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童趣票务官方授权演出订票中心,请放心购买。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儿童亲子

崇洋媚外的根源:日本的文化入侵,早已影响了中国儿童,防不胜防

更新时间:2024-09-20 02:22  浏览量:45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提起“奥特曼”,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毕竟那是日本动漫文化成功输出的典型代表。

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在日本动漫的影响下,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将其视为留学、工作的首选目的地。

这种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思:日本文化,究竟是如何“入侵”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少年的?未来他们会不会对中国文化感到陌生?

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奥特曼系列作品经久不衰,不仅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孩子的成长,更在他们的心中种下了一颗“英雄梦”的种子。

打开抖音、微博等社交平台,随处可见家长们晒娃的日常:孩子们穿着奥特曼的衣服,戴着奥特曼的面具,手里拿着奥特曼的玩具,玩得不亦乐乎。

一些幼儿园的小朋友甚至已经开始用奥特曼卡牌进行社交,拥有一张稀有卡牌,仿佛就能在小伙伴中拥有更高的“地位”。

当然,这股“奥特曼热”的背后,是商业价值的体现,更是文化影响力的彰显

据统计,2022年上半年,奥特曼卡在京东平台的累计销售就超过60万件,销售额近5000万元。

这还仅仅是线上电商平台的数据,如果算上线下玩具店、潮玩店的销量,这个数字恐怕还要翻上几番。

可是,在这繁荣景象的背后,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开始出现。一些家长担心,孩子们过早地接触到商业化的卡牌游戏,会养成攀比、虚荣的心理,甚至沉迷其中,影响学习和生活。

更有一些人担忧,以奥特曼为代表的日本动漫文化正在对中国青少年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长此以往,会不会导致文化“入侵”,让孩子们丧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但面对这些质疑,我们或许应该先冷静下来,认真思考一个问题:日本动漫文化的成功之道究竟是什么?

如果说奥特曼的成功只是一个缩影,那么日本动漫产业的崛起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案例

从上世纪60年代的《铁臂阿童木》到90年代的《灌篮高手》、《七龙珠》,再到如今的《鬼灭之刃》、《咒术回战》,日本动漫作品凭借其精良的制作、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观众,成为了全球流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事实上,这些作品本身就拥有着经久不衰的吸引力

无论是热血的少年漫,还是治愈的少女漫,亦或是充满哲理的成人向作品,日本动漫作品始终坚持“内容为王”的理念,在故事创作上下足功夫

例如,《灌篮高手》以篮球为主题,讲述了一群高中生为了梦想拼搏奋斗的故事,其中关于友情、爱情、成长的描写,引起了无数观众的共鸣,成为了许多人心中的青春记忆。

而《千与千寻》则以奇幻的冒险故事为载体,探讨了人与自然、成长与责任等深刻的主题,在全球范围内都获得了极高的评价

这种“软文化”的输出,更容易跨越国界,引发情感共鸣,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受众的价值观。

当然,除了优质的内容,日本动漫产业还非常注重IP的开发和运营。

他们往往会围绕一个成功的动漫IP,打造涵盖漫画、动画、电影、游戏、周边产品等多个领域的文化产业链,最大限度地挖掘IP的商业价值。

以奥特曼产品为例,其“集换式卡牌”的玩法具有极强的成瘾性,“盲盒”属性更是精准地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再加上不同稀缺度卡片带来的“理财属性”,这些商业手段环环相扣。

信息来源:《花近千元集“奥特曼”卡片!小学生:这东西太上瘾!记者探访→》,光明网。

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的IP开发模式,不仅为奥特曼系列带来了丰厚的商业回报,更将其打造成了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文化符号

但让人担忧的是,由于稀缺程度不同,部分奥特曼卡甚至被炒出了高价,具备了一定的“理财属性”,这无疑让家长们产生担忧。

更为重要的是,日本动漫文化善于利用各种渠道进行渗透。网络用语、服饰穿搭、动画、游戏、音乐等,无一不在输出着日本的文化审美和价值观。

很显然,日本文化“入侵”带来的潜在影响,不容忽视。

青少年时期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长期接触日本动漫等文化产品,他们的审美、价值观、思维方式等,都可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

那么,当新一代的文化记忆被“奥特曼”占据,当中国文化输出能力不足以“抗衡”外来文化的冲击,我们是否应该反思:如何才能打造出属于中国的文化符号?

回顾历史,中国动画片也有过辉煌时刻

例如,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木偶动画《阿凡提》等作品,都堪称中国动画史上的经典之作,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

可是,近年来,中国本土IP的发展却陷入了困境

究其原因,是部分创作者缺乏文化自信,将日本动漫的成功简单归结为“技术先进”、“资金雄厚”,而忽视了其背后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对内容创作的精益求精。

更有甚者,为了迎合市场,盲目模仿日漫的画风和叙事方式,缺乏自身的特色和文化内涵,最终落得个“四不像”的结果,自然难以赢得观众的认可。

值得注意的是,长期以来,中国动漫产业一直被“低幼化”的标签所困扰。许多国产动漫作品主要面向儿童市场,内容过于简单,缺乏深度和内涵,难以吸引成年观众。

可是,这种“低幼化”的现象,不仅限制了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空间,也影响了中国动漫的国际形象。

试想一下,当外国观众看到的大多是中国产的“熊孩子”动画片时,又怎么会对中国动漫产生兴趣呢?

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动漫从业者开始意识到这些问题,打破思维定式,大胆创新,创作出更多能够反映时代精神,引发年轻人共鸣的优秀作品。

例如,近年来涌现出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等国产动画电影,就成功地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技术手段相结合,打造出了既有中国风,又符合当代年轻人审美的动画形象,取得了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

而且,一些新兴的动漫平台和制作公司也开始涌现,他们更加注重内容的品质和创新,推出了不少题材新颖、制作精良的国产动漫作品,逐渐改变了人们对中国动漫的刻板印象。

无论如何,面对日本动漫文化的“入侵”,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故步自封,而是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去学习和借鉴,同时也要保持自身的文化自信。

信息来源:《下架《迪迦奥特曼》不是小题大做》,光明网。

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中国动漫产业必将打破“低幼化”的桎梏,走向成熟,走向世界,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让世界听到中国故事,看到中国形象,感受到中国力量。

在未来,我们期待着看到更多像“奥特曼”一样,能够影响一代又一代人的中国动漫形象出现,让中国动漫产业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奥特曼”现象,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

与其焦虑,不如行动起来,从“奥特曼”的热潮中汲取经验教训,探索出一条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路径,让“中国故事”走向世界,让“中国声音”响彻全球。