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作者解读|加强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政策实施,促进儿童健康综合战略应用与推广

更新时间:2024-11-28 17:38  浏览量:1

研究背景

近年来,全球儿童青少年肥胖率的急剧上升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挑战。根据全球非传染性疾病数据,1990-2022年期间,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增长四倍,这一问题不仅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还对社会经济造成巨大负担。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国际社会纷纷出台一系列政策,涵盖营养指南的制定、对不健康食品和含糖饮料的增税、食品标签系统、食品广告监管以及基于学校的健康促进项目等措施。然而,这些策略的成效因国家背景而异。

在中国,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同样严峻。1985-2019年,7-18岁儿童青少年的肥胖患病率飙升75.6倍,预计到2030年将进一步增加到15.1%,远超全球平均水平。这一转变不仅使中国从低于全球平均水平跃升至超过其他西太平洋和中高收入国家,还凸显了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治的紧迫性。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已将此项工作作为健康工作重点,并出台一系列针对性的政策和管理措施,包括全国性的预防和控制政策、食品广告监管、健康教育项目以及学校营养干预活动。特别是,中国政府近年来发布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如2016年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及其后续行动《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均强调了肥胖预防,特别是儿童青少年肥胖预防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国家顶层政策的关键组成部分。此外,2020年中国还发布了《中国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旨在未来十年内将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年增长率降低70%。这些政策举措体现了中国政府对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的深刻认识和积极应对态度

然而,尽管中国在儿童青少年肥胖预防和控制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仍面临区域执行不一致、资源配置有限等挑战,需针对具体因素精准干预,更好融合证据与政策。因此,系统地优化和整合现有政策,构建基于证据的综合战略框架,对有效应对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至关重要

研究结果

1. 中国现有儿童青少年肥胖政策概况及国际比较

自上世纪90年代起,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着手制定了一系列全面政策,覆盖营养、体育、健康教育等多个关键领域,涉及学校、家庭、社区,力求多元化、多层次的干预策略。面对我国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快速增长的严峻挑战,中国政府将其纳入国家健康战略核心,特别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规划的发布,彰显政策力度。政策演进过程中,中国经历了从初步探索到逐步完善的历程,早期侧重于营养和体育锻炼的改善,逐步扩展至健康教育、家庭干预、社区优化等多个方面,构建全面防控体系。

2008年中国发布《中国学龄儿童少年超重和肥胖预防与控制指南》,2020年中国发布《中国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持续性的健康政策为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提供了科学指导。地方政府结合实际情况,创新性地制定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防控策略和措施,如健康校园、健康膳食推广,这些举措有效提升了公众对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也促进了儿童青少年健康行为的养成。然而,政策的执行效果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分配差异而存在一定差异。在国际比较中,中国政府在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方面的政策制定和执行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和特色,如跨部门合作机制的建立、政策创新性和针对性等。这些做法不仅提升了国内防控工作的效率,也为全球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 当前肥胖控制与管理体系的现状分析

在既有政策框架下,中国构建了从社区医疗和学校卫生延伸至三级预防的儿童肥胖综合防控体系,多维度地融合了健康教育、营养咨询、体育锻炼以及心理干预等核心要素。然而,尽管体系已初具规模,但在实际运作中仍面临较多挑战。该体系特色在于多元参与主体和协作机制:政府引领政策规划,学校负责健康教育,家庭塑造生活习惯,社区提供健康服务,医疗机构给予专业治疗,这种多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的模式,极大地提升了整体效能。

然而,体系在运行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资源分配的不均衡是首要难题,经济发达与欠发达地区在防控资源方面存在不均衡性,导致防控效果出现地域性差异。跨部门合作虽已建立,但沟通不畅、协调不力的问题仍时有发生,影响了防控措施的连贯性和执行力。此外,家长对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的认知不足也是一大障碍,缺乏科学指导的他们往往难以有效引导孩子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社会文化因素也不容忽视,传统观念中对肥胖的误解和偏见,无形中增加了防控工作的复杂性。尽管如此,近年来中国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工作仍取得了显著成效。近期数据显示,儿童青少年肥胖率的增长势头已得到有效控制,部分地区甚至实现了肥胖率的下降。这一积极变化得益于各级政府、教育机构、家庭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图1 中国儿童肥胖综合管理体系框架中多部门整合、分层分级预防和控制策略融合

3.构建中国全方位、系统化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体系

尽管政策频出、多部门参与,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政策部门间协同不足、利益相关方合作不够紧密等问题。这导致防控措施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难以形成有效的防控合力。因此,构建一个更加优化、集成的防控框架显得尤为重要。基于系统的文献回顾和分析,我们提出了一个针对中国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的优化实施框架。该框架以PEDALS模型为基础,结合现有模块,强调系统整合、科学证据与实践应用的紧密结合,以及防控策略的持续优化和干预监测评估。

在PEDALS框架下,“P”强调健康问题的重要性,明确预防儿童肥胖能对其本身和全社会造成的深远影响,强化预防与全社会协作,实施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的针对性干预,确保高质量证据和高效传递系统的结合。“E”代表基于证据的实践(EBPs),通过分析全球和中国的干预案例,定制优化系统并多渠道实施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措施,结合学校诊所、初级保健中心和医院等力量,注重效果与成本效益。“D”关注影响因素、阻力障碍(如缺乏意识、不健康膳食等)和促进因素(如政策和技术支持),以验证有效干预。“A”推动基于证据的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行动,结合社会生态模型,促进健康行为与政策优化。在个体层面,推广健康膳食和体育活动至关重要;在跨部门层面,需要促进健康医疗服务、优化食品供应、将体重健康纳入城市规划,并贯通教育和医疗系统。此外,政府政策应支持多部门行动,包括制定健康食品标准、对不健康食品征税,以及确保医疗资源的公平分配和健康覆盖。“L”确保长期、持续的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政策支持与策略调整。“S”强调可扩展性,通过代表性的监测来评估改进情况,确保防控措施能够在全国和地区层面得到有效实施和优化。

图2 基于PEDALS模型综合多模式框架的儿童肥胖全生命周期预防、控制与管理科学框架及策略的实施

研究意义

尽管中国政府已经出台了多项旨在遏制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上升的政策,但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仍然对中国医疗体系构成了严峻挑战。本综述深入剖析了中国近30年健康政策对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影响,并全面总结了当前肥胖预防和体重管理系统的现状,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分工。通过对比不同模型框架和国际指南,本综述整合现有的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模块,并基于PEDALS模型提出了一个全面的战略框架。该框架增强了预防工作在各个阶段的连续性和系统性,通过结合循证政策和策略,对现有模型进行了升级和优化。它着重强调全生命周期的体重管理、最高治理层面的持续承诺以及跨部门的协调合作。同时,该框架还呼吁加强教育、卫生、体育、食品、市场监管、媒体和立法等多个部门之间的协作,旨在克服肥胖预防和控制工作中的阻力障碍,扩大促进因素。框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建立长期可持续的规划和监测机制,以实现政策的持续优化。借助中国国情的独特优势,该框架提供了一种开创性的方法,可能为中等收入国家的政策设计提供借鉴。综上所述,本研究提出了一个解决中国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的整体框架,强调了政策整合、多部门协作和社区参与的重要性。通过采用这一框架,并致力于持续的评估和改进,中国有望有效应对儿童青少年肥胖率的上升趋势,并在全球范围内树立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