的努力,回报你的可能是一个不及格的成绩。父母抓狂,开始在孩子的学习上更加使劲,结果孩子的成绩反而更加惨不忍睹。相比成绩,还有什么更加重要的事情呢?
答案是孩子的底层能力建设更加重要。上学阶段对孩子来说成绩很重要,出了校门走上社会,孩子自身的能力更加重要。如果说学历是敲门砖,那么能力可以决定一个人可以走的有多远。
首先,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内外向天性,扬长避短。性格并没有好坏之分,只是获取能量的方式不同而已。一个孩子的性格,30%可能来源于基因,70%来源于后天的环境。外向的孩子更享受对外沟通交流,内向的孩子更愿意花时间和自己相处。对于内向的孩子,可以在尊重孩子天性的基础上适当训练公众表达和得体交往。对于外向的孩子,可以训练深度阅读和逻辑推理。
第二,培养孩子高宜人性的习惯和能力。宜人性是社交能力的一项重要特质。高宜人性的人和人打交道的时候会让人感觉如沐春风,感觉舒服。培养孩子遵守公共规则的意识,把它作为行为边界的下限来执行。培养孩子替别人着想的意识,能考虑到别人的感受,能预判自己行为会引发的结果,能“学有余力”地帮助和照顾自己意愿接纳的人。
第三,培养孩子高尽责性的意识,变成最可靠的人。对于自己应该参与的事情积极参与,不逃避,全情投入。在参与的过程中,努力求真就好,做到最好的自己。结果出来之后,可以坦然接受经验和教训,不逃避,不甩锅,分析问题,积极改进。
第四,培养孩子思维方式的高度开放。高开放度的人拥有基础自信,愿意接受不同意见和新鲜知识,迭代升级自己的知识体系。从小培养孩子尊重事实,有勇气接受错误、改正错误、对新知识保持兴趣、对不同意见保持关注,不断学习、不断优化自己。
第五,培养孩子接受和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让自己少受伤。情绪是伴随我们一生的事情,对于我们的生活来说至关重要。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可以让我们在平时保持平稳乐观,在遇到压力的时刻可以保持冷静,遇到危险的时候可以尽量做出最有利于我们自己的选择。面对情绪的时候,教会孩子接受坏情绪,享受好情绪,在关键时刻控制自己的情绪,冷静地交给理智来决策。情绪控制得当,可以让我们免于遭受无妄之灾。
考试成绩看的是孩子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在上学阶段对孩子来说重要,而底层能力是可以让孩子一生受用的、别人拿不走的东西,更值得我们花费时间来教会孩子拥有这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