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冬梅:以阅读重构儿童学习
更新时间:2025-01-07 16:53 浏览量:16
【亲近母语创始人徐冬梅老师在第十八届儿童阅读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
各位点灯人,大家好!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以阅读重构儿童学习。
既然是这个主题,我就必须要回答这四个问题:
儿童学习为什么需要重构?
为什么是以阅读重构?
如何以阅读重构?
01儿童学习为什么需要重构?
尽管国家一直在倡导素质教育,核心素养,也在新课标修订、评价改革、师资培养等方面做了各种努力,但以知识学习为中心,以刷题为主要形式,注重记忆和重复训练,以应试教育为目标的机械学习,仍占据着学校教育和家长意识的主体。
孩子们缺乏童年必须有的游戏和玩耍运动,缺少和自然、伙伴相处的时间。与此同时,信息化和智能化带来的挑战更快更大地加剧了童年的消逝,大量的碎片化知识和信息的过载,以及过度的娱乐化,都是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
02重新认识儿童的学习
我觉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重新来认识儿童的学习。
1. 儿童是如何学习的?
人的学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儿童学习跟人的学习虽然有很多共同的地方,但是实际上它有它独立的意义。薛贵教授对人脑的学习有这样的表述:
大家都可以看见,今天的脑科学已经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对人的学习认识其实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作为教育者,非常有必要去了解这样一些新的科学发现。
2. 儿童学习的深层机制究竟是怎样的?
儿童学习的深层机制究竟是怎样的?
人的学习大约分为4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婴儿最初的学习,是原发性、本能性、习得性的。无论是吸吮母乳,还是识认母亲的面孔和声音,还是学习母语,学习走路等等。一个孩子,不论民族、国籍,只要生理健康,处在母语环境之中,就能学会母语。
第二个阶段,从幼儿阶段,到小学一、二年级。这是一种沉浸性、游戏化、艺术性的学习阶段。无论是语言学习,科学学习,艺术学习,还是社会认知、体能发展,都必须通过体验性的,实践性的方式学习。
第三个阶段是以理解和实践为核心的学习阶段,这个阶段,儿童具备了一定的理性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以及自我反思的能力,因此他们用这样的方式去学习
第四个阶段,是成熟的学习阶段,他们可以建立有机、系统的知识体系,具有深度阅读和深度学习的能力,能够走进广泛的社会实践,具有自我反思和建造的能力。
实事求是地说,其实大部分人都没有办法走到第四阶段。同时,我并不认为第一个阶段和第二个阶段是低级阶段。恰恰相反,我认为儿童学习的原发性、主动性、沉浸性、艺术化的学习,是非常高级的学习。
儿童学习具有原发性、游戏性、整体性;儿童学习具有社会性,亲子关系、师生关系、环境因素等都会影响儿童学习的效果。儿童学习的根本动力来自于他们的兴趣、动机、志向、信念,来自于他们生命的内驱力。每一个儿童其实是热爱学习的。
描述了西方对学习的认识,我还想谈谈传统中国对学习的认识。在古代中国,“学”和“习”是两件事。“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个“习”并不仅仅是“复习、温习”。习,是小鸟学飞,小鹰练飞。学思习行,后来发展成王阳明心学的“知行合一”。儿童在学思习行中学会学习,儿童在读思问、学习行中学会学习。
西方人对学习的认识,或者今天脑科学对学习的认识,更多说的是脑的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有大脑、心、腹、手、足。在我看来,儿童的学习不应该仅仅作用于大脑,对情感、兴趣、个性、志向的驱动是一个人学习的根本动力,它们应该是服务于学习的。
我以为,今天我们儿童的学习存在着脑力过度承载、心力完全不足的情况,因此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儿童不可以只做高度秩序化的、无意义的机械的学习。
3.重构儿童学习的目标是什么?
儿童的学习不应该全是为未来的准备,更不是为了考大学、找到好工作做准备。
每一个生命阶段,都是独一无二的。童年的学习,决定了他们未来发展的基础,儿童发展和成长,最终应该成为精神自主的完整的人。
将来的学习,一定是以个性化学习和用智能化来作为支撑的未来教育形态。
我以为,我们依然要培养孩子们三个方面的学习能力,首先是学会生存,今天的读写算依然是有意义的,可以让孩子学会生存的知识和技能。然后是高度的认知能力,发展孩子的核心素养,他们的审美、沟通、协作、行动力。第三,培养他们的健全人格,培育他们对自己文化的传承以及对多元文化的理解,我觉得这都是非常重要的。
03为什么以阅读重构儿童的学习?
那么,为什么是以阅读来重构儿童的学习?为什么我们不是以生活来重构,以写作来重构,以项目式学习来重构?
