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为什么穷人家的孩子大部分学习成绩都很差?

更新时间:2025-01-09 02:56  浏览量:30

根据2024年国内一家教育机构研究报告,对社会低收入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家庭近200个家庭调查和访问后,得出一项结论:对于社会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在中小学阶段普遍成绩都明显落后,在这200个家庭中能进入班级前十名的仅占5%。

那么,为什么穷人家的孩子基本上都不爱学习,或者说普遍学习成绩很差?

根据这份报告,多位教师及教育机构工作者指出:对于成绩好的中小学生基本上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能够主动学习,而之所以能够主动学习就是在于激发孩子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大部分成绩不好的中小学生,无论在学习还是平时生活中,一旦遇到苦难就会自动选择逃避,要么稀里糊涂糊弄过关,要么干脆直接放弃。

而成绩优异的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反而会启动应战和闯关模式,会想各种办法去解决,这种解决方式不仅限于自己的能力,而且还会主动选择支援和对外求助,在学习中会积极主动的询问老师,以及和同学交流。

根据随访的这200个家庭,虽然绝大多数孩子学习成绩不怎么样,但在调查中发现其中近一半的孩子,其实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种调皮捣蛋,反而他们表现出来的是很懂事和乖巧。平时也会按时写作业甚至在课堂中“认真听讲”。但是为什么他们的成绩却无法提高,并且一直处于落后的状态呢?

报告指出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第一点:严重缺少自我意识。这类孩子,或由于家庭经济情况不乐观,或者父母不在身边,就导致他们更倾向于自己内心的自我保护,并不喜欢与外在的沟通交流。甚至在小小年纪就出现了整个世界与我无关的佛系状态。该学习我也学,该吃饭我也吃,该上课我也上,只是纯粹行为上的一种服从和顺从模式,基本没有自我思想和自我意识。

第二点:得不到及时鼓励。受限于这类家庭家长的教育背景和经济情况,基本不会表达对孩子的赞赏和鼓励,而且还喜欢把自己在外界遭遇的烦心事带到家里,孩子成绩的进步与否,他们毫不关心,在得不到任何外界肯定的情况下,孩子感受不到进步的力量,学好学坏都是一个样,所以就自然的选择轻松的学习模式。

第三点:家长过分的苛责。因为此类家庭家长所从事的都是社会基层类的工作,在外面得不到尊重,所以很容易把情绪和抱怨转移到孩子身上,就会导致对外容包容,而对自己孩子苛责的情况,从而让孩子背负了很重的思想压力,至于学习得过且过,更多的注意力是放在我表现的是不是顺从、有没有按时吃饭、有没有在外面闯祸这些和学习无关的事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