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起波澜!起拍价近4.8亿,一大型民营专科医院进入拍卖程序
更新时间:2024-11-28 09:02 浏览量:2
在医疗改革的漫长征途上,宿迁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典型样本。
起拍价 4.8 亿:江苏宿迁儿童医院被挂网拍卖
近日,江苏宿迁儿童医院因资不抵债以约 4.8 亿起拍价公开拍卖旗下不动产、构筑物及医疗设备等整体资产,这一事件犹如巨石入水,激起千层浪,将宿迁民营医院的生存现状与过往医改争议再度拉回大众视野。
京东资产交易平台显示,其不动产、医疗设备等资产组合将于 2024 年 11 月 27 日首拍,起拍价近 4.8 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该院 2005 年成立,由张家港市华宝商贸发展有限公司牵头投资建设,为二级民营医院。计划总投资 8.5 亿元,占地 79.45 亩,规划建面 13.38 万平方米、床位 1000 张,一期投资 4.5 亿,建面近 8 万平米,设 500 张病床,有多个特色科室,获多项官方认证。
运营近 20 年的 “老牌” 医院陷入破产拍卖窘境,据 “看医界” 报道,或因近些年 “扩建”。行业人士透露,医院初期租房运营、200 张床位时状况良好,后买地 80 亩新建约 13 万平米新院,投资过大致资金链断裂,学科建设滞后、招不到领军人才,运行不佳。2015 年 9 月开启新建项目,2018 年 8 月试运营,该项目或影响资金周转。
经评,全院资产 4.8 亿,固定资产 3.5 亿、无形资产 1.3 亿、流动资产 277 万。竞拍公告称,因医院正常营业,药品、低值易耗品数量波动,价值未计入起拍价,拍卖期间医院或不停诊,但股东大概率变更。
拍卖频现:民营医院的 “困局缩影”
二十多年前,宿迁开启了一场堪称 “激进” 的医改之旅,以 “卖光医院” 为鲜明标签,在全国引发轩然大波。彼时,公立医院纷纷改制民营,意图借助市场力量盘活医疗资源、提升服务效率。在改革的 “蜜月期”,资本涌入,民营医院遍地开花,带来看似蓬勃的医疗市场新貌,多元办医格局初现,理论上竞争会促使医院在服务、价格、技术上 “各显神通”,给患者更多优质选择。
时过境迁,宿迁儿童医院此番拍卖并非孤例,此前已有 3 家民营医院步入破产清算、拍卖程序,分别是:
宿迁工人医院管理有限公司:据红星新闻报道,2022 年 3 月,宿城区人民法院裁定受理宿迁工人医院管理有限公司破产清算一案,其医院大楼经三轮拍卖后以约 1.8 亿元成交。宿迁市妇产医院有限公司:2022 年 4 月,宿迁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受理宿迁市妇产医院有限公司破产清算一案 。2022 年 12 月,宿迁市妇产医院主要营运资产被投资人以 3.83 亿元价格竞得。宿迁佳宝儿童医院:2023 年 4 月,宿迁佳宝儿童医院被拍卖,起拍价 1.67 亿元,然而经过 5 轮拍卖后,仍未成交,最终降价至 835.8 万成交,相比于起拍价,缩水了近 95%。民营医院经营压力日益凸显,渐成 “退场者”。背后成因错综复杂,一方面,医疗行业本就重资产、长周期,前期基建、设备采购投入巨大,民营医院资金回笼慢,融资渠道相较公立医院又颇为受限,资金链常如紧绷之弦,稍有不慎便断裂。同时,逐利本质下,部分民营医院过于侧重经济效益,在人才引进、学科建设投入不足,医疗技术难以突破,口碑积累艰难,陷入患者信任 “泥沼”。
价值沉淀:医改路上的 “功过辩证”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民营医院接连拍卖,虽显经营困局,却绝非意味着宿迁医改被一竿子打翻。回首往昔,宿迁医改的民营化尝试有着不可磨灭的价值。在改革前,宿迁地方财政捉襟见肘,无力对公立医院持续大额投入,医疗资源匮乏、设备陈旧、医护人员流失严重,百姓就医体验不佳。民营化浪潮注入资本活水,硬件设施短期内焕然一新,CT、核磁共振等高端设备不再遥不可及;管理模式引入企业高效机制,挂号、就诊流程优化,候诊时长得以缩减,这是市场活力对僵化体制的 “激活” 成效。
再者,民营医院崛起打破了医疗领域铁板一块的公立垄断格局,倒逼公立医院革新管理、钻研技术、改善服务态度,形成 “鲶鱼效应”。即便当下部分民营医院落幕,可培养的医疗人才、沉淀的设备基础,部分被市场吸收整合,部分回归公立体系,化作医疗资源再分配 “养分”。
未来,宿迁医改应视作一场持续迭代的试验。民营医院退场敲响警钟,后续需强化监管力度,规范资本运营边界,引导其平衡公益与盈利;同时,地方政府可发挥 “有形之手”,搭建融资帮扶平台、设立医疗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助力民营医院筑牢根基。对公立医院而言,要汲取民营高效管理之长,坚守公益初心,探索与民营互补合作路径,于双向奔赴中重塑宿迁医疗生态,让医改初衷在曲折后真正落地生根,以优质医疗服务普惠民众。
宿迁民营医院拍卖潮,是阶段性困境呈现,更是深化医改、重塑医疗格局的转折点,在反思与变革中,宿迁医改或将蹚出一条兼顾市场活力与医疗本真的新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