没有办法充分展开,我表述几点理由:
第一,阅读是儿童语言学习的核心环节。不阅读不可能学好母语。
但同时,我更认为儿童语言学习的意义远远大于语文学习。语言是儿童具有创造力的游戏,对他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创造力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路径,不要把语言学习窄化为语文学习。
第2, 阅读能促进儿童认知的发展。阅读力就是学习力,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没有阅读,不可能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第三,阅读是哺育儿童精神的最佳养料。
第四,阅读可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与终身学习的态度。
第五,在智能化时代,阅读是深度学习最好的路径。智能化时代,人机对话处理信息,最终是你要判断、决策和创造。现在深度学习已经被窄化为人机或者机器的深度学习,我认为,首先应该是人的深度学习能力。
04如何以阅读重构儿童的学习?
1. 以阅读重构儿童学习的生态
我越来越深地感受到,0-3岁、3-6岁,是儿童学习最关键的时期。无论是大脑的发育,语言的发展、感知能力、注意力和专注力,和他人、自然的关系,都可以回溯到0-3岁前他和家人的亲密关系,以及他和自然、伙伴的相处。因此,我和心和公益基金会共同发起了一个项目叫“元启乐读”,主要关注0-3岁孩子的早期阅读语言发展,用它来促进儿童的全能教育。中小学阶段,以家校社共育来打造儿童的阅读环境也非常重要。
2. 以阅读重构儿童学习内容
以阅读来重构儿童的学习内容。这一点在2017年的统编语文教材改版,整本书阅读进入课程和新课标修订中有非常明确的表达。在几个层次的语文学习任务群当中都有阅读的身影,包括诵读、整本书阅读、思辨性阅读、实用性阅读、以阅读为核心的跨学科学习等等。我们在教好语文教材的基础之上,带孩子们去做拓展阅读,让孩子们去诵读,去开展整本书的阅读。
在儿童阅读课程化的基础之上,我们要尊重儿童的个性化阅读,鼓励孩子自主阅读,把各个学科的阅读,更丰富的文学、人文和科学阅读,通过学科阅读、自主阅读带入到儿童的学习中来。我们要无限相信儿童的潜力,无限相信阅读的力量,经典的力量。
3. 以阅读来重构师生关系
教师需要从教育中那个权威的控制者角色,转变为一个真正的点灯人。
他首先是一个阅读者,然后是一个环境的创设者,是一个引导者、促进者、支持者,而不能仅仅是一个阅读的搬运工。
但是,如果我们来重构师生关系。你会发现,孩子们很喜欢的语文老师、数学老师,是给他讲故事的老师,是和他一起阅读、一起讨论、一起玩耍的老师。
4. 以阅读来重构课堂的形态
把过去以“讲授知识——练习和训练——讲评和反馈——再练习”为主学习的模式,转变为以一本书为媒介或者几本书为媒介,来做一段共同师生共读,师生共同经历一段创造性的学习和文化的旅程。
孩子的学习不是以讲为基础,而是在孩子自己阅读文本基础上,我们共同去初读,共同去让孩子去提问,让孩子们去理清情节,让孩子们一起沉浸深读、连接印证和共鸣,然后让他们从输入变成输出,以输出来促进他们对文本的理解。
以阅读激发儿童的精神成长,以作品的内在价值,引导儿童的内在发展。这里的重点是“内在”两个字,一切外在的控制和一些外在的任务都很难激发儿童内在的阅读热情。激荡儿童的情感,激发儿童主动的思考和自我的构建。
每一本书阅读完之前是一个孩子,读完以后是一个新的孩子,新的生命的诞生。
5. 以阅读重构和融通儿童的学习和生活:用阅读去学习
05行动计划
亲近母语希望用中文分级阅读重构儿童的学习。
一纳米宽,一万米深。我一辈子只能做这件事,也不一定能做好。
我希望用中文分级阅读来构建儿童母语学习的体系,诵、读、测、写,丰富孩子的学习。面对家庭,线上线下,开展分级阅读。小步读书会,6年,孩子们共读108本书,在深读以后和孩子们深度的讨论,然后拓展和产出。
在校园,开展分级阅读。亲近母语提供了书香校园、书香班级的完整建设方案。
这是我们的点灯人成长体系——
我希望用亲近母语中文分级阅读的读物和内容,用指导性分级阅读体系,服务于家庭、校园和机构,我们共同来创造一个教育的开放系统。
重构儿童学习不仅是对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更新,更是对教育理念和文化的深刻反思和革新。
我们真的需要勇气,需要我们对生命的理解,需要独立的思考,更需要深沉的爱。对每一个儿童,对这个伟大的国家,对中华民族,对人类和更美好的未来。
谢谢大家。
本文根据徐冬梅老师在十八届儿童阅读论坛暨亲近母语教育研讨会开幕式上的演讲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