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不当“毁”一生!儿童禁药名单出炉,每一个家长都应该知道
更新时间:2025-01-10 18:08 浏览量:38
文 | 中医益肾
编辑 | 中医益肾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话说,邻居家的小乐最近病了,咳嗽得像个破风箱。乐妈心疼得不得了,翻出家里的一瓶止咳药就喂了两勺,结果小乐没止住咳,倒是吐得稀里哗啦,还差点送进医院。
医生一检查,严肃地说:“这药孩子不能吃!”乐妈当场傻眼,赶紧问:“药不是药店买的吗?为什么不能吃?”医生叹了口气:“这药说明书上写得清清楚楚,12岁以下禁用啊!”
听到这儿,你是不是猛地一哆嗦,突然想起家里药箱里那瓶不知道放了多久的药?别急,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儿童禁药”这件事,争取让每个家长都能把这事儿记牢,别让孩子成为无辜的“受害者”。
先问个问题:你家药箱里有多少药是“万金油”?感冒药、退烧药、消炎药……是不是想着:大人能用,孩子大概也没问题?
错!大错特错!
很多成人药对孩子来说,简直是“洪水猛兽”。你可能觉得孩子只是“小号”的大人,但医学早就告诉我们:孩子不是缩小版的成年人,他们的肝脏、肾脏、免疫系统都还在“学习工作”,处理药物的能力远不如大人。随便喂药,无异于给孩子的身体“添堵”,甚至可能直接“报废”。
比如,阿司匹林,这个在成人中广泛使用的抗炎、退烧药,曾经风靡一时,但它对儿童来说,简直是“毒药”级别的存在。原因是它可能诱发一种罕见但致命的疾病——瑞氏综合征。这病听着陌生,但后果很严重,会导致脑水肿和肝功能衰竭。所以,12岁以下的孩子,阿司匹林直接拉黑!
你可能会问:“那退烧怎么办啊?”别急,咱们接着往下聊。
为了方便“药盲”家长们记住,下面直接奉上几种常见的“儿童禁药”,每一个都可能是“小雷区”。
1. 阿司匹林:退烧药的“黑名单选手”
前面提到过阿司匹林,它虽然是成人心血管病的“救命药”,却是孩子的“隐形杀手”。别以为市面上没有它,某些感冒药、止痛药里可能就偷偷加了阿司匹林成分,喂药前一定要看说明书!
2. 含可待因止咳药:止咳不成反致命
可待因是很多止咳药的成分,但它在孩子体内代谢后会转化为吗啡!你没看错,就是那个吗啡!欧洲药品管理局早就建议12岁以下孩子禁用含可待因的药物,因为会导致呼吸抑制,严重时甚至可能窒息。
3. 左氧氟沙星:谁让你给孩子吃抗生素?
左氧氟沙星是成年人用的抗生素,但它对儿童的副作用可不小,可能损害孩子的软骨发育。想想看,孩子还在长身体,你却给他吃这种“阻碍成长”的药,岂不是自毁长城?
4. 含酒精的药物:别让孩子“微醺”
有些家长觉得,含酒精的药物没啥事,大不了孩子睡一觉。但实际上,孩子对酒精的代谢能力很差,随便服用可能导致昏迷、低血糖等问题。
5. 含伪麻黄碱的感冒药:小心心脏“罢工”
伪麻黄碱常见于感冒药中,虽然对缓解鼻塞有用,但它会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孩子的心脏可受不了这么高的“工作强度”!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已经开始怀疑人生:我以前是不是喂错药了?别急,听我慢慢道来,咱们还有补救措施!
1. 先别慌,问问专业医生
孩子生病,家长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静。轻微感冒、发烧,未必需要药物干预,多喝水、注意休息,可能就能自愈。如果症状严重,第一时间带孩子去看医生,别自己当“药神”。
2. 学会看说明书,别当糊涂家长
买药之前,一定要仔细看说明书上的“儿童用药”部分。“禁用”和“慎用”两个词要尤其注意,前者是坚决不能碰,后者则需要医生指导。
3. 儿童用药有“专属”
好消息是,现在市面上有很多专门针对儿童的药物,比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也就是泰诺林),它们是目前公认相对安全的儿童退烧药。但即便如此,也需要按照孩子的体重和年龄严格控制剂量,别想着“多吃一点退烧更快”。
孩子生病了,药物只是其中一部分,正确的护理也很关键。
退烧物理法:体温不超过38.5℃时,可以用温水擦拭身体来降温,别急着喂药。多喝水:生病期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可以帮助身体代谢病毒。别乱补充营养:生病时消化功能变弱,别一股脑给孩子“进补”,清淡饮食反而更合适。最后,作为一名专业“医生+过来人”,我建议每个家长都来一场“药箱大清理”。把那些来路不明的药、成人药、过期药全都清理掉!然后按照医生建议备好儿童专用的常备药,比如退烧药、肠胃药等。
记住一句话:给孩子用药,宁愿麻烦一点,也不要冒险。
育儿是一场修行,而用药更是其中的“高难度副本”。别让一次无知的用药选择毁了孩子的一生。健康不是靠运气,而是靠科学和细心。
最后,给所有家长一个小目标:从今天开始,成为孩子的“药物保镖”,守护他们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儿童用药安全指导原则》
世界卫生组织(WHO)儿童用药建议
《中国儿童药物安全蓝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