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近视危机:现在三分之一的儿童患有近视
更新时间:2024-09-28 14:44 浏览量:17
自 1990 年以来,全球儿童和青少年的近视患病率增长了两倍,预计到 2050 年将达到 40%,性别、城市化和教育等因素导致患病率上升。COVID-19 疫情可能加剧了这一趋势,尤其是在亚洲,预计亚洲的近视患病率最高。
目前,全球约有三分之一的儿童和青少年患有此病。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女性、居住在东亚或城市地区以及教育水平。
根据《英国眼科学杂志》发表的现有数据的综合分析显示,全球约有三分之一的儿童和青少年患有近视,预计到2050年该年龄段的近视病例数将超过7.4亿。
研究结果表明,女性、东亚或城市地区居住地以及教育水平似乎都是影响患病率的关键因素。
研究人员解释说,近视(近视)是指难以看清远处的物体,这种疾病通常始于幼儿时期,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恶化。他们补充说,近视已成为一个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尤其是在东南亚。
但最近的一次全球近视患病率评估仅到2015年。为了获得更为最新的情况,以指导医疗政策和预防工作,研究人员估计了目前和未来到2050年5至19岁青少年近视的患病率。
他们参考了截至 2023 年 6 月发布的所有相关研究和政府报告。他们共纳入了 276 项研究,涉及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和拉丁美洲 50 个国家的 5,410,945 名儿童和青少年以及 1,969,090 例近视病例。
他们汇总了所有这些研究的数据,考虑了地理、时间和其他变量。
他们的分析显示,1990 年至 2023 年间,总体患病率增长了两倍多,从 1990-2000 年的 24% 上升到 2001-2010 年的 25%,随后急剧上升至 2011-2019 年的 30%,2020-2023 年的 36%,相当于每 3 名儿童和青少年中就有 1 名患有此病。
虽然青少年的患病率超过儿童,在 2020-23 年达到 54% 的峰值,但 1990 年至 2023 年儿童的绝对增长率几乎是青少年的两倍。
中低收入国家的患病率明显高于高收入国家,1990 年至 2023 年期间日本的患病率最高,巴拉圭的患病率最低。
某些因素与较高的患病率有关,特别是居住在东亚(35%)或城市地区(29%)、女性(34%)、青少年(47%)和高中(中学)教育(46%)。
他们估计,根据截至 2023 年的数据和趋势,到 2050 年全球近视总体患病率预计将达到 40% 左右,超过 7.4 亿例,而 2030 年这一数字为 6 亿例。
预计女孩和年轻女性的比例将高于男孩和年轻男性:2030 年为 33% 比 31%;2040 年为 40% 比 35.5%;2050 年为 42% 比 37.5%。
预计 13-19 岁儿童的受教育程度将明显高于 6-12 岁儿童,2030 年预计分别为 43% 和 21%,2040 年为 49% 和 24%,2050 年为 52.5% 和 27.5%。
预计中低收入国家的发病率将高于高收入国家,到 2050 年预计发病率将达到 41%。具体来说,预计亚洲的发病率最高,2030 年为 52%,2040 年为 62%,2050 年为 69%。
研究人员表示, COVID -19疫情可能是 2020 年后视力急剧上升的原因之一。他们写道:“新出现的证据表明,疫情与年轻人视力加速恶化之间存在潜在联系。”
为了解释这种地理差异,他们认为,东亚和南亚地区的人们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发展,同时近视患病率也出现了最急剧的上升。
他们写道:“与其他地区相比,亚洲人群,尤其是幼儿中近视的发病率较高,这可能是造成种族差异的原因之一。”
他们补充道:“此外,研究还观察到,受教育年限与近视发生之间存在相关性,这表明某些东亚国家早期实施正规教育可能是一个促成因素。”
“相反,非洲人口的近视患病率较低,这可能是由于识字率较低和接受正规教育的时间较晚,大多数儿童通常在 6 至 8 岁之间开始接受正规教育。”他们解释道。
研究认为,性别在患病率上的差异可能还因为女孩比男孩更快进入青春期,而且往往花在户外的时间更少,花在近距离活动上的时间更多,因此他们提倡所有儿童和青少年进行更多的体育活动,减少屏幕时间。
研究人员承认,他们的研究结果存在各种局限性,包括汇总数据分析中研究的质量参差不齐以及研究设计和方法存在很大差异。近视的定义和评估也存在很大差异。
“尽管存在这些已知的局限性,但考虑到样本量很大,我们对近视患病率的估计被认为接近准确数字。”研究强调:“认识到近视未来可能成为全球健康负担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1990年至2050年全球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率、趋势和预测:全面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作者:梁景红、蒲英奇、陈嘉琪、刘美玲、欧阳博文、金正革、葛文欣,吴卓文、杨秀智、秦春松、王聪、黄山、江南、胡立新、张玉山、桂兆焕、蒲学亚、黄绍一和陈亚军,2024 年 9 月 24 日,英国眼科杂志。DOI:10.1136/bjo-2024-325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